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POC翻转课堂在康复功能评定学课程的实践研究

2021-07-01李梦醒陈朝晖刘芳张慧张阳唐巍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10期
关键词:问卷康复教学模式

李梦醒,陈朝晖,刘芳,张慧,张阳,唐巍

1.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康复医学院)康复养生系,安徽合肥 230012;2.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安徽安庆 246052;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安徽合肥 230036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强调,“教育信息化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1]。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全面运用,其中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是其最具影响力的形式之一,它利于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知识掌握度和参与度;可使教师可灵活掌控课程进度,成为真正的课堂掌控者[2-9]。

翻转课堂本质是“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在课堂”,一方面教师与学生角色翻转,另一方面,翻转单一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10-11]。研究显示,翻转课堂模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对促进深度学习效果较好[12-16]。而在这一翻转中教师的地位未被削弱反而增强,担任对学生予以引导、支持的“脚手架”角色。

SPOC能积极推动翻转课堂的实施,翻转课堂与SPOC结合,使学生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开放的优质教学资源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发展[17-19]。但在康复医学相关领域的教学鲜有研究。参考国内外教学经验,立足于学情分析,该研究于2017年9月—2018年9月,选取116名全日制本科生,首次尝试将SPOC翻转课堂应用于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安徽中医药大学2016级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105名设为对照组,2017级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116名设为实验组,均为高考统招本科生。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比较

1.2 方法

对研究组实施SPOC翻转课堂。结合课程教学特点,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将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康复功能评定学教学模式主要设计为课前线上学习、课堂线下教学和课后线上讨论3个版块。

①课前线上学习,促进信息传递。授课前1周,向学生介绍关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方法,进行学情调查,发放预习任务。将“关节活动度的评定”章节中知识点录制成数个SPOC并上传至平台,要求学生课前按顺序观看视频。开放平台讨论区供学生提问,教师在线辅导。

②课堂线下教学,巩固吸收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课前测验、小组任务等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对章节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教师导入临床案例并提出思考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行讨论、汇报;教师点评,回看SPOC,及时练习。

③课后线上讨论,深化学习内容。学生根据个人学习情况或进行查缺补漏或实现知识拓展。学习小组上传课堂学习任务,教师进行检查评价、反馈,有的放矢地关注基础知识的输入和学习思维的培养。

对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理论教学主要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临床实践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下,学生进行示范操作。

1.3 观察指标

学生参与反馈。参考相关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以了解学生对SPOC翻转课堂教学的评价。内容包括接受度、参与度、满意度等[20],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评分,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

教师评价调研。教学实施中,邀请学校教学督导和部分教师进行听课,并对其发放调查问卷展开调查,以评价此教学模式效果。

章节成绩考核。课程结束后即进行章节考核,分闭卷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两种形式,总评成绩(100%)为百分制,成绩加权构成:平时成绩(10%)+实训成绩(40%)+理论成绩(50%)。两组考核和评价的试题和问卷相同。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频数和百分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学生参与反馈分析

该研究共发放问卷116份,收回有效问卷116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能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知识记忆理解、提高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等。见表2。

表2 研究组学生对SPOC教学模式的评价情况(n=116)

2.2 教师评价调研分析

该研究共发放问卷18份,收回有效问卷18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教师都对此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认为该教学模式不仅在学生层面,从学习态度、知识内化、学习思维方面起到良好引导和促进作用,同时在教师层面,助于教师专业全面发展。此外,大部分受访教师表示愿意在所教授课程中尝试使用这种教学模式。见表3。

表3 教师对SPOC教学模式评价结果(n=18)

2.3 两组学生章节成绩比较

研究组各项成绩和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学生章节成绩比较[(±s),分]

表4 两组学生章节成绩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 P<0.05

组别平时成绩实训成绩理论成绩 总成绩对照组(n=105)研究组(n=116)85.42±4.78(89.73±1.73)a 77.73±7.85(81.40±4.26)a 64.25±11.54(68.47±12.94)a 72.05±7.14(75.86±7.17)a

3 讨论

该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师生对此教学模式表示认可,研究组学生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是平时成绩和理论成绩,提示该教学模式助于规范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果。这得益于一刀切的集体授课模式被颠覆,教师也从重复的教学活动中抽身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重难点精讲、学习策略的科学指导及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化辅导。

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技能操作水平的提升有一定效果,这提示通过课堂教学总结和任务驱动,既促进知识获得途径的转变和吸收内化,又着力解决了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矛盾,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同时需正视的是,这对于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并重的康复治疗学专业来说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模式如何融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康复功能评定学是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既有基础理论又有实际操作,一直是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的难点、重点。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主要采取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学生易产生倦怠心理,加之课堂教学学时有限、学生学习能力上有所差别等,导致教学效果欠佳[21]。SPOC翻转课堂在解构传统课堂教学、重构新型课堂教与学方面具有旺盛生命力,近年来,教育学者就SPOC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广泛研究[22-24]。但涉及康复医学相关领域的教学模式鲜有报道。课题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不断实践探索,尝试将“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模式融入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任务”驱动下学习,做到理论知识巩固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齐头并进。形成了更加全面客观的考评机制,使成绩组成多样化,更注重过程评价。以期为教学活动开展和人才培养注入活力与生机,并为促进康复专业教育教学方面实现创新与变革提供一定参考。尽管师生对此反馈中有一定认可,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下4点仍值得思考。

①加强学生学习策略指导。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较大差异,部分学习主动性差的学生在学习之初会存在一定困惑和不适应。科学的指导可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强化学习效果。同时,提高新型教学模式效果和缓解两级分化现象的关键路径应落脚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的指导仍不可或缺,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学习时间与进程,从线上、线下、多角度、全方面地对学生实施必要的管理。

②实施分层教学管理模式。SPOC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自由的学习环境,教师还需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一步开展分层教学。为学生提供个体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③对教师综合能力提出更大挑战。此教学模式避免了教师大量重复性劳动,将更多精力用于学生个性化教学,但角色的改变对教师要求也不断地提高。由于“翻转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难度较大,重构新型课堂需发挥创造力、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及信息素养为教学服务,在实际教学实施中,教师往往需花费数倍于传统教学的精力、时间,若无完善的师资培训、专业的教学队伍及合理的教学量评定体系保障,难有持续性。

④将此模式最终学科化是研究重点。课题研究中,存在研究对象范围小、涉及课程单一等不足,此教学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康复医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中要兼顾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复杂的操作技能,如何将SPOC的翻转课堂学习模式特点与复医学学科领域相契合,促进康复专业教育教学方面实现创新与变革,使教育技术研究的做到学科化,这也将是该课题后期拟持续深入研究的内容。

猜你喜欢

问卷康复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问卷网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问卷大调查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问卷你做主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