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7-05王艳林

健康之家 2021年13期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应用效果

王艳林

摘要:目的:对比常规新生儿护理了解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新生儿科住院患儿160例作为研究主体进行观察与分析,使用数字表法随机均等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新生儿予以其常规新生儿护理干预,观察组新生儿接受鸟巢式新生儿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新生儿同期生长发育指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干预期间相关数据情况、父母对新生儿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接受常规新生儿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新生儿同期体重、身高以及头围的增长值分别为(8.38±2.56) g、(1.84±0.63) cm、(5.20±0.48) mm,接受鸟巢式新生儿护理的观察组新生儿同期对应数据分别为(13.52±3.29) g、(3.14±0.89) cm、(7.33±0.51) mm,P < 0.05;接受常规新生儿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新生儿护理干预期间内体温波动情况、每天睡眠时间、摄入奶量增长值以及血氧饱和度情况数据分别为(0.83±0.12) ℃、(13.64±1.83) h、(32.54±8.75) mL、(92.53±1.58) %,接受鸟巢式新生儿护理的观察组新生儿对应数据分别为(0.41±0.06) ℃、(17.26±1.77) h、(43.29±9.06) mL、(96.27±1.74) %,P < 0.05;接受常规新生儿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新生儿护理干预期间黄疸、呕吐、体表破溃或感染以及不良时间发生率分别为7(8.75 %) 、6(7.50 %) 、1(1.25 %) 、17.50 %,接受鸟巢式新生儿护理的观察组新生儿护理干预期间对应数据分别为3(3.75 %) 、2(2.50 %) 、0(-) 、6.25 %,P < 0.05;接受常规新生儿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新生儿父母对新生儿护理干预的满意度88.75 %,接受鸟巢式新生儿护理的观察组满意率97.50 %,P < 0.05。结论:对刚出生的新生儿使用鸟巢式护理能够有效促进其正向生长发育效果,降低不良情况发生概率。

关键词:鸟巢式护理;新生儿护理;应用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新生儿护理的重视程度以及产科护理模式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现在提出了鸟巢式护理理念。鸟巢式护理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对新生儿护理干预的理念,是指通过鸟巢式环境的构建,模拟子宫环境,同时相应完善具体护理措施以提高对新生儿的护理质量。本次调研的主体内容就是通过对比常规新生儿护理了解鸟巢式护理对应新生儿的应用效果和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8月儿科住院的160例新生患儿作为研究主体进行观察与分析,使用数字表法将随机均等分为各80例的两组后,分别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新生儿男女比例45:35,妊娠时间为37~41周,平均孕周(39.62±0.79) 周;出生体重2 964~4 106 g,平均体重(3 760.42±351.96) g;其中自然分娩54例,剖宫产26例,母亲为初产妇者48例,经产妇32例;其中最少孕次1次,最多孕次5次,平均孕次(2.06±0.24) 次;最少产次1次,最多产次3次,平均产次(1.53±0.48) 次;在出生15 min阿氏评分(Apgar评分) 中,最低分5分,最高分7分,平均得分(6.36±0.59) 分。观察组中新生儿男女比例44:36,妊娠时间为37~41周,平均孕周(39.28±0.59) 周;出生体重2 939~4 188 g,平均体重(3 819.37±341.07) g;其中自然分娩52例,剖宫产28例,母亲为初产妇者50例,经产妇30例;其中最少孕次1次,最多孕次5次,平均孕次(2.18±0.31) 次;最少产次1次,最多产次3次,平均产次(1.60±0.51) 次;在出生15 min阿氏评分(Apgar评分) 中,最低分5分,最高分7分,平均得分(6.44±0.63) 分。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新生儿家属均知情同意研究内容,且已签署相关确认文书。

纳入标准:均为足月妊娠新生儿(妊娠期满37周) 。排除标准:孕产妇(母亲) 妊娠期间,具有相关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等) 或分娩时出现不良情况如产道损伤、羊水栓塞等异常情况,先天畸形或先天疾病的产儿。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予以常规新生儿护理干预,根据个体情况予以相应处理,新生儿均进入控温箱进行维护治疗,温箱温湿度根据新生儿个体差异进行区别调整,同时密切监测体征表现,一般每3 h进行1次喂养,同时记录出入量,使用相关用具每天进行消毒处理,产儿脐窝和残留脐带常规消毒护理[1]。

观察组新生儿接受鸟巢式新生儿护理。根据新生儿个体布置鸟巢式环境,选择合适且柔软的褥具作为床垫,或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水床垫作为底垫,将1.5 m左右的毯具或浴巾(类似形状皆可) 进行两次对折处理放置于床垫上,将新生儿放置于其上中间位置,将两侧的毯巾头端对折成卷状裹于新生儿躯干,固定两侧头端形成鸟巢状,模拟子宫环境使新生儿蜷卧于鸟巢中,并确定其四肢可自由伸展活动。根据患儿情况使其保持中性温度,并且每次移动新生儿所处环境前,皆需预热环境温度、水床垫的温度,通过水震动给新生儿进行皮肤接触按摩,对于新生儿所处的环境进行严格噪音控制,一般不得超过60 dB,夜间休眠时间予以新生儿所处环境进行遮光处理,白天环境撤除遮光用具,但需注意保护新生儿眼睛被强光损伤。其他基础护理內容与对照组常规干预内容相同,具体实施措施根据新生儿个体差异进行细节化调整[2]。

1.3 观察指标

(1) 对比观察两组新生儿同期生长发育指标,观察项目包括体重、身高以及头围的增长值。

(2) 对比观察两组新生儿在护理干预期间相关数据情况,观察项目包括体温波动情况、每天睡眠时间、摄入奶量增长值以及血氧饱和度情况。

(3) 对比观察两组新生儿护理干预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项目包括黄疸、呕吐、体表破溃或感染。

(4) 对比观察两组新生儿父母对新生儿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8.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檢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新生儿同期生长发育指标对比

接受鸟巢式新生儿护理的观察组新生儿同期体重、身高以及头围的增长值均高于接受常规新生儿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新生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具体见表1。

2.2 两组新生儿护理干预期间情况

接受鸟巢式新生儿护理的观察组新生儿护理干预期间内体温波动情况、每天睡眠时间、摄入奶量增长值以及血氧饱和度情况均优于接受常规新生儿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新生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具体见表2。

2.3 两组新生儿护理干预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接受鸟巢式新生儿护理的观察组新生儿护理干预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显著低于接受常规新生儿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新生儿,可见对照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17.50 %,观察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6.25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具体见表3。

2.4 两组新生儿护理满意度情况

接受鸟巢式新生儿护理的观察组新生儿父母对新生儿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优于接受常规新生儿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满意率,对照组满意率88.75 %,观察组满意率97.50 %,组间差异明显。

3 讨论

通过对新生儿科住院患儿160例的护理与观察,发现鸟巢式护理相较于常规新生儿护理干预,护理效果作用于新生儿中具有实际差异。在研究过程中,分别对两组新生儿的选定进行变量控制后,分别实施常规新生儿护理方案与鸟巢式护理方案,最终观察结果中可见,接受鸟巢式新生儿护理的观察组新生儿同期体重、身高、头围、摄入奶量的增长值均高于接受常规新生儿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新生儿,并且体温波动、血氧饱和度、睡眠时间、护理满意度数据情况中优于对照组新生儿,而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

新生儿在出生后由于分娩以及所处环境的巨大改变,对周遭环境的敏感程度较高,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期,而鸟巢式护理通过对子宫环境的模拟,适当控制减缓对新生儿的外界刺激,能够极大程度地缓解新生儿的应激反应发生,对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具有极高的辅助促进作用,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新生儿父母进行鸟巢式护理的指导教育,通过提高其父母的相关认知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实际护理效果,并且对于新生儿出院后的持续安抚效果具有良好作用。

综上所述,对刚出生的新生儿使用鸟巢式护理能够有效促进其正向生长发育效果,降低不良情况发生概率,建议产科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程小桉.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12):117-118.

[2]齐丽.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与可行性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4):96-97.

猜你喜欢

新生儿护理应用效果
新生儿气管食管瘘合并气胸1例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护理安全的研究进展
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效果观察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不安全因素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