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花一世界、一德一人生

2021-07-05潘紫娟

下一代 2021年2期
关键词:策略

潘紫娟

摘 要:幼儿阶段是一个人品德发展的奠基阶段,老师给予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像是白纸上的第一笔,成败都由此开始。由于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有时候对幼儿的德育工作处于一些讲道理,灌输知识的阶段,致使很多专家对德育的担忧已经延伸到幼儿园阶段。幼儿的心智尚处于不完善阶段,如何设法站在幼儿的视角用他们的喜欢方式对其进行德育培养,而非成人化的道德知识的强加,道德行为的规范和道德意志的固化。

关键词:游戏行为;传统德育教育;策略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品德发展的奠基阶段,认知主义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0-4岁是无规则意识阶段,我们小班孩子就正好处在这个阶段,他们来到幼儿园,慢慢的从生活、学习中积累规则意识,发展德育水平,所以,老师给予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像是白纸上的第一笔,成败都由此开始。小班幼儿处于心理学家所谓的无规则意识阶段,随着儿童心智的逐渐成长与幼儿园社交能力方面的培养,幼儿的各方面水平,包括德育水平得以成长。对于从事幼儿工作的人们来说,明确幼儿成长的心智规律,在此基础上运用有效地手段进行德育培养是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的。

由于深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有时候对幼儿的德育工作处于一些讲道理,灌输知识的阶段,致使很多专家对德育的担忧已经延伸到幼儿园阶段。幼儿的心智尚处于不完善阶段,如何设法站在幼儿的视角用他们的喜欢方式对其进行德育培养,而非成人化的道德知识的强加,道德行为的规范和道德意志的固化。根据近几年幼儿德育教育的实践,我们提出基于幼儿游戏行为的德育策略。

一、幼儿德育工作的现状

幼儿教育中的德育工作尤其是养成教育对孩子的终身发展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分析目前幼儿德育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矛盾:

1.幼儿往往处于前道德阶段向他律阶段转变,如何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心理规律来进行德育教育才是幼儿教育的本质。但是目前的幼儿教育常常脱离幼儿的身心规律,甚至是严重超标超量地将成人化的德育内容强加给幼儿,使得原来在幼儿心目中充满乐趣的幼儿园变成了不愿意去的“牢笼”

2.思维灵活而德育内容单一的矛盾: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对外界的事物的反映也是非常积极的,他们喜欢了解事物,喜欢学习,喜欢表达自己的意见(尽管不一定正确)。这个时候,作为幼儿教师应该鼓励孩子的欲望,而不是打击,正如刚才已经指出的那样,他们对规则的意识正在由弱转强的发展过程中,绝对不能与他们“死扭”,否则结果就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而现在我们的德育教育内容单一,比如要求讲诚实不说谎,可是在生活中,父母可能会为了孩子成长,而说一些善意的谎话,有些孩子就会跟老师说这样的疑惑。此时如果老师不加注意,而是简单否定,或者硬性要求他应该怎样,后果就不利于孩子发展,甚至会使他们产生对大人的不信任。

3.自由成长与社会约束的矛盾:小孩子喜欢无拘无束的自由活动,在活动中自由成长,而我们成人则处处给以束缚,这不行那不行,处处以规范约束他们。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在教育游戏的最大诉求就是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孩子的成长进行教育。幼儿德育工作同样如此,幼儿德育工作应该遵循本来的社会规范,要塑造他们具备顺应未来发展的基本道德和人文素养。目前有许多幼儿园,老师向幼儿大讲道理并传授系统知识,致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严重摧残小孩的身心健康。家长把孩子放到我们幼儿园来,是为了让孩子快乐的生活、学习,感知最基本做人常识。不是为了教成“小大人”。拔苗助长,后果堪忧啊。

二、基于幼儿游戏行为的德育策略

(一)寓德于戏

已有的教育实践与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对幼儿的德育教育不能违背幼儿身心成长规律而强制进行,必须根据其内在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寓德于戏就是要在一定的道德追求的观念下来进行游戏以提升幼儿的德育水平,比如过“娃娃家”游戏,很多小朋友都喜欢玩,那么我们在引导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就可以引导孩子说说娃娃家有谁?爸爸妈妈需要做些什么?这时候就无形中让孩子产生了责任意识,关心他人的意识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再比如,在户外游戏中,很多孩子都喜欢玩某样玩具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随机培养孩子的等待、轮流、谦让等意识。

(二)戏中明德

有人一直以为,进行游戏带著价值型的德育教育就会被人们所鄙视,认为是在作秀,或者是不顾孩子需要把道德内容硬塞给他呢,这里面是否真的违背了学生身心的发展,关键在于看其怎样去设计活动,游戏能否吸引孩子,激发孩子的兴趣、求知欲,是否以戏载道,思想教育是否水到渠成,如果游戏中充满了大道理的说教,可能会被打上强制印记;但是如果是在设计游戏的过程中能够让孩子自己生成道德观念就不会出现这种状况。比如在情景表演《三只蝴蝶》中,孩子们能通过蝴蝶的对话而感受到好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意义,这样生成的德育观念,就比较自然,也容易被接受。再比如,我们在开展户外活动“跑轮胎”中,有个孩子不小心摔倒了,另一个孩子从队伍里跑出去,扶起了他,这个帮助别人的孩子,打破了自己排队的规则,难道我们该批评他吗?不,我们该表扬他,因为他在突变的瞬间,顿悟了帮助人的道理并付诸行动,这不是很好吗?在游戏中学习做人的道理,比我们平时再三的说教要管用的多。

(三)戏德相融

“游戏”是一种教学活动,“德育”是一种教育行为。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过去我们常常为游戏而游戏,为德育而德育。“两张皮”贴不到一起,教育效率事倍功半。近年来,我们注重研究两者的相融性,在设计游戏活动中,巧妙地融入思想道德教育,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中领悟某种思想品德,并指导自己的行动。要做到“戏德相融”关键是要精心设计游戏,既要把握某一游戏的全部内容和过程,又要把握这一游戏的内涵和思想性。然后设计出寓教于乐的活动方案。使我们的德育与游戏水乳相融,进入“润物无声”的境界。

我们基于幼儿游戏行为的德育策略尚在摸索阶段,相信通过更长久的努力,必然能够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