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汉语中沉默言语行为性别差异对比研究

2021-06-29丛鹂锌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期
关键词:沉默对比研究

丛鹂锌

摘要:语言学家对于语言的研究已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但是人们对于“沉默”这一同样可以表达情感与信息的行为的研究却相对来说比较薄弱。本文将对俄汉两种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男女两性的沉默言语行为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了解差异有利于在日常交际或跨文化交际中减少误解与冲突。

关键词:沉默;男女性别;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1-0035-02

1沉默言语行为的基本概念

沉默也可称作不言,它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多层次的、矛盾的心理交际现象。同语言一样,沉默也能传递一定的信息,并能够对于信息的接收者产生一定的作用[1]。

1.1 “沉默”的词典释义

在汉语词典中,“沉默”可作名词、动词、形容词,有两种释义:(1)默默的,一言不发的,沉寂的,不说话的。(2)不爱交谈的[2]。

1.2 沉默言语行为的语用内涵

沉默言语行为可以反映出社会文化特征。因此,在东方文化中,与老人打交道时,年轻人应该多说话,这表明年轻人对老人的尊重。在对东方人的传统理解中,这种行为可以得到他人的高度赞赏。然而在西方国家,人们习惯在教堂保持沉默,以便与上帝交流。

沉默是交流中的停顿行为。交流中的短暂停歇有助于吸引接收者的注意力。因此,课堂上教师通过保持短暂的沉默来维持纪律,并且当说话者会沉默半句话的时间,以便使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听教师接下来的讲话内容[3]。

沉默言语行为也是传达说话者心理语言的一个过程,反映了交流中参与者的心理活动过程。例如,在求职面试中,应聘者应有时间思考并回答问题,但考官认为应聘者长时间的沉默是无法回答问题的表现,从而片面地否定了应聘者付出的努力。中国有句古话:“三思而后行”,适当的沉默也是说话的前提,在我们没有进行沉默、思考时就说出的话,我们也要确保我们是否能为自己的言论与承诺负责任,而不是冲动的言论[4]。

1.3 沉默言语行为的分类

沉默言语行为的分类可以根据区分标准而有所不同,由于沉默是一种没有明确界定并且具有多种功能的行为,因此没有一个大众普遍接受的分类结果,本文将沉默行为进行大致分类:

首先,可以将沉默言语行为分成积极沉默与消极沉默。虽然说沉默本身不分积极与消极,但受到说话者的个人情感因素,以及交流与沟通时的语境影响,沉默行为被赋予不同的意义:表示思考、尊重、同意等沉默行为可被看作是积极的;沉默言语行为又可被视为是消极的,例如表达蔑视、谎言、有意抵抗等意义时。

其次,还可以将沉默言语行为分成有意识的沉默与无意识的沉默。有时人们是宁愿保持沉默而不说话,有时则是无话可说,这两种情形恰巧反映出说话人是有无意识的沉默。课堂上在老师授课过程中提出问题时,学生们保持沉默,有几种可能:正在思考、没有得出答案、得出答案但并不想回答,以及等待老师给出答案等可能。前两种可能出于无意识的沉默,而后两种可能则出于主观有意识的沉默。因此,在沟通交流时,参与者需要正确地认识与理解沉默言语行为的不同意义,才能够更好地沟通与交流[5]。

2 沉默言语行为中的社会性别差异

虽然中俄两国文化有所差异,但两国男性与女性对于“沉默行为”有着许多共同之处,下文将通过对俄汉语中男女两性对于沉默行为的差异作出对比与分析。

2.1 俄语中沉默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根据俄罗斯传统印象中,女性比男性更富有情感、更加敏感,社会对于女性的言语行为并没有施以严格的规定,因此也形成了女性健谈的形象,在С.И. Ожегова词典中将“爱八卦、爱传闲话的女性”称作“кумушка”。基于对女性的这种刻板印象,想要让女性保持沉默在俄罗斯被看作是一种强迫行为。而男性则不应该谈论八卦,所以在俄罗斯人心中,沉默则是男性的重要品质之一。俄语中有很多针对男性的语用模式:“Не будь бабой!”“Молчи!Мужчина не должен плакать!”可以看出俄罗斯人从小培养男性这种沉默的美好品质,也因此形成了对于男女两性不同的刻板印象[6]。

对于俄语中男女两性“沉默”言语行为的差别,我们可以将“男性的沉默行为”看作是主动沉默,而“女性的沉默行为”看作是被动沉默。女性的沉默与男性的沉默不同,女性的沉默相比男性而言被看作是缺乏力量的表现,特别体现在上下级关系中,男性拥有更高的权利,因此言论更加自由,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观点,而在于男性占主导地位的文化背景下,女性则选择沉默不言。受到社会历史发展以及男性对于女性长期的统治,在正式的公众场合下,女性们会选择保持沉默,例如在招待会中、在不同社交活动中。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看出女性的行为是有意识地沉默,并在选择合适的时机说话。

2.2 汉语中沉默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仪之邦,因而十分注重礼节,“沉默”在中国人的心中被看作是谦逊、礼貌的行为,中国有很多成语、谚语、俗语以及诗句来形容“沉默”这一行为:“沉默是金”“默默无闻”“宁静以致远”“此时无声胜有声”等,另外还有侧面说明要学会沉默的语句:“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谨言慎行”等,这些例子不难看出在中国将“沉默”看作一种品质。

在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男尊女卑,因此中国女性很少有发言权并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随着改革以及思想的解放,男女地位逐渐平等,在男女两性关系中,女性逐渐掌握话语权,因而男女两性发出的沉默言语行为频率差别不大。而在交谈中常会出现因对于“沉默”的错误理解产生歧义。大部分男性在爭吵中喜欢沉默不语,任凭女性“肆意妄为”“无理取闹”,这时的“沉默”在男女两性之间便产生歧义,男性的沉默行为仅想为彼此留有冷静的空间,而女性对于沉默的理解则是男性因不在意、不重视而选择沉默不解释。

3 俄汉民族沉默言语行为的成因探析

3.1 现实心理因素

人作为社会化的产物,具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主观能动性。每个人出生就被明确划分成男孩和女孩,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会刻意地去培养使其具有对应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逐渐形成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社会性别定型的区分功能和塑造功能在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它能帮助个人形成性别自我意识,分辨出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怎样做是被认可的,怎样做是不被认可的,社会性别定型会在潜意识层面调节和规范人的行为。

此外,社会距离与权力关系是现实心理因素的综合,对待亲近的人可以用间接的沉默方式表达,像汉语中“心照不宣”“不言而喻”“心有灵犀”等词来表达这种情形,而对陌生人沉默时,陌生人可能无法领会其含义并产生歧义导致交谈的失败[7]。

3.2 民族文化因素

民族文化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跨文化交际的成功或失败,不同民族的人对于沉默有着不同的理解。像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多以“内向”“含蓄”“谦逊”著称,因此对于沉默有着积极的态度与印象,经常会将“沉默”与“谨慎”联系在一起;而相对比较“开放”的西方国家,像美国、俄罗斯等欧洲国家的沉默行为通常被看作是消极的,不主动的表现。因此就会出现外国教师在教授中国学生时,因中国学生们长时间的沉默感到不理解的现象。

3.3 社会文化因素

除了以上影响因素,尽管在同一文化背景下,不同人对待沉默行为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这也受到了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例如职业、人际关系、性别、年龄等因素。

在正式场合中,大多数时间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加沉默。尤其是在政治舞台上,女性较少,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人们常常认为女性不宜参政。当男性积极说话时,女性通常被认为应当保持沉默。传统见证了两性间的权利分配:男人主导,女人服从,这个观点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文化。

4结语

沉默言语行为是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具有多重含义与多种功能,作为“空缺”的言语行为来说,它可以传达普通言语行为无法表达的思想。本文对沉默言语行为进行研究,并分析针对俄汉语中存在的沉默言语行为男女两性的差异,以及差异形成的原因。只有较为透彻地了解男女两性在实施沉默行为时的心理思维活动,才能在日常交际以及跨文化交际中恰如其分地应用沉默,指导人們根据具体语境正确地、适时地实施沉默行为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КирилинаА.В.Гендер и язык[M].М.,Языки славян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2005.

[2]Ожегов С.И.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Z].М.,Русский язык,1996.

[3]范志燕.沉默言语交际[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23-26.

[4]杨平.沉默的语用功能和文化内涵[J].山东外语教学,1996(2):79-81.

[5]周民权.沉默:社会性别语言学研究之一隅[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35(4):29-34.

[6]匡小荣.汉语口语交谈中的沉默现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6):86-93.

[7]岳守国.交际中无语语用学及无语现象的理论基础[J].外语教学,2003(5):12-17.

(责编:王锦)

猜你喜欢

沉默对比研究
浅谈英语专业大学生课堂沉默现象
语文课堂应拒绝“沉默”
如何走出高中英语课堂沉默的困境
陶行知“沉默”教女孩改错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汉藏数词对比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
不沉默才是金
美高院大法官“沉默”十年为枪开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