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有文化意蕴的学习场景

2021-07-01彭钢

江苏教育 2021年10期

彭钢

【关键词】学习场景;场景式学习;书院精神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6-0069-02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武实小”)承担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书院精神引领下儿童场景式学习的实践研究”,已形成若干阶段性研究成果,这一组文章就是阶段性成果的表达。

一、以“书院精神”为引领转变育人方式

武实小从儿童成长的角度切入,形成研究项目,关键词有两个,一是“书院精神”,二是“场景式学习”。这既是学校建设“上善书院”、继承“上善文化”的延续,更是文化育人、课程育人、教学育人的深入。“书院精神”与场景式学习形成一种对应:前期的“上善书院”和“上善文化”为场景式学习提供了条件、课程和平台,场景式学习为“上善书院”和“上善文化”提供了深化的目标和重点。项目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儿童场景式学习的文化环境和文化平台,并指向在文化浸润和文化濡染下的儿童成长和发展,不僅具有丰厚的积淀和基础,而且处处透露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浓重气息。

二、以“场景式学习”为核心建构“学习场景”

武实小将“场景式学习”定义为:在场景中学习(场景成为载体);通过场景学习(场景作为工具);场景本身就是学习(建构场景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校把“学习场景”界定为“特指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学生活动其中的场景”,由场所、环境、情境等相互联系的三大要素构成。武实小从四个方面对学习场景进行了系统设计和整体建设:一是设施环境,二是主题情境,三是学习资料,四是互动平台。从学习场景的范围来看,包括教室学习场景、校园学习场景和校外学习场景;从课程实施的原则来看,需要利用环境营造氛围,利用设施实践体验,利用情境深度探究,利用场景对话交流。为了把场景式学习运用到学科教学,这组文章中以数学教学为例,用力并着力在五个方面:基于单元主题的数学文化场景,基于直观感知的数学思维场景,基于活动体验的数学实验场景,基于项目学习的数学生活场景,基于思维可视的数学数字场景。这组成果可以说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学习场景”建设的规范、范围、类型、运用的操作原则和实践体系,形成了结构化的系统,而这一结构的核心则指向激活和引发“场景式学习”。

三、有理性思考的自我表述和实践创新

从武实小的实践和经验来看,最具有普适意义的是以下几点:

一是使静态的环境转变为动态的场景。这里的动态,不仅指根据教育和教学的需要不断变化、更新场景的内容、主题和情境,还指充分运用和开发这些内容、主题和情境,使之成为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指在运用过程中所形成的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和“反馈”。场景由此变成生动而鲜活的东西,参与全部学习活动和教学活动,成为有效育人的、“活”的、有生命的东西,成为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物质存在,更蕴藏着学生记忆深刻的文化性和精神性的东西。

二是使单一的、非专业化的环境转变为丰富、多样、专业化的场景。武实小有效扩展了场景的内容、主题和情境,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建筑、实施、设备及由人文内涵所形成的学校环境,又包括各种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需要的学习用品、学习资料、学习工具等。专业且学科化的、丰富而多样的场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在特定的场景中发生。同时,产生“粘住儿童”的效应,使儿童充满探究的兴趣,保持长久的注意和思考,从而激发学习、维持学习和推动学习。

三是强调师生共同建设环境,使儿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场景主人”。钱爱芙校长在谈到场景创建流程时,强调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创设基本场景,第二步是创设主题学习场景,第三步是不断丰富学习场景。每一步都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共建共享,不仅有利于创建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场景,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她特别强调在运用场景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要能够在校内校外活动中显示动手做的实践能力和运用各类资源做产品的创新能力等。总体而言,突出学生在场景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学生作为“场景主人”的意义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