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

2021-06-29廖卓凡郑斌熊兵

计算机时代 2021年4期
关键词:双一流计算机专业国际化

廖卓凡 郑斌 熊兵

摘  要: “双一流”的背景下如何做好区域重点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实现在大数据时代和“双一流”的教育背景下满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是研究生教育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文章研究了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在分析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对教学培养目标,教育培養体系等的改革措施,旨在培养出满足“双一流”背景下社会需求的研究生人才。

关键词: 双一流; 研究生人才培养; 国际化; 计算机专业; 教育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21)04-110-04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 class", how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gional key university graduate talents training mode, and realize the requiremen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transform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the era of big data and "double first-class" education background are the topics need to be thought indepth.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graduate education of computer specialty, 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measures on teaching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aiming at cultivating graduate talents to meet the social needs in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 class".

Key words: double first class;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computer specialty;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注重与国际教育接轨,如对外多途经输送研究生接受国际教育,对内进行教育国际化改革,在观念、教学方式等多方面取得了突破。然而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目标和路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国际化程度不高,教师和研究生的国际交流相对有限,学术交流与国际化合作层次不高,研究生教育国际化配套措施不够完善。另外,反观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及人才总量的快速扩张,与国际化人才教育现状形成了反差。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不与国际脱轨,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各方面均能达标但不拔尖。在大数据、物联网和下一代通信技术己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时期背景下,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能力将成为能否支持国家在国际科技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的关键。因此,高校必须建立国际化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以适应国家长期发展战略。

建世界一流高校,建世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在此背景下,理工科院校研究生教育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将是“双一流”建设能否与两个“一流”顺利对接的基石。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对国际计算机资源的吸收和共享能力,将是实现我校计算机学科跻身一流学科的一个重要环节。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后,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迅速,政府派出大量留学生,并接收外国留学生,探索合作教育、联合培养的模式[1]。

美国的研究生教育采取学分制,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学术硕士学位分为文科硕士和理学硕士两大类。许多硕士课程提供论文和非论文的选择。在大多数情况下,专业硕士学位是“终端”硕士学位。这种硕士学位不适用于博士学位项目。与我国专业学位硕士学位类似,时间从1年到3年不等。多层次的学位授予式和高质量的培养水平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生到美国留学。然而,美国高校的开放程度较高,可以从世界各地招收学生,没有研究生入学考试。因此,高校拥有更大的招生自主权。

英国政府非常重视高等教育的国际发展。采取与国外对口新建大学、与国外政府、企业合作的方式,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英国高校开设以国际主题为重点的新课程,采取有利措施促进与海外大学学分和学历互认,简化赴英留学手续,把教育国际化作为全球战略的组成部分。

德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全球化程度较高,但世界一流大学的竞争力逐渐下降。由于教育体制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德国政府在《博洛尼亚宣言》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改革,德国积极参与欧盟的教育项目。

总体而言,我国的国际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够系统,大多是本土力量。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仍然以产出为基础。政府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投入和支持不足。受师资力量和教学方法的制约,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成本相对较高,国际化教育已成为综合性大学的一项特殊工程[2]。近来,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引起了高校研究生教学者的重视,总结现有研究和分析,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存在以下四类问题:

⑴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意识不高

在全球化进程中,教育也是一种资源,教育质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准。相比之下,国外政府把教育国际化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推进教育国际化。我国人口基数大,研究生年招生规模60万人,报考人数160多万人。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仍然是一种选择性的高等教育。研究生院校不愁生源,研究生教育投入不足,研究生培养与国际接轨[3]。在中国本地的世界500强外资企业中,核心经营被香港、台湾、新加坡等所占据,计算机领域被欧洲、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人才所占据。从长远来看,在核心科技领域,我国的人才竞争力还不够强。

林洪等[1]提出,合格高校应以教育国际化为办学理念,将其拓展为社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辐射力。特别是重点高校和不同地区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高校,要选择一些学科和专业进行国际教育改革。

⑵ 师资国际化比例低,国际合作交流形式化

多年来,我国高校不断引进国际人才,大批大学教师被派往国外留学/访问。而目前,我国高校师资队伍中,国际知名的学科学术大师屈指可数[2]。高校中外教师少,且大多集中在语文学科,对高校学科建设的贡献有限。学术大师的匮乏导致我们的教育与当前社会前沿需求脱节。行政指挥棒对高校教育科研的干预过多,使得国内高校对学术大师的吸引力很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其原因在于未能在“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形成良好的衔接。我国的教育/科研在国际上还不能得到认可。

⑶ 研究生教学国际化水平低。

知识型教学方式制约着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部分课程教学资源不足,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5]。批判性思维的缺乏,制约了研究生的创新勇气,国际交流的缺乏,限制了研究生的国际视野,而参与式研究的缺失,导致论文质量低下、国际化特征薄弱,阻碍了研究生国际化发展,制约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国际课程较少,特别是主课缺乏前沿性[6],课程体系不完整,相关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匮乏,与国外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存在较大差距。我国高校教师待遇不高,制约了教师对教书育人的投入。高校考核机制过于强调科研能力,导致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重视不够。刘庆红[5]等人提出,高校要大力推进全英语课程的教学。一是提高研究生的专业英语能力,二者可以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通过整个英语课程体系,可以促进教师寻找当前该学科的国际前沿问题,提高研究生对课程教学的兴趣。

⑷ 学位授予制度形式化,国际认可度低。

我国研究生教育資源仍然短缺。相关高校有越来越多学科的学位授予权[7]。然而硕士学位授予水平参差不齐,研究生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我国研究生学位授予率居世界首位[8],淘汰率不高,导致研究生在学期中对学习、科研和实践的重视程度较低,相应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学位类型对应的培养差别不明确。此外,高收费、轻管理的特点加剧了人才培养质量得不到社会和国际社会的认可[9]。

综上所述,虽然有学者对当前高校研究生国际化教育提出了很多建议,包括思想观念和课程体系等,但很少有学者研究“双一流”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培养方法和课程体系,包括如何改革培养模式、如何利用国际教学资源、如何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研究很少。因此,如何在高校研究生教育“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实现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在新时期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2 改革研究框架与具体措施

我们通过研究与实践,使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能通过教育国际化的培养,来理解社会需求的变化,培养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意识,从而成为符合国家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提高高校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国际水平就业竞争力。通过研究来充实和完善区域重点高校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具体包括七个步骤,如图1所示。

2.1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及其受益群体分析,从而坚定国际化教学理念。

在经济、科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高校作为引领社会科技生产力的摇篮,必须承担起探索国际化办学道路的重任,为社会不断地输送创新型人才。另外,中国高校日益增多的外籍留学生,也促使我国要加快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对于“互联网+”时代下的国内各企业具备新生生产力,具有关键作用。受益范围包括国内第一、第二甚至第三产业。另外,在“互联网+”时代,很多国外的案例和源代码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学生也可以自行上网搜索感兴趣的案例,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学资源可以借用互联网资源更新教案、多媒体课件,从而丰富教学材料,提高课堂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2.2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和应对策略分析,从而明确改革重点和挑战。

由于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意识不高,加上师资国际化比例低,所以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形式化。另外,教学内容和手段桎梏于传统,与时代需求脱节,无法调动研究生兴趣缺乏好的教学培养体系,教师可以考虑加入当前国际在科研和工业研究方面的最新动向,引导研究生和授课老师、导师的产学研相结合,激发研究和学习兴趣。

2.3 试行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课堂和实践环节改革的措施,从一线教学上进行落实。

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的资源搭建教学与实验网络化平台,建立立体化的“教、学、练”资源库。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将不限于教学资源来源,有利于进行资源共享和取长补短,最大化教学资源的使用率。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网络学习,为零起点或高起点学生提供进行自我提升的途径。

教学团队可以基于云平台,构建可视化、可监控的虚拟实验平台,完善全网开放的设计题库,丰富题库,实现不仅限于校园网的全开放式访问,方便学生进行随时、随地能接收实验内容更新、在线练习和提交实验报告、实时查询实验反馈,与教师进行实时交互。

2.4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自我完善,反思教学改革措施时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供其他专业院校借鉴。

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取课题需要的原始数据资料,开展国际化教学培养模式调研与讨论,修改教学培养方案,用科学的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的实效性。通过实效性分析,提出修改建议,完善“双一流”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 结束语

以“双一流”背景下的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地方高校计算机研究生的特点,提出高校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培养模式的教学培养目标,完善教育培养体系,实现课程改革和培养过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计算机专业研究生通过在一线教学科研中的实践,通过教育国际化的培养,了解社会需求的变化,培养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意识,成为符合国家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提高高校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国际水平就业竞争力,丰富和提高区域重点高校计算机专业研究生的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林立洪.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模式的改革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15-17

[2] 田舒,刘杰.高等教育发展背景下以慕课促进研究生培养国际化[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86-91

[3] 朱浩,余仁伟,刘琳,蔡昌恺,段鸿,邹可,唐春霞.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9.25:1-2

[4] 刘洋,高云,迟道才,高华.国家公派留学项目推动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实践与思考——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8.6:99-104

[5] 刘庆红.“双一流”建设语境下如何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与斯坦福大学国际与跨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主任GARY MUKAI博士一席谈[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5:62-67

[6] 邹志强.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前沿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36(9):86-90

[7] 陳法锦,孟亚飞.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探索——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7):146-147

[8] 王菲,李传秀,尹世平,吕恒林.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分析与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32):95-97,108

[9] 孟亚飞,陈法锦.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0):147-148,151

猜你喜欢

双一流计算机专业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