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北京产业转移下河北高职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产业对接研究

2021-06-30王校英崔伟慧杨华王金环翟慧姣

科技风 2021年1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河北高职教育

王校英 崔伟慧 杨华 王金环 翟慧姣

摘要:新时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北京部分产业向河北转移。而河北各个区域经济发展定位,各区重点产业情况和及新增的北京产业,是否与当地教育培养人才对接及中间的差距。为了缩小差距,河北高等职业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研究,本文从经验汲取,河北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等多方面提供河北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对接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河北;北京产业转移;区域经济

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其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产业转移,意思就是把北京的一部分产业转移到天津或河北,或者其他地方。这些产业不符合北京的首都功能,不符合北京发展的要求,将产业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和特色转向发展中地域。产业转移为河北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而产业的对接,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息息相关,并且高等职业教育的职责就是密切联系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因此河北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和和当地经济产业相结合。

一、河北高职发展现状分析

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高专的特色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是走在生产服务的第一线的技术员、工程师、基层管理人员或服务人员,是锻造大国工匠,是需要以企业和区域经济为依托来加强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而河北省所处地理位置特殊,河北省各区域的文化传统或区域经济定位不同,经济特色也不尽相同,河北高职教育起步晚,实力偏弱些,比如和天津对比,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职业大学,已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除此之外,天津市依靠行业企业为依托,建立了“集约化,规模化”的行业职教集团,并且天津市企业新充实的技术工人94%及以上来自当地职业院校。单从这点看,河北高职教育和京津两市对比,存在着大差距。通过纵横对比,河北高职教育存在以下短板:一是专业设置重复率高,与区域经济匹配率不高。大部分的高職院校设置热门专业,比如互联网,软件技术,互联网,旅游管理,未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和区域经济的匹配,造成高职教育专业分布与各区域产业经济不协同发展,不能互相促进发展。二是人才培养方案有待改进。高职教育应该产教融合,产教协同,校企合作,但是部分院校发展模式落后,还主要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学生通过书本获得知识,却没有进行车间模拟练习和企业实训,造成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实际操作不会做,理论和技能断层,学生综合素养不高。并且因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造成部分专业不能在本区域或相邻区域匹配合适的校企合作单位,因此高职教育与河北区域经济发展的供需结构不协调。三是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高职院校的教师高学历,不少教师甚至是博士学位。但问题是,高职院校教师基本上从当地或非本区域所在的高等的普通大学毕业然后就业于某所高职院校。普通大学目标是培养学术型、学科型,开发研究型人才。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实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招聘的教师与高职院校所要培养的学生目标存在差距和断层。即使部分院校已经聘请当地企业一线人员或企业高级工程师或管理人员,但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企业聘请人员与教师交流的不连续,指导缺乏稳定性与深入性。四是河北省高职毕业生走向京津两市,京津两市虹吸效应严重,造成河北省内高级职业人才招工难,技工荒,人才短缺严重,而人才劳动者正是推动生产力发展最有创造价值和最活跃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后续力量有所削弱。

二、北京产业转移及河北区域经济定位

2014年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经济结构。而河北在该战略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6年来,河北共承接北京转入基本单位7009个,其中法人单位1871个、产业活动单位5138个。河北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迅速。产业共建园区的建设与布局有力地促进了河北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京津冀三地共建的园区有雄安新区,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滦南(北京)大健康国际产业园、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北京·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等55个,创新基地65个。其中现代制造业承接平台,河北区域不同方向分别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带;先进制造产业带,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沿海临港产业集群,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带和特色轻纺产业带。

而纵观河北省经济结构,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仍旧是“二三一”梯度,第二产业比重仍然比较高,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第一产业正在缩减。而京津冀协同发展,给河北省区域经济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河北省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已进入现代化起飞阶段。河北省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例最高,因为河北人口众多,务农农民工比例高。只有通过转型升级经济结构,才能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河北省承接了医药制造、汽车制造、铁路等一些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促进继而被产业结构向高端服务业转移,促进第三产业的增长。而产业结构的提高调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高职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调整高职教育发展以对接河北区域经济发展对策

(一)河北高职教育要提升第一产业人员,促进产业升级

为了提升河北省农民工学历层次、技术技能及文化素质,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制造2025”“脱贫攻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战略和“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三五发展规划”,河北省部分高职院校面向产能落后、产能过剩的企业农民工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开展转岗培训、技能提升培训或技能储备培训。高职院校可通过搭建第一产业人员的公共服务平台,开放优质课网络学习资源,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同时适时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职业拓展课程等,突出岗位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提升,探索第一产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模式,提升第一产业人员的创新创业从业能力,提升技术水平,可以促进大量过剩的农村人口转向当地区域的第二第三产业服务,打造河北家政月嫂等社会紧缺技术技能人才,从而促进河北省产业结构专业升级。

(二)高职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区域经济为导向

作为职业院校,发展自然要依托于地方政府的力量,要依托对区域、行业和产业岗位群的全面研究才能长远发展。只有深度融入到地方经济和产业体系中,从而找到学校的办学定位,找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地作业。北京产业转移下,河北省急需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高端制造人才,社会服务类人才。河北高职院校应加大专业设置调整力度,增设新兴专业,改造升级传统专业,撤销与经济社会脱节专业。加大设置区域经济急需紧缺人才,例如高端装备制造,超低能耗建筑,机场建设运营,轨道交通建设,高端护理,老年家政等。对紧缺人才进行专业培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要引入企业典型案例,实施生产“教学化”转换、课堂“企业化”转变、考核“多元化”评价,形成“工厂+”技能训练模式等,更好满足河北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求。

(三)打造高职专业链与区域经济产业链对接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始终服务于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北京产业转移,目前河北省三大产业结构,河北高职院校应该做强传统制造类,做实现代服务类,做精新兴产业类。河北高职院校应调查研究河北省区域的特色产业和产业链各个环节,然后根据各自院校特色,专业优势和专业链或专业大类所辐射的相关产业,将区域经济产业的需求融入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无缝对接企业需求。这样高职专业链为区域经济产业链服务,区域经济链提高高职专业链的发展。

(四)加強师资队伍建设和加强学生就业指导

高职院校的教师不再是学术型的教师,教师教学经验来自实践,来自实训车间,来自职业能力大比拼,为了给学生一杯水,高职教师要有一桶水,能上讲台,能下车间,有一颗大国工匠服务社会的心,才能带领学生在国内外职业技能大赛中成为高手。而对于河北各区域高职毕业生加强就业指导,拓宽就业思路和渠道,加强企业合作,转变学生就业观念,不必做北漂,在三四线城市沉下心,步步深入企业行业核心技术中,稳扎稳打提高技术本领,也能成为“蓝金领”,成为河北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专家人才,为河北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总结

在北京产业转移下,河北高职教育和其区域经济发展定位息息相关,互相促进。河北高职院校应该以各区域经济特色和发展需求,提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更新专业设置,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切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建立专业链与产业链无缝连接,加强师资建设,增强就业指导,还培养学生立德树人、大国工匠、服务社会等精神。实现在北京产业转移下,对接河北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河北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斌,崔伟慧.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5,5

[2]刘珊珊,杨涛.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分析[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9

[3]李丽,李忠义,宋雁超.基于北京产业转移的河北高职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5

[4]缪宁陵.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实践与探索[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5]武义青,张晓宇.京津冀产业结构演变趋势与优化升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7,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河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规划“十三五”研究课题“基于北京产业转移下河北高职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产业对接研究”(课题编号:JZY19126)课题成员:王校英、崔伟慧、杨华、王金环、翟慧姣

作者简介:王校英(1985— ),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高职教育;崔伟慧(1985— ),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高职教育;杨华(1984— ),女,汉族,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电子信息高职教育;王金环(1986— ),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高职教育;翟慧姣(1986— ),女,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英语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河北高职教育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梁丛
孙婷婷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