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东畲歌“福宁调”音乐形态及保护传承探究

2021-07-03刘淳尹王玉寿

关键词:畲族谱例曲调

刘淳尹 王玉寿

山歌,是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最主要的一种活动形式,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农闲时期,还是在节日里,不论是田间劳动,还是山涧树林,只要是畲民居住的地方,随时都可以听到悦耳的歌声。“以歌代言,凡事无不可歌,畲乡素有‘歌海’之美誉”,[1]因而成为闽东地区传统民间音乐的典型代表。闽东畲歌中的“福宁调”因主要流行于福安、宁德两地而得名,是畲族山歌的基本音调,因其独特的唱腔、丰富的内容和经典化的结构而自成一体,不仅在本地区流行甚广,还广泛流行于闽浙边界各县畲族地区及闽北山区等地。[2]笔者便主要以福安、蕉城两地的福宁调中流传范围最广、数量最多、内容最为丰富的杂歌为调查研究对象,以探析福宁调的音乐文化内涵。

一、福宁调音乐本体特征探析

1.迂回大跳的旋律进行

畲族民歌的调式十分丰富,囊括了我国民族五声调式的所有类别。福宁调的旋律以五声音阶商调式为基础,“宫、徵、羽”三音组是其核心音,旋律以“do、la、sol、mi、do、re”为基本进行,绝大部分以宫音为中心,向上方做五度、六度的大跳。因此可常听到do-la、la-do 的大六度,和do-so、so-do 的纯五度跳进旋律,偶可见徵调式中小七度mi-re、re-mi 的小七度跳进、羽调式中的小七度mi-do、do-mi 的跳进。音域基本保持在一个八度内,偶见宽者可由低音la 至高音do 十度,这种直上直下的跳进间以迂回级进的旋法,也是大部分地区畲族山歌的基本特征。

谱例1:[3]

上例为歌唱传统礼节的民俗歌曲,由于受到当地语言环境的影响,歌曲以一字一音的“歌言”式演唱,使得音程关系较为突出,该曲以大六度上行跳进,紧接以纯五度下行跳进,同音反复后向小三度下行及小回绕级进,旋律线条呈较大幅度的折叠状。每个乐句的乐节落音均为羽,乐句均落音均为商,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然又完整的调式运动,道出含蓄、质朴的民族性格。

通过采集不同畲村的音响资料可以发现,同一个村里的不同人唱不同题材的歌,用的是基本近似的曲调旋律和速度,不同村的旋律有差异,但调式旋法一致,都属福宁调。由此可窥见中国民间音乐人口传心授的学歌方式,以及依曲填词的传统音乐观。

2.简洁直畅的节奏节拍

由于福宁调的音乐基本结构常见由变化重复的二乐句或起承转合的四乐句构成的乐段曲式,多以七字为一句,因而歌曲节拍有较为恒定的两种基本形态:一种为一字一音一拍的均衡节奏,无明显规律重音,没有长时值停留的长音,根据演唱的速度,多数歌曲记谱为6/8 拍、5/8 拍,多见于福安地区的对歌,曲调简洁直畅,多段歌词分节歌形态,较为注重对歌时的激烈氛围;另一种为类似切分的节奏,往往在每句的第四字和第七字有长音停顿,或称为逗留,将七字句进行前四字后三字的段分,旋律较前者来说相对舒缓悠扬,常见记谱为6/4 拍、5/4 拍,此种多为蕉城区福宁调。各个不同地域范围内居住的畲族,对于采取何种节奏样式的歌唱,皆有自身的喜好。另有部分歌曲根据情况会出现4/4 拍、9/8 拍等的记谱,少量歌曲为2/4 拍,混合拍子的歌曲也大都以上述节拍构成。[4]

谱例2:

上例为拦路对歌,以男女每人两句的形式对唱,全曲一字一音为主,在句头和第二字后加衬字,但演唱起来并无明显规律重音,中间略有逗留却无明显断句,整体旋律较为均衡。加上部分一字二音的修饰,既可以改变均衡节奏之同一性,又使听者感到旋律的丰富性趣味性。

谱例3:

谱例3 演唱较谱例2 舒缓些,歌词为起承转合的四个七字句单乐段,有均衡的节奏段分,歌词中添加衬字,均在每段句的第二字后面,这样可以因字数多寡之区别而使节拍无定,又可以增加旋律的流动性。

3.“七四”为主的句式结构

畲歌作为东南山区少数民族原生态歌,采集记谱多为混合拍子或散板,但同样由于其歌词通常以“七字为一句,起承转合四句”组成一段,并有严格的韵脚,故而曲式结构均较严谨,句逗分明。福宁调的畲歌没有过多的衬字加入,因而听起来实则两个相近似的平行乐句组成乐段,十分规整,乐节落音为羽,乐句落音为商。曲式结构多为以单句变化为基础的两个平行乐句组成的单乐段,较为匀称,少有变体(如谱例1-3),偶尔出现因歌词的压缩或扩充,由单句变化而成三句体或五句体结构的歌曲。

二、福宁调与闽东地区其他畲歌曲调的比较研究

纵观整个畲族山歌,其曲调和内容都非常丰富。福宁调作为畲族山歌曲调的其中一种,无可避免的与其他周边地域曲调有一定的联系,因而笔者望从比较音乐学着手分析,又碍于手头资料有限,本章节所做仅涉及福宁调与其周边的福鼎调、霞浦调、罗连调音乐文化上的联系和初步比较研究,通过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获得对福宁调自身价值认识的进一步提高。

1.福宁调与罗连调的比较

罗连调以罗源、连江县名之合称,流行于宁德市飞鸾镇、福州市罗源、连江境内。笔者采风仅限蕉城区飞鸾镇,由于所处地理位置的边缘性,城镇化落后于宁德市周边,罗连调的基本音调与福宁调、霞浦调、福鼎调均有较大差异。谱例4 的《十里歌》为“mi、sol、la、do”四音阶角调式,旋律音调以“sol、do、la”,“mi、sol、la”,“la、sol、mi”小回绕的三度、四度跳进。而谱例5 的《杂歌》为“sol、la、do、re”四音阶徵调式,旋律音调以“sol、la、re”,“re、do、la”,“do、la、sol”三度、四度进行。

谱例4:

谱例5:

两谱例的曲式结构均为单乐句反复而成的双乐句乐段,节奏开头均有拉长,中间紧刹,再接以均衡的一字一音一拍进行,这样的乐句段分与福宁调通常一口气唱完的紧凑感差别较大。再者,罗连调用纯假声唱歌,旋律的结束句总是从高音落到低音收尾。故相较之下罗连调的音乐风格更显得拘谨、细腻,而福宁调则颇为舒展、从容。这也许是所处地区城镇化水平不高产生的闭塞心态所致,换个角度也可反映出罗连调原生态的演唱方式保存的较为完好。

2.福宁调与福鼎调的比较

福鼎调主要流行于福鼎市,与福宁调一样为五声商调式,只因地域差异而旋律走向略不相同。如谱例6 中的“do-la-do-sol-la”,“do-mi-sol-la”旋法在福宁调中比较少见,但由于调式、曲式结构、以一字一音为基础等共同的特征,因而听上去也较为相似。

谱例6:

与此同时,与福宁调差异较大的有福鼎的“过海调”,因福鼎市沙埕港有海湾而得名,只流行于海湾以北的佳阳畲族乡、前岐镇畲族地区以及闽浙边界地区。过海调用纯假声演唱,句式结构和一般畲歌无异,在曲调上与福宁调不同的是,第一分句末尾在羽音做长时值停留,又突然收煞,第二句末又做长时值拉宽节奏处理,配上“咯喂”的衬字,整首歌更显得张弛顿挫、色彩鲜明。

谱例7:

3.福宁调与霞浦调的比较

霞浦调同样指流行于霞浦县的音调,与福鼎调情况类似。目前霞浦主体流行的畲歌歌调还是基本等同于五声商调式的福宁调,但在霞浦西路、南路存在“阿鲁调”,它在四句歌词中填充大量衬字,使曲调扩充为由单乐句变化反复而成的五个乐句组成的乐段结构,使其曲调迂回起伏较多,旋律性比较强,追求用假声演唱,在当地多用来唱小说歌。

谱例8:

与福宁调相比较,上例中的霞浦调畲歌使用了“咯”“呜噜哎”“嘞”等衬字,显得曲调更加迂回起伏,韵味丰富。福鼎过海调也有相似的特点。可见,不同地域的畲民唱歌对衬字都有其独特的偏好和组合运用,展现不同的地域特色。

再如福鼎过海调畲歌《怨懒夫》:

夫妻住在噜呜石门坑噜呜,郎要闲走去牙城呜噜嗨,

唤郎呐莫去啰呜来洗碗呜嗨,洗碗郎像猪拱拦呜嗨。

霞浦阿鲁调畲歌《你唱歌来真好听》:

你呀唱呜啦歌来真好听哪,恰呀如呜啦哎布呀谷呜啦叫清明呀呜啦哎,

我呀爱呜啦山中大树木哪,会呀做呜啦桥呀梁呜啦会作楹哟那呜啦哎。

值得注意的是,福宁调的畲歌虽然有存在七字四句为一条以外的句式结构,但演唱时基本不会在字数和句体上有太大的变化,尽量要保持每句字数的规整和上下句的呼应。相邻的霞浦调、福鼎调、罗连调则有多衬词、自由延长音、乐句长短差异较大等特征。由于福宁调旋律的规整性质,相较之下其他周边地域的畲歌在基本句式结构外的变化方式要更加多样,上下句字数不统一、单数的歌句、甚至自由散乐句出现的频率较多,而福宁调畲歌始终遵循着基本格律,力求曲调丰满且具有立体感。

从上述比较和目前这些曲调的传唱现状来看,福宁调因传唱人口多,覆盖地域广,为闽东地区畲歌的主流曲调。同时从当今年轻学歌者的角度出发,福宁调可用真声演唱、旋律简单好听,易学易记,在广大畲区人人都会唱。过海调、阿鲁调、罗连调则要运气丹田、后发音嗓门的假声唱法,加之曲调迂回复杂,一方面觉得不好学,另一方面普遍不符合年轻一代人的歌唱审美追求,年轻歌手基本都在唱福宁调,这些曲调却鲜少有人传承。因此今天能见到唱这几种曲调的基本都是年过半百的老歌手,而今天能再听到这样古朴、不可多得的独特嗓音,更加令人肃然起敬。

三、新时代下的福宁调传承思考

畲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自身灿烂的文化,畲族民歌成为畲族过去社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原始审美和功利主义产物,是展现畲民个性特征独特精神的重要表征。笔者通过此次课题所作的资料收集,歌手访问,将目光投向今天的畲歌,探究福宁调歌唱的现状,思考其在当今社会呈现出的价值,以及未来的传承发展。

1.闽东畲歌资料收集现状

建国后中国民族音乐学者逐步在畲族音乐的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以围绕畲族音乐形态研究的课题也多种多样,如:民歌分类的研究、音乐结构的研究、基本规律的研究等。早在70 年代末的文艺工作者就有《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福建卷》中收入畲族民歌209 首,80 年代宁德地区群众艺术馆整理编辑的《闽东民歌精选》对闽东方言区的宁德、福安、福鼎、霞浦等地的畲族民歌有相当数量的采集。2003 年由宁德市政府组织编纂畲族文化丛书,其中的《畲族歌言》记录了一万多首畲歌。2016 年福建省图书馆、宁德市艺术馆、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组建摄制团队深入宁德各畲族村落录制闽东畲族民歌(影像)集成,进一步填补了闽东地区畲歌的影像资料采集的缺乏。然而在笔者收集畲族民歌集成的资料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歌曲集成书籍中只记歌词,不记曲调。一方面是由于畲族民歌口口相传的习俗,无记谱习惯;另一方面也反映从事畲歌研究方向音乐专业人才的缺失,故而福宁调畲歌因闽东地区历史、社会经济等种种原因,对于其音乐本体的分析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对于福宁调以及闽东畲族音乐文化内涵的挖掘,进行宽领域,多角度的研究,是我们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5]

2.福宁调民歌传习活动

畲歌的传统传承方式主要为家庭传承、村落传承,以及民俗活动传承。原本一直以来大众化、日常化的家族传唱,在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巨大影响下,随着政治上的翻身,文化教育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畲族人民的原生态文化环境不可避免地呈淡化趋势。多位畲族老歌手回忆20 世纪大概70 到90 年代间,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许多人淡忘了歌唱,年轻一辈通过文化教育发现畲族社会之外日新月异的一切事物,因而不再接受畲歌,但今天又在全国社会高度弘扬民族文化的号召下重新回到畲村学起畲歌。除了传统传承方式外,还逐步推动了社会传承活动。以国家级畲族民歌传承人雷美凤女士为代表的畲歌团队,定期深入中小学,教育单位传授畲歌。宁德市艺术馆设有畲族民歌传习所,畲族文艺演出团队,每年定期开展畲族民歌歌手培训班课程,聘请宁德市及省内外著名歌手、学者进行畲歌知识传授等一系列活动。笔者所在的宁德师范学院作为闽东地区唯一的一所高等学校,在对于畲族文化的发掘、保护、传承、研习、推广等方面都做了全方位的努力。早在2014 年,我校中文系(时称)专门开设了畲族文献资料室,该资料室收集了三百多册有关畲族的文学、民俗、服饰、银饰等方面的书籍,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提供自由阅读,论文资料查阅等便利。除了书籍以外,该资料室还陈列了多套畲族的男女传统服装以供师生参观学习。该资料室的建设受到校、系领导的重视,作为中文系一个集中性的畲族文化展示窗口,向全校师生展示了畲族的特色。另外我校在语言与文化学院建立了畲族歌曲传习班,聘请雷美凤为在读的畲族学生,以及一些喜欢畲族文化的非畲族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畲族语言、畲族服饰介绍、畲族风俗、畲族歌曲学唱等,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笔者通过实地探访蕉城区民族实验小学,宁德师范学院畲族歌言传习班,畲族民歌歌手培训班,旁听授歌课程,发现老歌手们教歌都是自己不断重复唱,我唱一句你跟一句,直到记住为止。这难免让笔者思考这种教歌方式在生活节奏快速的今天是否还合适,尤其是在大班授课的情况下,有些歌手会通过手机录音的方式让学生回家反复播放记唱,但这样远不如结合乐谱学唱来的快,并且这么学只能学会本地区的曲调,外地的曲调就接触不到,可以理解这与畲民传唱的传统观念和乐谱知识的缺乏有关。然而换个角度来看由于缺乏专门的乐谱教材,畲语没有音标标注,这种方式只适合本地域的畲民学歌,不利于畲歌的对外传唱。福宁调旋律还相对简单好学,那么前文所述的罗连调、过海调、阿鲁调则可想而知更加面临难以传唱的困境。

3.福宁调民歌文化创新

闽东福宁调因简洁直畅的旋律特征,在21 世纪成为畲民主流曲调,再次掀起歌唱热潮。畲民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关注国家发展策略,不时会编唱一些如《我爱畲乡好地方》《中国梦山哈情》等表现新时代生活风貌的福宁调歌谣。在政府相关部门政策扶持畲族文化发展带动下,以宁德市文艺工作者们为畲歌文化传播和艺术创新付出了努力,近年积累了一批优秀畲族风情的音乐剧目,如《祥瑞畲乡》《山哈魂》《凤凰到此》等。市文广局还举办了“我最喜爱的畲族民歌原创作品专场音乐会”诸如此类活动,其中大多作品曲调都取材自福宁调,既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又能够受到大众的喜爱。一些畲族的企业家也希望能够编创一些与现代音乐结合的畲歌,成为让年轻人能喜欢,让大众所接受的音乐。但其中也不乏存在穿着畲族服装,唱着名为畲歌却毫无“畲味”的作品。畲族的原生态曲调随着时代审美发展需要创新是历史的必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畲族音乐传承人在今天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扶持,但研究畲族音乐的专业人才是缺失的,今后也应成为当地有关部门和教育研究单位的努力方向,才能传播有真正畲族音乐特色的好作品,促进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的同时也能成为畲族音乐学习的宝贵资料,让古老的畲歌发挥时代作用。

福宁调畲歌从不同侧面反映着畲族人最具传统而又古老的社会活动、生产技术、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它作为畲族民歌中重要的一分支,既有闽浙地区乃至全国畲族民歌的共同特征,更有宁德地区畲族自身的独特个性,从广义上来说也代表了福建省畲族民歌的主要形态特征。对于福宁调畲歌的传承和保护,需要胸怀长远目标,更要有正确的价值认识,它的地域和基本音调具有局限性,但它的社会功能不论在过去还是今天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后我们在畲歌研究上需要专业队伍的建设,形成科学的、系统的、覆盖全面的调查报告,才能将其研究引向深入,有力推动宁德畲族音乐事业的发展,为畲族音乐的传播做出必要的贡献。

注释:

[1]王耀华、陈新凤、黄少枚:《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年,第171 页。

[2]蓝雪霏:《畲族音乐文化》,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年,第103 页。

[3]李晨:《畲族民间音乐》,广西: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 年,第123 页。

[4]肖孝正:《闽东畲族歌谣集成》,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1995 年,第5 页。

[5]宁德市艺术馆编:《歌是山哈传家宝——闽东畲族民歌集》,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8 年。

[6]刘淳尹:《闽东畲族民歌“福宁调”音乐形态探析》,《宁德师范学院学报》2017 年第1 期。

[7]王金旋等:《福建省福安市畲族民歌的发展传承现状调查研究》,《名作欣赏》2017 年第9 期。

[8]丁献芝:《畲族音乐的传统分类考察》,《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五届年会》1988 年。

猜你喜欢

畲族谱例曲调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非遗活态传承下畲族银饰创新设计及营销策略探索——以畲族银饰品牌“珍华堂”为例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永安“三月三”
畲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
拯救交响危机的音乐创作
——以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为例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