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科目主观题作答的“口水话”现象研究

2021-06-29玉浩洋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书面表达主观题现象

摘 要:基于解决学生在做道德与法治科目主观题时容易出现的表达能力欠缺的“口水话”现象,对“口水话”现象的概念达成共识,摘录学生真实答题情况,对出现的原因进行分类分析,试图总结学生的失分原因,纠正学生主观题答题习惯,训练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积累道德与法治学科术语的习惯,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科目分数,培养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

关键词:“口水话”现象;主观题;书面表达

所谓“口水话”,据郭沫若在《苏联纪行·六月三十日》中所指,是废话和没有用的话,即日常生活中人们口语表达的无意义的话语。本文讨论的“口水话”现象则是特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作答主观题时容易出现的表达能力欠缺现象。作为文科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要通过考试和练习训练学生积累学科术语,提高书面表达能力。主观题是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或思想认识,要求学生书写一定数量文字作答的试题。主观题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某门课程的某个具体部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测试学生精确地回忆所学内容,灵活地组织材料,清楚地表达问题,深刻地了解问题实质的能力。那么,如何使学生意识到自己作答主观题时的“口水话”现象、“口水话”产生的原因何在、如何减少学生答题时“口水话”现象成为本文尝试回答的三个问题。

一、辨别“口水话”现象是达成共识的关键

“口水话”现象出现的位置在主观题。考试与练习的主观题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检测学生道德常识、法律知识的常用手段,教师据此评估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和表达能力。学生作答主观题的表达是学生思维方式的反映,是学生所思所想的暴露,也是学科术语是否被掌握的重要辨识途径。教师通过主观题的答案,可以识别学生遇到的问题,了解学生内心的感受,追溯学生答题的障碍,因此,在主观题作答中认准“口水话”现象,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教师需要就辨别“口水话”现象形成统一的共识。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大量的教育教学实践案例中,总结出学生在主观题中失分的几种原因:其中“口水话”现象在教育实践中被教师们反复指出,在实施教育评价时被乐于使用,在家校合作时被大量使用,以致许多学生在囫囵吞枣的状态下,也被迫接受承认自己的主观题作答存在该现象。然而,只凭直觉和经验粗暴简单地判断学生的答卷为“口水话”,不仅不够严谨,不利于学生规范答题,不利于提高分数从而应对中考,甚至还容易产生教育评价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形成一定判断标准,取得对“口水话”现象的理解共识。

“口水话”现象是类概念,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不高。笔者试着总结出“口水话”的一些可供反复检验的共同点,师生可据此识别:“口水话”现象是带有文学色彩的、包含讲究使用修辞的、口语化的、充满激情的、包含答题者的个体经验的、主观性表达方式的、非理性的、不精练的等特点的书面表达方式现象;“口水话”一定是符合口头表达习惯的:它是学生在学校日常交往中的口语表达方式直接呈现在主观题上的形式;“口水话”是形象的、具体的、富有文学色彩的,通过阅读学生的“口水话”文字,让人产生天马行空之感。笔者总结以下容易产生口水话”现象的四种情况:(1)当学生作答的知识点不全,即少答、漏答课本上的知识点时;(2)当学生写得出知识点,但没有按题目要求做分析和点评时,即只写原理没有评价类语言;(3)当作答角度不准确或者不正确时;(4)当学生消极作答时,即写“不知道”“给点分数吧”。出现上述情况,说明学生没有真正领悟知识,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学科素养不高,又出于投机取巧心理,只好用“口水话”代替。

二、分析“口水话”现象的原因是问题解决的先导

部分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积累不足,善于模仿,认为道德与法治可随意使用作答方式,对道德与法治学科要求理解不透,学科表达方式积累较少,致使“口水话”现象。

如,例文(一):

1.“李某抢夺挎包,迅速逃走。”

2.“放到岸上,打110,再打120,再去救别的人。”

以上学生的回答截取自某次考试盲评截图。按照上文对其共同点的标准来评价,它们是典型的“口水话”现象:不仅不符合题意,具有文学色彩,生动而不庄重,属于口头表达方式。用“口水话”作答是七、八年级学生在主观题作答时常出现的问题。这类学生刚从小学毕业不久,对道德与法治科目不熟悉,对公文文体接触时间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时间较长,受其影响,容易生搬硬套,再者,學生模仿能力强,不能把握道德与法治学科术语的本质,应变能力较差,只能从学校课时较多的语文中借鉴主观题作答方式,将一样的文风运用到任意文科的作答上,以至于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主观题作答时也写成“口水话”。

如,例文(二):

当问“如何理性对待网络交往”时,某学生写的是“最好不要乱去见网友,不要网友说什么你都信,因为他可能会骗你,不要和网友搞关系,做朋友就好了。”我们可以看到该文段代词使用较多,口语化程度高,不庄重。

当问“如何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时,某学生回答“我们必须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法律意识,国家好大家才会好,要树立对国家的尊重,敬佩意识,中国非常不容易,树立好好学习的自我意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我们发现该文段用了排比句,属于积极修辞,带有口语化、标语式风格,饱含激情,可以看出学生背诵过几个专业名词和句子,整体来说,属于四不像的道德与法治学科语言风格。当学生不了解道德与法治学科术语的风格是偏向于公文文体的风格,具有庄重、准确、朴实、凝练、客观、理性、简洁、多用双音节词,多为陈述句,文风规范、意义明确和一定的抽象性的特点,其选词明确,言不费解,成分齐备,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简约清楚地传达了意图,任何关键句脱离上下文之后均能不生歧义时,便会写出随意性很大的作答语言。

又如,例文(三):

当要求学生找出材料中有关法律知识的表述的错误时,某学生回答“律师事务所并不是最权威的手段,是法律诉讼,王某和李某并没有血缘关系,所以我觉得给王某比较好,未成年怎么了?未成年就不能接受遗产?听谁说的?所以要找个有法律基础的人结婚,要不然在死前问好怎么分,要不闹成这样一点意思都没有!”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答题中心思想凌乱,像是在向改卷老师发牢骚和抱怨,不符合题意,判为0分。这类文風的答案放在道德与法治题目里显得突兀而不正规,甚至有失体统。

再来对比例文(四):

输入是输出的基础。公文文体的阅读材料是积累语感的好素材,学生缺乏对公文文体的学习和写作积累,导致“口水话”现象发生。请看选自2019年2月3日石家庄市桥西区人民政府对疫苗接种事件的通报:“桥西区在汇通街道办事处设立了专门咨询室,由省市疾控专家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成立了由医务人员和机关干部促成的走访巡诊工作组,对在该中心登记已接种五联疫苗的儿童家庭开展上门走访巡诊,了解儿童健康状况,核对疫苗接种情况。”——本文段意义明确、简练,没有形容词等积极修辞,没有文学色彩,庄重规范,让读者读起来一目了然,这是答道德与法治主观题提倡和要求的作答方式和风格。

三、解决“口水话”问题是提高分数的要义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避免使用“口水话”作答。首先,组织专题课时将在平时改卷时搜集下来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和语文学科答题截图,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反复对比,得出“口水话”的特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哪种答案写在哪些学科的主观题上符合要求。其次,当堂布置几道较典型的主观题,教师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答案,展示并让学生互评,教师总结,学生在对比优秀答案后,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最后,每个月准备一至二课时供学生抄写、仿写和改写,促使其规范并提高答题水平。

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逐步“消灭”学生的“口水话”作答方式。有意识地改写带有文学色彩的文字,如当问“如何处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可训练学生的改述能力,把其回答“为了严守国家机密,可以一辈子隐姓埋名地活下去”改为“为了国家利益,有时需要放弃个人利益”。

加大公文类文章的深度阅读量。调查发现,作答时“口水话”现象最常出现的学生本人最爱阅读的材料是文学作品,小说最受欢迎,种类多样,水平参差不齐,若学生频繁接触此类作品,则影响道德与法治科目主观题答题分数。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有意识控制学生阅读课外小说的时间和数量,在课上或生活上有意识地推荐《环球时报》《青年文摘》《参考消息》《中国日报》等严肃正经的、具有一定理论高度的报刊;利用家庭聚餐时刻观看《新闻联播》《中国新闻》《海峡两岸》等节目,督促学生每日关注时事新闻,以观看积累语感,以朗读加深印象,以仿写塑造风格,减少“口水话”现象出现频率,增强规范语言的意识,培养使用道德与法治学科术语的能力,减少作答主观题时的失分概率。

对“口水话”现象的研究有利于倒逼道德与法治教师提高写作能力、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主观题答题失分情况,有意识地注重积累,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科目的作答分数,提高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徐颖.略谈小学作文中语言表达能力和修改能力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4):341-342.

[2]余国志.《时政》课程一体化育人模式探索:以北京中学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12):23-26.

[3]袁成.找准评课问题助教研更实效[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12):81-84.

作者简介:玉浩洋(1990—),男,汉族,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书面表达主观题现象
浅谈“立体几何主观题”的复习备考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注意书写 常抓基础 多背文章 增强语感
初中英语书面表达作业的有效设置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浅谈如何指导初中学生写书面表达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