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2021-06-28吉占智

成才之路 2021年18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数学教学兴趣

吉占智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在重视基础知识讲授的同时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升综合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以兴趣引导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教学,实现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关键词:数学教学;核心素养;问题;兴趣;生活;任务驱动;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8-0066-02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特点,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和创新,通过优化教学设计、拓展教学资源等措施,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个性得以发展的同时,有效提升数学能力,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手段,能够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并学会应用该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组织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以提升。例如,在教学“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时,教师可通过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教师可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函数吗?”学生立即将函数的概念叙述出来。随后,教师出示已知高铁全长和列车行驶速度的例题,引导学生计算所需的时间,并提出问题:“高铁行程y与运行时间t的关系是什么?”学生根据运算法则得出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师随后又提出“物体的温度与冷冻时间的关系”“练习本厚度随本数增加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列出数量关系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量关系式之间的共同特性,并自主总结正比例函数公式。学生在问题式教学情境下,思维较为活跃,能够主动探索问题,抽象思维逐步得到提升。

二、以兴趣引导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能帮助学生高效解决问题。数学教师在授课时要将数学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性体现出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教师可通过兴趣引导并展开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一个高8米的电线杆,用钢索将顶部与地面固定,钢索固定位置与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为6米,并提问:“同学们,工人师傅在准备钢索时应该怎样估计其长度呢?”有的学生想到可以利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进行估算,回答:“当两边确定时,第三边的长度大于另外两边之差小于它们的和。”教师说:“非常正确,那像这样,两边已经确定了,第三边的长度如何计算呢?”在学生思考后,教师可继续引导:“同学们可以在纸上画出任意长度的直角三角形,并且分别测量出三边的长度来找出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学生立即开始操作,并且推理出很多种不同的关系。教师可就此引出在网格纸上做出直角三角形,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出三边的关系,并鼓励学生将自己之前测量的数据代入其中,加深学生对勾股定理的记忆。教师通过创设激趣课堂教学情境,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和动手实踐,使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实施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数学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教师想要提升学生数学水平,应从生活着手,采用生活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解题模型,进而应用此模型解决相似问题,提升解题效率。例如,在教学“用二次函数解决问题”时,数学教师就可采用生活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教师可提问:“同学们,学校打算腾出东北角的一块地方修建一个靠着墙的绿化带,购买了40米的栅栏想要将另外三边围住,你能帮助计算一下绿化带的长为多少时绿化面积最大吗?”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两个条件结合所学的二次函数列出二次函数表达式,同时尝试利用二次函数的特点解决这一问题。在学生利用二次函数性质解决了上述问题后,教师还可提出一个相似的问题让学生解答,使学生通过解答两个例题建立解答此类题目的模型,进而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够快速想出解决方法。教师利用生活问题展开数学教学,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同时有效提升建模能力。

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数学运算能力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运算能力,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数学思维。数学教师可借助任务驱动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教师可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组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共同复习合并同类项法以及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然后布置任务“(m+2)(m+2)=?”“(a+b)2=?”,鼓励学生尝试解答这两个式子。学生在解答第一个式子时感觉很简单,但是遇到平方后稍加考虑,最终得出“(a+b)2=a2+b2+2ab”的结论。在学生自主得出完全平方公式后,教师又展示“(2m+3n)2=?”“(12x+6y)2=?”等题目,鼓励学生应用公式展开运算。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应用完全平方公式解答这些题目,有效锻炼了运算能力。

五、借助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直观想象力

直观想象力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路上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在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热情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直观想象力。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开教学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力。教师可先通过多媒体展示钟表的指针转动视频以及风车每片轮叶转动的视频,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旋转动作,并了解旋转的性质。随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个钝角三角形,并提问:“同学们能够想象出这个三角形绕着其中一个顶点旋转90°后是什么样子吗?”学生观察图片,展开想象,并与同学展开讨论,由此得出了一些结论。在学生讨论过后,数学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三角形旋转的整个过程,同时标记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所对应的长度等,使学生直观感受图形旋转过程,并掌握旋转的性质以及旋转图形作图三要素。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直观想象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实现翻转课堂,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数学是由大量的数字和数据组成的,因此学生想要学好数学,需要在认识数字的基础上学会分析数据。教师在组织数学活动时应实现课堂翻转,使学生主动研究和分析数据,并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真正意义。例如,在教学“概率”时,教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有效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进行预习,使学生了解概率的定义,并且学会计算简单的概率。随后,教师可出示问题“已知口袋中有7个小球,白球3个,黑球4个,请问随机抓出一个是黑球的概率是多少?如果再向袋中放入几个黑球,随机抓出白球的概率会变成25%”,并鼓励学生自主解答和讲述解答过程。学生根据预习所获取的知识,详细分析白球和黑球的数量关系,并根据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得出结果。在翻转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数据分析能力也随之升高。

总之,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依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成长规律进行有效引导,创设问题情境,以兴趣引导教学,实施生活化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教学,实现翻转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建模能力、运算能力、直观想象力、数据分析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富芳颖.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2).

[2]赵翠.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索[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36).

[4]顾韬.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教育观察,2019(41).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数学教学兴趣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