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集群视角下宁德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研究

2021-07-03郑立文

关键词:宁德市宁德军民

周 俪 郑立文

当前,军民融合的号角已经吹响,宁德正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步伐,积极引导和扶持一批企业“民参军”,大力引进优质军工企业落户宁德,努力打造军工产业集群。可见,探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模式和路径,无论是对宁德自身,还是福建乃至全国,都是意义非凡。

一、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概述

(一)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内涵

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是在特定的地域空间内,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军工资源和军民两用产品,通过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联动、一体化经营以及社会化协作,集聚相关企业与政府、中介等机构所形成的产业集群[1]。

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看,军民融合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加强军民双向技术转移,开发军民共用的产品和技术,实现军民两用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二是国防采购向商业市场开放,使得民营技术、产品和劳务服务于军事;三是形成军民共有资源;四是培养军民两用人才;五是剥离军队的非核心保障任务,将其转移给地方,以提高其保障效益。

(二)军民融合产业的集群效应

军民融合产业集群通过调动纵向的资源,有效提升了集聚效率,进一步扩大了区域优势,从而实现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集群内企业间的协作关系,加速了知识的外溢和信息、技术的共享;产业集群吸引来的人才形成了共享的人力资源市场,推动集群内企业集约并升级生产要素,优化并发展军民整体产业结构。此外,竞争基础上的交流合作与持续提高,也有利于深化专业分工与协作。由此可见,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和载体。

二、宁德市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现状

现如今,宁德以建设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为契机,加快培育军民融合产业的步伐,产业融合、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已在福安建成宁德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产业园,园区规划面积645 公顷,已建成315 公顷,已形成以船舶修造及配套、电机电器、新能源、冶金新材料、食品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技术产业体系。其中,船舶修造产业作为宁德典型的传统军民结合产业,拥有海军4807 厂为代表的军民结合型企业,既可以研制生产军用船舶,又可以定制化生产民用船舶;冶金新材料产业目前主要集中了国内知名企业青拓集团、福建海和实业有限公司等,力图通过全面整合多种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打造闽东镍合金材料千亿产业集群,建设中国重要的镍合金新材料生产基地。2018 年,福安不锈钢新材料产业产值超千亿元,成为宁德市首个千亿产业集群。此外,还有新能源、电机电器等产业,规上企业15 家,既可以军用又可以民用,也是典型的军民结合型产业。现已有一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如原先用于陆装部队的博瑞特电机逐渐向航天、航海领域发展;修船造船的长兴造船厂进军超大型海上平台,扩展了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2019年,宁德(福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融合产业园晋升四星级示范基地。目前,已启动宁德市蕉城区航天科技军民融合综合应用产业园暨卫星大数据田园综合体核心区建设项目,该项目将卫星高光谱军用技术应用于采集农业大数据,使得精准农业的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

三、发展宁德市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现实基础

一般来说,产业集群的形成需要同时具备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配套、企业战略与竞争结构、产业政策和制度等条件[2]。就宁德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现状来看,已具备以下基础条件:

(一)资源基础

1、区位条件优越

宁德地处长三角、珠三角和台湾三大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海西东北翼的交通枢纽和闽浙赣内陆的重要出海口与物资集散地,军事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对巩固国防、支持海防、促进祖国统一都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

2、资源禀赋良好

海阔港深是宁德港口最显著的特点。宁德海岸线长1046 公里,占全省海岸线长度的1/3;海域面积广阔,达4.75 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其中,天然良港三都澳“世界少有,中国仅有”。港口水深湾阔,不冻不淤,口小腹大,易避风;10 米以上等深水域占海域面积的24.23%;3 万吨级以上泊位可以建150 多个,其中,20-50 万吨级的泊位61 个;50 万吨级巨轮进港作业不受时间限制,具备发展成为国家主枢纽港和国际性综合大港的资源条件。澳内滩涂、淡水、电力等资源丰富,雨量、气候适宜,特别适合临海重化产业布局。

(二)思想基础

宁德是革命老区,有长期的革命斗争史和军事基地史,革命传统优良,“海陆空警民”军事资源丰富。宁德是福建省驻军最多、兵种最全、军民关系最好的地区之一,军民关系融洽、基础扎实,关系密切、情谊深厚,曾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全省“四连冠”。

(三)产业基础

军民结合产业的发展需要规模和实力相当的工业企业作为载体。经过多年发展,宁德的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现已形成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将支撑宁德加快迈向“万亿工业时代”。2019 年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增长44.3%,产值达700 亿元,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两家龙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位居全球第一;不锈钢新材料产业增长14.6%,产值达1200 亿元;铜材料产业的产值为150 亿元,带动产业链进一步延伸;随着上汽宁德基地和31 家配套供应商项目的建成投产,宁德正式步入汽车工业新时代[3]。

(四)市场基础

当今世界各国战略博弈的焦点聚焦到了海洋上。要振兴海防,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工业体系、动员体系和综合保障体系,这必然催生大量的装备、动员和保障等军事需求。随着军工改革的深入推进,扫清了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障碍。此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将会强化部队核心能力建设,减少非战斗人员数量,优化领导和作战资源配置,许多原属军队的职能和保障将由社会协作完成。以海军为例,海军现代化建设、海洋维权及装备等方面的需求,都为宁德军民融合发展提供了机遇。

(五)政策基础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军民深度融合问题。国家部委、军队和地方层面也相继出台政策,加快推进和落实军民融合的步伐,给“军转民、民参军”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2013 年7 月,宁德市比照享受到原中央苏区的有关政策,且在中央预算内投资方面,也按西部地区政策执行,使得宁德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上拥有良好的政策基础。2014 年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福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决定》《关于支持宁德市加快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区的批复》等文件,标志着宁德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区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2015 年3 月,宁德试验区建设纳入福建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整体规划。为了推进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宁德先后发布了《实施意见》《方案》《纲要》等5 份文件,制定了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出台了电机电器、船舶等8 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并编制了《宁德市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推荐项目》《宁德市船舶行业推介项目汇编》。各项军民融合政策措施的连续出台,为军民结合提供了重要保障。随着2016 年1 月宁德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产业园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宁德在福建省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方面的空白得以填补。

(六)共识基础

长期以来,宁德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达成了广泛共识,得到了军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在宁德申请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区的过程中,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和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的指示和关怀,也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军委机关、南京军区和东海舰队等的悉心指导。

四、宁德市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评估

(一)GEMS 模型

GEM 模型主要用于分析企业集群的竞争力。在模型中,三要素和六因素决定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其中,三要素是基础、企业和市场,上述要素依次由“资源”和“设施”、“供应商与相关企业”和“厂商结构与战略”以及“本地市场”和“外部市场”等六个因素构成。

(二)GEMS 模型的计算

通过对集群竞争力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可知该集群的竞争力。具体过程如下:首先,给集群竞争力的8 个影响因素赋值(1-10 分),各分值的代表意义如表1 所示[4-5]。其次,对“因素对”进行计算和转换。各“因素对”的得分为

表1 因素等级与评分标准

上式中D2i-1、D2i(i=1,2,3)为各因素的得分,共同组成集群的“因素对”;P 为因素对的得分。假定D2i-1和D2i所代表的“因素对”的因素可相互替代,即权重相当,但因素对间不可替代。最终,求出集群线性分值。在此基础上,转换2 次。先将集群线性分值转换为各“因素对”的分值相乘,即;再进行比例转换,使得最后的满分为1000。集群最后总分值即GEMS,该得分越高,集群竞争力越强。转换公式如下:

(三)实证分析

根据表2,应用GEMS 模型进行计算,得出宁德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竞争力GEMS 得分,具体得分表如下:

表2 宁德市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竞争力得分表

根据Tim Padmore 和Herver Gibson 的观点,一个集群具有竞争力的最低限度为250 分(满分1000分)[4]。由上面335.357 分的GEMS 值可知,宁德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五、宁德市军民融合产业集群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制度障碍依然明显

由于军工企业条块管理、保密分级等的特殊性,宁德的军工行业与民品产业在关联度、资源共享度上都较低,融合不足,故军工经济对宁德的贡献有限,大量民品资源难以在军工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与体制密切相关的还有经营机制、管理机制、投融资机制、激励约束机制、风险化解机制等诸多机制问题也亟待解决[6]。

2、园区内生增长能力偏弱

目前,宁德军民融合产业集群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产业成长力较弱,内生增长力有待提升[7]。就现有基地(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来看,除政府直接推动外,主要还是依靠企业、民间资本等投资来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持续发展。

3、产业集群内未形成有效的产业链

宁德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关联度不高,尚未形成相互依存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网络体系,产业集群的发展也缺乏清晰明了的发展路线。以海洋船舶工业为例,福安的白马船舶工业园区不仅是福建四大船舶修造基地之一,还是全国民间船舶交易市场和重要的中小船拆解基地,现有几十家修造船企业,产值占全省三分之一,相关从业人员近7 万人,但却各自为战,产业集群效应不显著。

4、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宁德市产业整体技术不强,科研工业实力较弱,产业结构层次低、产品技术含量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高校和科研院所对军民融合产业的介入不足,研发核心技术的能力不强。同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用户服务等方面的制度创新不足,适用于军民融合的市场运作模式和国际竞争机制还未完全建立[3]。

5、融资困难

供应链金融对宁德产业集群的服务意识不强,导致军工企业与民营企业在融资渠道上处于分层状态,给军民融合产业的融资造成障碍,从整体上延缓了军民融合发展的速度[8]。而且,管理方式以及资金使用上存在的较大差异造成了这两部分投融资难以统一管理,发挥资源配置优势。

6、人才资源缺乏

军民融合产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体现在数量,更注重的是质量。毫不夸张地说,人才会制约军民融合深入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率。当前,宁德正面临着高素质人才供不应求、队伍结构不合理的严峻局面,[9]还需要大量引进高尖端人才,为宁德军民融合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传统观念仍未转变

由于多年来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军队与地方实行两条并行发展的轨迹,很少有交集,自成体系,自我发展,从领导层到基层,原有观念根深蒂固,军民互动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军民融合的顺利进行。

2、经济基础差

军民融合的实现需要有强有力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而宁德现有的底子薄弱,民营企业规模偏小,与军工相关的民营企业也不多。类似于福安4807 造船厂这一类的军工企业长期以来主要从事军品生产,对民品生产缺乏经验,对民品“大批量、成本要求高”的特性适应性不佳。再加上,宁德市财政吃紧,上市企业少,风险投资市场活跃度低,迅速大规模融资能力较差[9]。

3、政府投入不足

从近10 年宁德R&D 人员数及R&D 经费支出情况看,R&D 经费投入仍然不足,影响了创新能力的提高;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造成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引进人才的力度不大,科研人员在薪水和福利待遇等方面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吸引高端领军人才较为困难,再加上培养、使用和服务人才等方面也有不足,给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4、融资渠道窄

军工企业属于国家保密行业,所需资金主要来自国家财政供给,少部分由企业的留存收益和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来满足;民用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企业自有资金。由于军品的市场垄断程度高,效益与投入严重不匹配,且投入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民间企业进入的门槛又极高,造成民用企业投资军民融合产业的吸引力小,这无形中成为军民融合发展的资金障碍。

六、基于产业集群的宁德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对策

针对宁德市在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对策来促进军民融合产业集群的发展:

(一)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克服传统制度惯性的影响

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历程来看,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体制障碍。要从改革创新入手,做好军民融合产业的长远规划和顶层设计,组建决策军民重大问题的高层机构,积极探索有助于军民融合发展的灵活高效的体制机制,破除行业和隶属关系的藩篱,进一步强化政府在促进军民资源和信息的共享、互动以及供需有效对接方面的主导作用,做好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协调服务,努力促进军民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融合[10]。

(二)大力提升产业园区的内生增长力

为促进宁德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实施,推进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园区应通过产业总体规划,统筹产业空间总体布局、园区招商策划、品牌营销等多个方面,形成具备较强影响力的整体产业品牌或区域品牌,巩固并提升园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具体而言,要依托军民融合产业园来发展六大支柱产业。一是船舶研发制造产业。从大型化、专业化、集团化的角度出发,外引内联,通过企业重组,培育若干个国家级舰船研发制造和维修保障基地,推动转型升级,创造新优势;二是电机电器制造产业。鼓励有条件的民企参与军品电机生产,研发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军民两用技术产品,努力打造国家级军品中小电机研发、制造和战略储备基地;三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根据军队新质作战能力建设的需要,重点研发新能源、新材料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满足民用需求的同时,参与军品生产和订购,以促进经济和军事双重效益的实现;四是生物医药产业。依托闽东药城,在整合宁德医药制药产业的基础上,构建闽东新生物医药产业链;五是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做大做强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构建完善的农副产品加工、储存、营销、配送体系,为部队提供后勤保障;六是现代物流产业。按照多种手段并用、多种体制并存、多种业态并行的理念,重点建设若干项物流工程,构建结构完整、成本低廉、高效便捷、平战结合的现代物流体系。

(三)整合产业链

为转变军民企业分离发展的市场发展情况,需通过融合上游产业和拓宽产业链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从分立式发展向协同化发展转变,加快整体转型升级,促进传统产业、基础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创新效率和产业发展效率,打造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战略物资储备、部队农副产品保障等基地。

一是强化现有产业间的关联,在原材料供应、采购、物流运输协同、能源和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强化合作,协同发展。对于海洋船舶及配套产业和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大型企业可通过参股、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加强与本地不锈钢企业、冶金新材料企业、电机电器等配套企业的合作,强化彼此间的关联合作,至于技术来源和后期升级,为突破技术发展障碍,可与大型船舶集团及海洋工程研制等单位对接,建立先进海洋船舶、配套、海洋维权装备等技术产业化基地;冶金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应在现有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基础上,与先进冶金材料研发科研院所合作,推动产品不断向高端迈进。同时,要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发展,对产生的热能要以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予以回收利用,可以考虑与员工生活热能和食品加工(例如茶叶烘焙)产业相结合;电机电器及储能产业的发展,则要做好与船舶产业、海洋维权装备产业的对接融合,积极开发可用于海岛、海洋维权平台、专用船舶的电机电器产品;食品加工产业则要在强化品牌运作的基础上,借助资源基础和区位优势,向海洋食品产业拓展,并主动与大唐发电、镍合金制造产业的余热能衔接,以降低食品产业的生产成本,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

二是统筹驻军和宁德两大系统的相关资源。一方面,积极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等军工企业在海洋工程装备、船舶、新能源、电机、人造蓝宝石、核电等项目上开展合作,构建千亿军转民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另一方面,统筹宁德本地优势资源,主动谋划与海军总部机关和福建驻军衔接,在交通运输、海岸港口资源共享共建、国防动员、综合保障基地建设等方面寻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防建设的融合。积极扶持一批企业“民参军”,参与国防装备技术研发,产品进入总装、总后和各军工集团竞争性采购序列,推动宁德电机电器、船舶、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医药生产企业创建为东南沿海驻军、海警、边防部队军需物资、食品药品、舰船修造等生产保障基地,重点建设国家东南沿海舰船维修基地、新能源设备和产品加工制造中心、伺服电机控制器开发及生产制造基地、宁德核电产业园、北斗系统终端配套设备产业园等项目。

(四)搭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需要通过调整资源配置方式,建立起同频共振、统筹推进的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为此,宁德市应加强与军工企业的沟通,促进军工企业先进技术的高效转化,并请求工信部和国防科工局协调军工系统的船舶、电机、新材料、新能源的科研院所到宁德设立分支机构,充分发挥国防科技的溢出效益,为宁德地方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共享军地技术、资源成果[10]。同时,大力支持军民融合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共同建立军民两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国防重点实验室,深化与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和国防科工局、北京中关村和科技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宁德师范学院、宁德市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等联合开展技术合作,争取在园区内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或分支机构,建设“中关村-福安分园”或者“蓝鲸军民融合产业创新园-福安分园”等一批科技孵化器和加速器,为宁德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提升产业技术含量,带动宁德优势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五)破解军民融合的资金瓶颈

为促进军民融合的良性发展,宁德市政府应加强财政资金对军民融合的支持,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军民融合企业或项目进行奖励、资助或补贴等,重点支持军民融合重点项目建设和企业自主创新;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逐步从补建设向补运营、从补企业向补平台转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探索军民融合投融资机制,引导银行、保险、证券、股权基金等资本市场各种要素资源投向军民融合项目,并建立偿还性资助、创业投资引导、风险补偿等激励机制和风险防控机制,促进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召开“银企对接洽谈会”,协调金融部门积极支持军民融合产业筹集发展资金;鼓励银行业机构优先给予军民融合项目信贷支持,并在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及贷款利率等方面予以倾斜[9]。

(六)实施人才保障工程

鉴于人才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宁德市政府应以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重点,积极引进或培养高层次军民融合产业人才。简化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评价认定程序,加大引才激励力度;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人才孵化基地建设,建立健全助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计划,并形成人才梯队;拓宽人才交流合作渠道,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智力引进、项目共建、技术攻关等方式,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完善人才使用政策,通过股权或期权激励、创造收益按比例返还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人才[9]。

注释:

[1]张近乐:《产业集群视角下的陕西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对策》,《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4 期。

[2]董晓辉:《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_——以湖南省为例》,《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 年第1 期。

[3] 宁德市人民政府:2020 年宁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http://district.ce.cn/newarea/roll/202002/23/t20200223_34333072.shtml.

[4]PADMORE T,GIBSON H.Modelling systems of innovation:II.A framework for industrial cluster analysis in regions[J].Research Policy,1998(26):625-641.

[5]刘友金:《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量化模型研究:GEM 模型解析与GEMN 模型构建》,《中国软科学》2007 年第9 期。

[6]李淑惠:《西安军民融合科技实现产业集群的模式选择》,《西安财经学院学报》年2006 年第2 期。

[7]高展军:《陕西西安装备制造业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企业经济》2014 年第4 期。

[8]王建青:《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研究》,《中国国情国力》2017 年第2 期。

[9]陈虹微:《龙岩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研究》,《龙岩学院学报》2016 年第1 期。

[10]姜天一:《黑龙江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中国军转民》2014 年第7 期。

猜你喜欢

宁德市宁德军民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同享好时光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宁德市妇联举办“传承好家风·建设新宁德”主题活动
宁德: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
宁德核电站火灾事故的情景构建
上汽与宁德时代合作回收动力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