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下颌孔及周边骨性结构的解剖特点*

2021-07-01秦泗佳张军峰

解剖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最低点后缘下颌骨

秦泗佳 闵 倩 杨 洋 张军峰

(1 西安医学院口腔医学院,西安 710075;2 陕西省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21)

下颌孔位于下颌支内面,向前下通下颌管,孔的后上方有下颌神经沟,沟内有下牙槽神经和血管通过,并穿下颌孔入下颌管。因此,准确定位下颌孔,直接关系到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和下颌骨相关外科手术能否顺利进行。下颌角角度和间宽,髁突间宽,下颌支的高度和宽度等对面下部轮廓也有着重要影响。已有学者通过直视测量成人下颌骨和运用锥体束CT 对下颌孔的位置、下颌孔相对于牙槽平面的位置、下颌孔的形态、不同面部形状下颌孔的位置进行了研究[1-4]。本研究通过对下颌孔及周边骨性结构的解剖观测,以期为临床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选择成人(年龄20~75 岁)完整干性下颌骨标本150 例(300 侧),由西安医学院人体解剖学实验中心提供。选取标准:标本完整无残缺,无畸形,未区分地区和男女。

1.2 实验方法

根据吴汝康《人体测量方法》(1984)的要求和邵象清《人体测量手册》(1985)的说明,结合本研究目的及观测内容,制定观测表。由1 位口腔专业教师确定并标记各观测点的位置,其中下颌孔内侧最低点(a)、过a 点且垂直于下颌支后缘切线的线与下颌支前缘的交点(b),和过a 点且垂直于下颌支后缘切线的线与下颌支后缘的交点(h)在同一直线上,下颌切迹最低点(e)、过e 点且垂直于下颌支后缘切线的线与下颌支前缘的交点(c)和过e 点且垂直于下颌支后缘切线的线与下颌支后缘的交点(g)也在同一直线上,上述2 条直线均垂直于下颌支后缘的切线。确定下颌孔的位置,以a-b 和a-h 距离的差值确定下颌孔的前后位置(差值≤-1 位于前方,-1<差值<1 位于中点,差值≥1位于后方),以a-k 和e-j 距离的比值确定下颌孔的上下位置(比值≥0.505 位于上方,0.495<比值<0.505 位于中点,比值≤0.495 位于下方)。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2 mm)、量角器(精确度为1°)、直尺和圆规测量下颌孔孔径及与周边骨性结构的距离。各观测点的位置及编号见图1。

图1 各观测点的位置及编号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左、右两侧数据用独立样本配对t检验,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用±s表示。

2 结果

2.1 下颌孔的位置、大小及与周边结构的距离

2.1.1 前后位置 有76.00%位于后方,9.67%位于中点,14.33%位于前方;左侧有77.33%位于后方,8.67%位于中点,14.00%位于前方;右侧有74.67%位于后方,10.67%位于中点,14.67%位于前方(表1)。

2.1.2 上下位置 有87.00%位于上方,4.33%位于中点,8.67%位于下方;左侧有87.33%位于上方,4.67%位于中点,8.00%位于下方;右侧有86.67%位于上方,4.00%位于中点,9.33%位于下方(表1)。

表1 下颌孔的位置(%)

2.1.3 孔径 内外径为3.50 mm±0.59 mm,左侧内外径为3.45 mm±0.59 mm,右侧内外径为3.55 mm±0.58 mm;前后径为3.68 mm±0.74 mm,左侧前后径为3.70 mm±0.81 mm,右侧前后径为3.66 mm±0.67 mm。

2.1.4 最小距离 下颌孔内侧最低点与下颌支前缘点、下颌支后缘点、下颌切迹最低点的距离和下颌体下缘平面的最小距离分别为19.85 mm±2.72 mm、16.63 mm±3.14 mm、24.73 mm±2.91 mm和25.81 mm±3.58 mm(表2)。经统计分析,左、右两侧下颌孔内外径、前后径及下颌孔内侧最低点与下颌支前缘、下颌支后缘、下颌切迹最低点和下颌体下缘平面的最小距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下颌孔与周边解剖结构的距离(±s,mm)

表2 下颌孔与周边解剖结构的距离(±s,mm)

项目 左侧 右侧 合计下颌孔内侧最低点与下颌支前缘的距离(a-b) 19.99±2.70 19.72±2.74 19.85±2.72下颌孔内侧最低点与下颌支后缘的距离(a-h) 16.77±3.21 16.50±3.07 16.63±3.14下颌孔内侧最低点与下颌切迹最低点的距离(a-e) 24.62±2.85 24.83±2.97 24.73±2.91下颌孔内侧最低点与下颌体下缘平面的最小距离(a-k) 25.69±3.50 25.92±3.66 25.81±3.58

2.2 周边骨性结构解剖特点

2.2.1 下颌角的角度 平均120.51°±6.54°,左侧角度为120.73°±6.66°,右侧角度为120.29°±6.44°。

2.2.2 下颌支的高度 自冠突最高点、髁突最高点和下颌切迹最低点至下颌体下缘平面的最小距离分别为64.03 mm±5.54 mm、54.57 mm±7.08 mm 和46.12 mm±5.24 mm(表3)。

2.2.3 下颌支的宽度 过下颌孔内侧最低点且垂直于下颌支后缘的切线的线与下颌支前、后缘交点的间距(b-h)和过下颌切迹最低点且垂直于下颌支后缘的切线的线与下颌支前、后缘交点的间距(c-g) 分 别 为(34.38 ±3.28) mm 和(39.35±3.24) mm,冠突最高点与髁突最高点间距为(34.96 ±3.46) mm(表3);经统计分析,左、右两侧下颌角的角度及下颌支的高度和宽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下颌支的高度和宽度(±s,mm)

表3 下颌支的高度和宽度(±s,mm)

项目 左侧 右侧 合计高度 冠突最高点至下颌体下缘平面的最小距离(d-l) 64.02±5.40 64.04±5.70 64.03±5.54髁突最高点至下颌体下缘平面的最小距离(f-i) 54.38±6.95 54.75±7.23 54.57±7.08下颌切迹最低点至下颌体下缘平面的最小距离(e-j) 45.97±5.24 46.28±5.25 46.12±5.24宽度 过a 点垂直于下颌支后缘切线平面(b-h) 34.43±3.30 34.32±3.28 34.38±3.28过e 点垂直于下颌支后缘切线平面(c-g) 39.40±3.20 39.30±3.29 39.35±3.24冠突最高点与髁突最高点间距(d-f) 34.97±3.46 34.95±3.48 34.96±3.46

2.2.4 下颌骨的宽度 下颌骨左右侧髁突内极间宽度为80.95 mm±6.77 mm,左右侧髁突外极间宽度为118.06 mm±7.75 mm,左右侧冠突最高点间宽度为91.69 mm±6.38 mm,左右侧下颌孔内侧最低点间宽度为80.93 mm±4.61 mm,左右侧下颌角最低点间宽度为98.99 mm±7.44 mm,左右侧颏孔最内侧点间宽度为46.45 mm±2.65 mm,左右侧颏孔最外侧点间宽度为51.64 mm±3.16 mm。

3 讨论

3.1 下颌孔形态、位置与周边结构的关系

本研究通过对成人完整干性下颌骨标本的观测显示,下颌孔位于后方和上方者居多,获得了下颌孔的内外径和前后径,且前后径大于内外径,下颌孔的形状多为椭圆形。有研究结果表明下颌孔为一前后径长、内外径短的椭圆形孔[5]。本研究还观测了下颌孔内侧最低点与下颌支前缘点、下颌支后缘点、下颌切迹最低点的距离和下颌体下缘平面的最小距离。多项研究结果均表明下颌孔距下颌支前缘的距离大于距下颌支后缘的距离[6-8],说明下颌孔多位于中央偏后方,与本研究结果相同。本研究还测量了下颌切迹最低点至下颌体下缘平面的最小距离(下颌支的高度)和过下颌孔内侧最低点且垂直于下颌支后缘的切线的线与下颌支前、后缘交点的间距(下颌支的宽度);有关于下颌支高度和宽度的研究结果与本研究有差别[3],可能是由于采用的研究方法(锥体束CT 和直视测量)不同及下颌支宽度的测量和标定方式不同所致,在临床应用中应予以注意区别。

3.2 下颌孔及周边骨性结构解剖特点的临床意义

下颌骨是颌面部骨中唯一能活动的骨,位于面部下1/3,它对面部轮廓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9]。下面部外形轮廓不仅受咬肌及其周围脂肪组织厚度的影响,还受下颌角间宽,髁突间宽,下颌角角度,下颌支高度,下颌支宽度等的影响,某个或某些值过小或过大都会造成面部形态不协调,所以要掌握下颌骨的相关解剖学数据,从而指导面下部整形手术,降低并发症,增强手术效果。下颌孔内走行有血管神经,在施行下颌骨截骨术时应注意截骨位置,以免损伤血管神经[10]。下颌角的大小、下颌支的高度和宽度、下颌骨个部位的间宽均可作为截骨、劈骨、麻醉等手术操作时的参考和依据[11]。本研究既充实了下颌骨的解剖及形态学数据库,也可为医学美容及颌面外科等临床手术提供依据和参考。

猜你喜欢

最低点后缘下颌骨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最高、最低点重叠度计算的分析研究
巧析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
机翼后缘连续变弯度对客机气动特性影响
柔性后缘可变形机翼气动特性分析
多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在胫骨平台后缘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数字化技术在下颌骨重建中的应用与展望
TNF-α和PGP9.5在椎体后缘离断症软骨终板的表达及意义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