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命题改革的“六大”方略

2021-06-28吴耀强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14期
关键词:方略改革

吴耀强

摘  要:考试——以考察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为目的,它既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也可以为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提供有力的保障。但以前的考试,命题指向过于单一,过分注重学生的解题技能,而忽视了命题本身所具有的导向、激励等作用。因此,命题中不仅要凸显人文性、注重实用性、设置趣味性、还应透射价值性、体现开放性、突出实践性。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考试的功能。

关键词:数学命题;改革;方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4-0147-02

【Abstract】Examinations-for the purpose of investigating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it can not only help students to point out the direction of their learning,but also provide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eachers to improve their teaching methods. However,in the previous examinations,the propositions were too single and focused too much on the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skills,while ignoring the guidance and motivation of the proposition itself. Therefore,the proposition should not only highlight humanity,pay attention to practicability,set interest,but also reflect value,reflect openness,and highlight practicality. In this way,the function of the exam can be truly brought into play.

【Keywords】Mathematical proposition;Reform;Strategy

考試——以考察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为目的,它具有导向、激励等作用。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生论及考试,谈“虎”色变。因此,考试命题的方向应进行改革。教学中,我不断地对命题进行尝试、改革,使之更能体现自身的价值,并总结出以下几个方法,即:凸显人文性、注重实用性、设置趣味性、透射价值性、体现开放性、突出实践性。下面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1.立足生活,使试题内容凸显人文性

例1:对号入座——以下节日中,都是大月的是(  )。

A. 植树节  儿童节       B. 建党节  植树节

C. 元  旦   教师节       D. 妇女节  清明节

解析:这一道选择题指向明确,它与生活息息相关。主要考查学生是否完全掌握“年  月  日”的知识,能否准确判断某个节日是属于大月还是小月。大月有31天,在大月的节日有“植树节、建党节、妇女节”等;而小月有30天,比大月少1天,在小月的节日有“清明节、教师节、儿童节”。以生活中的这些节日架起了知识的桥梁,这样既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节日,还能加深他们对“年  月  日”知识点的理解。从另一层面来看,这一道题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可以起到情感教育的作用。

思考:数学命题要追求的目标是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达到这一目标,最重要的方略就是数学命题要以生为本,结合丰实、鲜活的材料,碰撞出学生的思想道德的火花,使得原来单一的试题在一定程度上变得鲜活。并让人文素养的提升逐步实现:渐悟 ——内化—— 外化。

2.立足生活,使试题内容注重实用性

例2:在括号内的计量单位、数或词语中,选出正确的一个填在横线上。

我们班张浩同学测得身高是136(cm、dm、m)     ,身体的质量是38(g、kg、t)     ,他每天上学步行从家到学校要走15 (秒、分、时)     ,他每分走45(m、km)     ,他的家到学校有(100、1000)     m,来回一趟要走2(cm、dm、m、km)     。如果学校早上8:00上课,张浩同学7:45从家出发到学校,他 (一定、可能、不可能)     会迟到,你的理是                              。

点析:这一道题串联了多个知识点,既有计量单位的知识,又有可能性的知识,多个知识的串联有助于多方面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与应用能力。题目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透过生活看数学问题,又从数学问题中看到了生活,这样给了学生在解题时一种熟悉的感觉,与此同时,又能消除他们在考试时的紧张感和厌恶感,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实质。

思考:试题的设计不能只局限于书本的知识,应该本着拓展思路,扩大视野,将一些现实的题材改编成有新意、实用性的题目。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又如,我用生活中的一个小常识引入“比例的意义”的教学:你能从我们人体中找到有趣的比例吗?人的身高与头部的比大约是7:1,同一个人的身高与脚底长的比大约也是是7:1,一个拳头的周长=一个脚底的长度,即1:1等,这些有趣的比例能为你的生活提供诸多的方便。如果有一天你去超市买袜子,把袜子绕拳头一周看长度是否相等,就可以判断袜子大小是否刚好了。办法就是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此办法轻松又快捷。还有,警察在办案时,可以从现场提取一枚脚印,以对犯罪嫌疑人的身高做出合理的判断,就可以估计出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等,从而引入新知“比例”,也可以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常识——“人体中有趣的比”。

点析:鲜活的生活经验已经在每个学生的头脑中积淀,因为他们不只是活生生的人,也是独立的个体,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抛砖引玉,引出学生学习的需要就利用一些实际生活经验,激发孩子们的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孩子们的学习和探索就会更主动、更投入。

思考:该题不仅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参与探究新知的积极性更高,还能从我们的身边体验数学、获取数学知识,让学生有一次遨游在数学与生活互通的知识里的经历,。与此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立足生活,使试题内容设置趣味性

例3:在教学一年级“7、6加几”时,由于计算难度大,学生口算时速度慢且容易出错。为了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我设计了“钻山洞”的小游戏。把五十六个学生分成8列,每列7人,每列选出2人双手举着7或5搭成山洞,剩下的5人每人拿一张数字各不相同的卡片有序进洞。进洞时要列出算式7+(  )=?或6+(  )= ?括号里的数是自己卡片中的数字,答案正确方可安全出洞,否则就会被困在洞内。

游戏开始,学生们有的小心翼翼地钻过去,一脸兴奋;还有的虽然有点紧张,但在小伙伴的加油、叫喊中也答对了,学生们玩了一次又一次,乐在其中。

点析:“兴趣是学习的动机,也是思维的动力”。《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因此,命题时要顾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避开老套、无趣的题目,而要多多开发新颖、吸睛、有趣的新题型。或者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命题的设计要生动、形象,比如游戏类、故事类、表演类等等。其实,一样的内容,只是变换一下形式,就会让学生乐此不疲,从而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

思考:如此无趣的计算被赋予有趣的动态游戏,激起了学生的情绪,唤醒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高点,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獲取知识,增长智慧。

又如,小熊过生日,邀请小松鼠、小猴子、小白兔来参加自己的生日晚会。小松鼠想送香蕉给小熊作为生日礼物,于是就拿了100个松果去跟小猴子换香蕉,10个松果换一根香蕉,小松鼠一共换了几根香蕉?路上,小松鼠又想给给熊送苹果,寓意平平安安,它就拿换来的10根香蕉去跟小黑猪换苹果,一根香蕉换2个苹果,小松鼠一共换了多少个苹果?

点析:以童话故事为载体,将数学问题融入其中,可以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增强他们解题的自信心。学生在解题时,不仅可以学到为后面知识奠定基础的数学思想方法——等量代换,还可以练就解题的技能。

思考:要创新命题就要先创新命题的呈现形式,不能一味的以纯文字的形式来表达,而要借故事、情境、对话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把问题呈现出来。只有以新颖、多变的形式来命题,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才是受学生欢迎的命题。

4.立足生活,使试题内容透射价值性

例4:一种圆柱形易拉罐饮料,从外面量得易拉罐的r=3厘米,h=12厘米,罐身标有“净含量340mL”的字样,你知道商家是否存在欺骗行为?(请简要说明理由)

点析: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道题,可是会关注的学生却很少见。所谓“净含量340 mL”是指这种圆柱形的容积,判断是否欺瞒消费者(容积计算出来是339.12 mL,有的认为339.12 mL与340 mL差距极小,消费者可以原谅;有消费者觉得:参与计算的π值本身就是一个近似值,所以结果的一点差距可以忽略不计;但有消费者认为:0.88mL的差距对消费者而言影响不大,但对商家来说,一旦销售数量巨大,这点差距的利润也是很丰厚的;还有的认为:出于安全考虑,少一点点也是可以理解的。同一道题有不同的见解,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对已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的理解和认知。

思考:“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用数学,能为社会创造更有价值的东西。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只有将数学思维融入生活中,才能使数学命题生活化,才能使数学的应用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

5.立足生活,使试题内容体现开放性

例5:一条小溪的平均水深是1.25米,不懂水性的小明身高是1.4米,要是他一不留意掉落溪中,是否会有生命危险?用你所学的数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点析:题中出现的平均水深1.25米,这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学生要全面考虑,小明的落水点是在池中的什么位置,高于1.4米还是低于1.4米,从而来判断是否有生命危险。解题时,学生既感受到了平均数的魅力,又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这样的命题才能真正体现出数学的价值。

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应用能力是《课标》的要求,而数学开放题为其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命题中,要适当出一点开放性的题型,这样能给学生提供思维创造的空间和满足学生对数学的不同追求,尊重学生的差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和获得成功的体验。

6.立足生活,使试题内容突出实践性

例6:借助下面提供的材料,求出这个不规则瓶子的容积。

量筒一个、直尺一把、长方体水槽一个、水少许,你有办法求出瓶子的容积吗?(用两种方法说明)

点析:测量不规则物体的容积既是生活问题,也是数学问题。这一道题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直尺、量筒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情况,还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形形色色的探索的同时,能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反复尝试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也渗透了“等积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思考:数学从生活中来,带着启发回到生活中去。学生解决课本中的相关问题只能凭借模仿与记忆,很少有机会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因而创新意识与综合实践能力相当匮乏。《课标》明确提出:“学生要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需要我们用开阔的视野去命题,综合“生活中的数学”和“学校里的数学”,使命题的设计更具实践性。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小学数学试卷命题的改革要体现新课改理念,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可以说,数学命题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叶柱.课改理念下的数学命题新走向[J].江西教育,2004(Z2)

[2]张毅娟.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命题设计新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8(08)

[3]沈国军.小学数学命题设计方向分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6(05)

猜你喜欢

方略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滑块”模型题解题方略
浅谈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浅议中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方略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例析交流问题的求解方略
“改革”就是涨价吗?
两个方略做斗争(有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