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路径

2021-06-29张义纯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32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

张义纯

摘要:面对中国不断更新的社会环境,校园教育也正在积极探索新形式,要符合党的指导思想,同时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学生的就业情况关系着教育发展、社会稳定,作为思政教育的工作者,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强化,政治理念的坚定,以此来开展指导工作。从而加强指导工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業率,促进经济增长。将“课程思政”理论应用到指导就业指导课程中,开展路径是多样的,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多融入思政故学元素;在课堂学习方面,可以使教学手段多元化,丰富学习资源。以学校为平台,坚持以学生为本,优化思政资源,培养学生心理与生理“双健康”。

关键词:思政教育,指导就业,路径

2016年12月8日,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要将思政工作完整的贯彻到教育中,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到,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走社会主义办学的道路,在全方位教育教学中形成教书、科研、实践等长效育人机制,以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为前提,加强和改进课程思政工作。在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同步发展的前景下,社会就业问题持续受到关注,校园就业指导课程尤为重要,针对指导课程缺乏思想政治元素,将课程与思想教育相结合逐渐形成社会需要。将课程思政与就业指导,二者结合,这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的建设中,丰富多元的体现。

一、充分体现教育引导的重要作用

将课程思政与就业指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指引学生走上正确就业道路的有效途径,其引领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从教学大纲来看,教材的选用和改编等,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心思想,融合理念教育、爱国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思政资源。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理念,找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贴近社会实际,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学生在校园学习时,缺乏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在毕业找工作时,会感受到明显的紧张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此时就体现出来了。就业指导是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的,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咨询指导,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技能知识。指导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细致耐心的讲解就业现状和社会局势,根据学生在就业过程遇到的具体问题,提供相应的分析和解答。职业观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指导教师逐步解决,做好指导工作,帮助学生走入社会。

二、发挥教师指导就业的重要性

在建设指导教师队伍时,要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才能提升就业指导效果。就业指导教师要有明确的态度,不断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需要对课程思政拥有认同感和使命感,积极努力地将课程思政与就业指导结合实施。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中提出了,“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指导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课本知识路上的引路人,更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锻炼品格的领路人。作为指导教师,要将引领之责渗透到日常中去,体现在教学和行为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影响学生。指导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不断更新学习心得,改善教育方法。在条件允许范围内,更多的担任思政工作,提高自身应用思政资源的能力。

指导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针对性辅导,因材施教。其一是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规划发展目标,使学生正视自身不足,进行补充学习,从而可以正确的选择就业路线,避免走弯路。其二激发引导学生的积极心态,在面对求求职过程中的挫折与问题,可以不退缩,认清形势,灵活面对。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客观冷静的分析处理行业发展信息,确立正确适当的择业目标,找到适合的行业职位。在学生求职初期,会有各种职业生涯问题,此时指导教师应及时更新咨询资讯,依据社会形势给学生分析就业现状,宽松学生心态,让学生更加冷静客观的面对求职就业。指导教师一定要重视个性化教育,在符合社会发展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特质进行礼仪举止、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具体引导方向。

三、体现教学设计的完整性

学生应该尽可能提前融入社会,在实践中检视自身的不足,体验社会的现状,能够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要让学生脱离课本,脱离教室,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让学生看清社会局势的发展方向,对自己的不足产生紧张感,增加学习内动力,更加积极的对未来职业进行规划。指导教师可以根据我国的国情、政策以及社会局势,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将指导内容规划到教学设计中。

将马克思主义融入到就业指导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合理运用思政元素,使课程思政与教学知识点实现统一。可以用过丰富授课形式,来改善指导形式单一,指导教师应挖掘更多实际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避免“填鸭式”教学,可以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以实际的社会活动,感染学生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当实践生活结束以后,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职业分析,并给予思想引导,通过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们相互分享职业信息,各取所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实践带给学生的精神财富,是课本不能代替的,只有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的经验,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才能切实体现课程思政在教育中的优越性[1]。

四、指导课程的多元化

在学习过程中,就业指导课程相对简单,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容易感到枯燥。指导教师可以利用互动式教学,以语言环境、表演形式吸引学生积极互动;要提升教学的感染力,真实客观的讲解课程内容,紧跟国家形势,结合切身感受和体验,为学生分析社会实际情况;以实际案例和人物,结合课程思政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

随着科技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应用逐渐普及,网络也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平台,指导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为载体,发布就业指导资源、分享经验等,同时结合校园网平台,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获取准确积极的就业信息,提高自我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指导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能力和实践能力,要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对社会局势进行分析,让学生的认知更加清楚明白。还可以在课堂中引经据典,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趣味性,使课程思政巧妙的融入到就业指导课程中[2]。

结语:

在传统的课堂教育中,课程思政处于边缘地带,只需要在课堂上对学生惊醒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是不完整的。随着教育发展逐渐完整,将就业培训指导和思想品格培育结合在一起。课程思政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素养的培养,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需要符合党的领导,课程思政不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也将学生与社会联系在一起,是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企业文化的培养也需要结合一些课程思政的资源,使校园与社会结合在一起。在进行课程评估时,应以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作为主要指导方向。就业指导科程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社会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理性规划未来职业,提高自身素养。课程思政是校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就业指导的重要依据,在学生的就业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和改进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是融合贯彻党的指导方针,是指导教师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育能力的途径,更是推动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的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 何光芬,民族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04):136

[2]李芳,谢莉勤,张光映.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科学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118-121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
移动互联网在青年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