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龄化背景下健全“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2021-06-28倪佳瑜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2期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老龄化

倪佳瑜

[摘  要:“医养结合”,指的是医疗-康复-养老三者复合型养老服务,是对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细化。具有规模、科技、服务、生态、愉悦等多种特征和优势,是化解社会老龄化危机的有效途径。当前W市的相关机构,存在着护工数量素质亟待提升,收费偏高补助力度较低,社会认可程度依然不高,精神慰藉层面尚需完善和监督管理体系仍需健全等现实困境。地方政府在推动此类业态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打造一流养老品牌、降低建设运营风险和整体规划科学布局。

关键词:老龄化;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一、老龄化社会需要“医养结合”养老机构

养老产业事关民生福祉,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要求社会各界积极响应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17年社會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4090万人,占总人口17.3%,远超国际老龄化标准10%的警戒线。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55亿,老龄化问题将在未来十几年内迅速激化。苏南W市作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老龄化程度已逼近25%,与此同时W市养老产业供需矛盾也位于全国前列。一方面,现有养老产业的规模与我市经济大市地位不相匹配,需要养老服务的人群面临着“一床难求”的困境;另一方面,现有养老产业的层次也与W市市民的需求不相符合,高端养老服务产业存在着“空白”的困局。

“医养结合”,指的是医疗-康复-养老三者复合型养老服务,是对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细化。近年来这种养老模式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学界普遍认为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延续和升级。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老年人群体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已经不仅局限于生活照料。对于医疗保健、疾病诊断、康复理疗乃至临终关怀的相应服务的需求愈发迫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民生工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建设应以服务长三角都市群为目标。按照市内领先,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力的施工标准,力争将其打造成为苏南,乃至长三角的业态标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项目的落地能够为W市带来如下利好:第一将有效缓解W市养老市场,特别是高端养老市场供应不足的局面;第二,将为W市市民提供发达国家标准的高端体验,满足群众对优质养老服务的需求;第三,将大为减轻政府的保障压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第四,将为社会提供近千个就业岗位,并培养大量专业人才;第五,将带动W市老龄产业的全面发展,助力城市高质量赶超发展。

二、“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特点和优势

1.融入地产模式,形成规模效应。相较于一般性养老院,“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具有规模化的显著特点。大型的“医养结合”养老项目可以按照数千张床位的规模进行设计和施工。数千人规模的客户群体,能够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在降低单位成本和提升服务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服务水平,从而给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同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作为新兴的商业养老模式,部分区块还可以创新融资模式,如融入地产销售模式等,在法律的框架下通过产权的交易,引导民间资本进行投资,从而降低公司投入成本和运营风险。机构的部分区块作为功能性地产,不仅具有居住的功能,同时还包括了养老服务,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2.强调医养结合,发挥科技优势。现代“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最大的特点是把医疗康复养老融为一体。在为客户提供生活照料服务的基础之上,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建议采用联合运营模式,将与多个专业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双向诊疗机制。一方面定期对老年客户进行相关评估,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并在客户突发疾病时提供紧急医疗救助;另一方面,则根据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针对性的提供专用基础设施(比如双扶手浴室、老年人电梯、紧急呼叫设备等),和专业生活照护(比如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喂饭、翻身、洗浴服务等)。

3.引入社会资源,完善服务体系。现代“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具有开放程度高的特点。一方面将科学规划商业服务配套设施,依托本地丰富的商业资源,通过选商模式引入优质社会商家,打造符合老年人需求的社区内商业步行街,满足老年客户衣食住行等个性化需求(比如餐饮、洗涤、理发等)。另一方面,将积极对接社会公益组织,为愿意给老年人奉献爱心的志愿者提供服务平台,引导敬老爱好的良好社会风尚。运行团队将为老年客户选择多样化的志愿活动形式,比如生活服务、精神慰藉、健康保健、文体活动和联欢慰问等。充分利用现有保障体系,合理运用社会资源,最大程度丰富养老服务。

4.打造园林社区,彰显生态底色。现代“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具有生态环保的特点。一方面可以聘请专业设计单位进行景观设计,并在建设过程中融入天人和谐的理念,按照园林社区的标准进行打造。为老年客户提供乘凉、赏花、采摘、亲水、钓鱼、爬山等景观娱乐设施。为部分客户体验农事或亲近自然提供独特的生态支持。另一方面,将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建设和运营。比如铺设太阳能电池板,最大程度降低能耗;实施雨污分流工程,严格控制污水排放;生活和供暖能源均采用清洁能源,打造循环供能体系等。

5.提倡互助养老,丰富精神需求。现代“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还具有人文的特点。一方面可以提倡互助养老,通过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比如可抵现的服务积分),鼓励低龄老年客户为高龄老年客户提供力所能及的照料服务,让客户群体在相互帮助中增进友谊,获得社会认同感,满足精神需要。另一方面,还可以为愿意工作的客户提供服务渠道,让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经验和能力为他人做出贡献。特别建议规划建设“跳蚤市场”等设施,为老年客户在农耕体验区的收获又或是闲置的物品提供交易平台,真正让客户感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

三、当前“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其业态仍在不断探索中发展,因此不可避免存在部分困境。

1.护工数量素质亟待提升。护工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是当前制约“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养老服务的老人的数量在逐年提升,而服务人员招聘却愈加困难,这是从业者普遍的心声。目前我市此类机构中,护工与老人的比例大致在1:10以上,护工数量明显不足。一个护工普遍要照顾将近10个老人,特别是失能失智老人,工作强度比较大。再加上业内薪资待遇一般,护工的社会地位又较低,造成人员流动性较大,留不住年轻的技术人员。为了满足用工需求,企业主只能降低相应标准,这又造成了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从事护工的人员,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文化程度也相对较低。长期的人员供需矛盾,势必会影響服务质量。

2.收费偏高补助力度较低。目前W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收费标准普遍在5000元以上,大大高于全市的平均养老金水平。全市失能失智的老人数量超过8万人,对于这部分亟需医养服务的群体而言,能否负担起相关费用,是此类机构能否发展的关键。在调研中我们发现,75%选择此类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的退休金不足以支付全额的机构费用,需要子女贴补。对于这个问题,地方政府在资金投入和精准贴补方面,还需要不断强化力度。

3.社会认可程度依然不高。“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目前的社会认可程度仍然不高。一方面,对于普通老年人来讲,仍然会选择传统居家养老或者社区养老。对于这种收费较高的养老模式,仍然存在观望态度。因为在传统观念中,养老和医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于康养融合养老认可度不高,另一方面,对于专业医疗人才而言,也不太愿意从事相关行业。医学专业毕业的人才,首先选择进入正规医疗系统进行工作。在访谈中,我们发现90%的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都不愿意进入养老机构工作。

4.精神慰藉层面尚需完善。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W市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生活设施通常较为完备,相应的医疗、体检和康复设备也比较齐全。给老年人提供的生活照料和医疗照护服务基本是到位的。但是给老年人精神层面的慰藉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机构中的老年人生活比较单调,除了机构安排的少许娱乐活动外,其余时间就是在房间内看电视。部分老年人常年居住在机构中,平时很难见到家人,孤独感很强烈,他们更渴望被关注和关心。因此,如何把精神关怀和心理辅导纳入养老服务,也是摆在当前的突出问题。

5.监督管理体系仍需健全。目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属于新兴业态,尚未形成具体标准。与之相对,有关政府部门对于此类机构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的监管也存在缺位和空白。制度安排的缺失,纯粹依靠养老机构的自我管理,容易造成行业的野蛮生长,对于企业和顾客的利益保障均较为不利。而且“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有别于传统的养老行业,对其监管涉及到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工商税务等众多类别,需要多个部门进行统筹,并形成科学的监管制度体系。

四、加快健全“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体系的路径

1.打造一流养老品牌。目前,养老产业在我国处于起步期。由于市场标准尚处于形成阶段,准入门槛较低。因此,政府应积极引导,创新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和管理条例,鼓励并引导本地企业积极投资养老产业,适度扶持并加强本土企业品牌化发展。苏南W市作为长三角沪宁杭都市圈的地理中心,又是全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还具备独有的生态和交通优势。W市应充分发挥自身在自然生态方面的优势,出台相关政策,培育一批在全国范围内,拿得出、叫得响、做得好的优势养老服务企业。以地方政府的力量为牵头,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做成优质品牌并打出影响力。

2.降低建设运营风险。我国养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行业风险较大。政府应该科学谋划,加强服务,主动帮助相关企业规避风险。第一,探索落实相关政策,给予优势企业政策和金融支持,鼓励企业发展成为规上企业,通过规模的扩大,强化企业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第二,提供相应经营帮助,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比如降低土地出让金,在政策许可范围内,适度给予政策优惠。第三,培养相关人才。养老产业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而目前相应人才培养机制尚待健全。院校培养和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的问题。因此,政府应该与积极与地方高校对接,落实人才定向培养计划。

3.整体规划科学布局。产业的发展和布局需要从全局的高度进行谋划,发挥合力形成聚合优势,同时防止同质化竞争。第一,要对产业链进行布局。养老产业涉及地产、物业、饮食、医疗、器材等诸多领域。地方政府应从全域的高度来进行布局,形成全方位的互动互补式产业链。第二,要对产业层次进行布局。不同层次客户的不同需求,决定了养老综合体的不同定位。地方政府应在产业层次方面进行谋篇布局,形成梯队化发展。第三,要对产业分布进行布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理念,发挥县域生态优势,形成特色化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孙碧竹. 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辜胜阻,吴华君,曹冬梅.构建科学合理养老服务体系的战略思考与建议[J].人口研究,2017,41(01):3-14.

[3]张洋.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完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4]郭林.民营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53(02):29-34.

中共无锡市委党校  江苏  无锡  214000

猜你喜欢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老龄化
老龄化是医药行业的福音吗
健康月历
北京超老龄化将持续50年以上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医养结合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烟台市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