APP下载

“马太效应”在班级教学的探究

2021-07-05周丽琼

下一代 2021年2期
关键词:马太效应教育教学师生关系

周丽琼

摘 要:班级教学中出现的“马太效应”,它在基础教育阶段是有害的。要减弱马太效应的影响,首先应该从教师处着手改变,努力构建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马太效应;教学策略;师生关系;教育教学

“马太效应”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存在于社会、心理、教育、金融等领域中。反应的是两极分化的现象。马太效应的影响有两种:从积极方面来说,一个人只要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就会在变好的过程中受到鼓舞,从而越来越好。从消极方面来说,一个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遇到挫折、打击,没有受到鼓舞,从而动力不足,导致结果就不尽人意。

这种现象在教育中也是很常见的,越到高年级这种现象就越明显。在班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态度有所不同。例如:A同学学习能力强,守纪律、乐于动脑、积极发言,尊敬老师。B同学经常耍小聪明,又喜欢惹是生非,上课容易走神,且不配合老师工作。在这样的对比下,老师则更倾向于给A同学更多的学习机会,总是表扬、关心。而对B同学则会经常批评教育,甚至请家长。久而久之,A同学能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成长,但是也会因此骄傲自满,看不清自己的优缺点,缺乏创新、艰苦奋斗的精神。而B同学则在比较的环境中逐渐就变成了所谓的后进生,丧失进取心,破罐子破摔。并且随着教学进度的前进和知识量的加大,就会导致这两类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从而产生了马太效应。若一个班级的成绩两极分化严重,那么A等级的学生基本上一直都在A分,而D等级的学生基本也一直在D分。这之间的鸿沟很难跨越。

基于以上现象,由此展开对班级教学中的“马太效应”进行分析:

一、班级教学中马太效应的产生因素

1、学生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较为单一。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往往是对结果的评价,并且评价标准太过于依赖量化的结果。

3、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合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还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过分的强调“教”,从而弱化了学生的“学”。

4、家庭教育的不同。家庭教育是學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是任何事物都替代不了的。有些家长对孩子教育仅仅只是停留在衣食住行上,并没有深入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

5、学生的性格差异。有些学生天生性格外向,善于表达;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天生怯懦,不善表达。

二、削弱“马太效应”的措施

1、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日积月累中就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相较于初高中,小学生更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由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反马太效应的方法为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处理这类问题一个很重要的突破点,就是解除学生感情冰块。师生关系是教学的第一步,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让教学活动更加和谐,学生对信息的接收也会更有效。

2、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坚信每位学生都潜力,都可以长大成材。教师只有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一不公平现象。可以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对学生施加长远影响。教师应该对每位学生抱有美好的期待,不断给他们传输积极的信号,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3、教师的教学手段也应该是多变的,根据学生不同时段的情况来调整教学方案,能很好地避免马太效应的出现。这就需要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状况,备课时要着重“备学生”。当学生的基本情况相差不大时,我们可按正常教学方法进行。

4、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仅对成绩和结果的评价绝对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常规的评价体系老师的地位往往是最高的,“一言堂”绝对是不可取的。多元的评价体系首先评价主体应该多元,由老师一人承包转变为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验外,还可以有访谈评价、问卷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和表现性评价等。评价目标更是要贯彻新课改的标准,将三维目标同时纳入评价范围。这样多元的评价体系为评价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依据,保证了学生均衡、可持续的发展。

5、提高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可以采用“慢教育”的理念。王久辛认为,“慢教育”就是提倡日常生活式的教育,提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要改变以考试为主的理念,不要追求一节课里让学生强制性地记忆多少东西,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要实现“慢教育”就是要放下对分数的执念,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减轻学生书包的重量。

6、教师要引导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教师要告知家长家庭教育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老师要能通过各种途径,力求将班级的工作情况,及时通报给学生家长,并努力创设条件,让家长做班级实实在在的管理者,参与者。

每位公民都有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马太效应”的产生不仅仅只有教师的因素。在正确认识“马太效应”的危害后,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应该形成一股合力,最大程度地减弱“马太效应”,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平等的对待和尊重。

参考文献

[1]沈黎风.圣经(中英对照)[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3]卢文学、姜红娟、罗尔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新概念[M].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1-1

猜你喜欢

马太效应教育教学师生关系
马太效应
如果你是第三种仆人
如果你是第三种仆人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探析高校奖励工作中的“马太效应”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