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挝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探析

2021-06-28张燕蔡昌卓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老挝本土化

张燕 蔡昌卓

【摘 要】本文认为老挝人民革命党在老挝形成本土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成果过程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在老挝发展的新境界,探索走出一条具有老挝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之路。

【关键词】老挝 本土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7-0085-03

老挝民族实现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历史进程,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就是老挝无产阶级爱国人士为抵抗强暴、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战斗史诗,给这部史诗添上一笔浓墨重彩的正是集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于一体,焕发鲜活生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纵观这个民族的“发家史”“发迹史”,即革命、改革、建设时期的历史,鲜明地印证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是老挝实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国家前进的正道所在。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老挝的传播及发展

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人民的斗志,他们重新考虑自己本民族的问题,尤其是深受压迫剥削、民不聊生的亚非拉地区,老挝也在其中。老挝取得社会主义革命最终胜利离不开老挝本国先进的共产主义先驱们的英勇抗争,同时离不开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帮助,前苏联、中国等先后给予了实践的鉴示,为其思想建设的成功做了铺垫。经过艰苦探索,老挝逐步建立起以马列主义为理论指导的革命组织,拿起了枪杆子维护革命政权,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建立革命根据地,为取得革命最终胜利做了充分准备。

老挝开始修正本国社会主义过渡总路线始于“革新开放”思想的提出。老挝领导人审时度势,多方论证了过渡总路线存在的弊病,及时对这些弊病源头进行清理,调整与实际相脱节的部分,老挝的经济逐渐重回正轨。基于老挝长期被殖民的历史,各方面的发展空间仍然较大,建国初期的发展建设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为老挝政府探索建设道路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思考空间,这些为后来的“革新开放”的正式提出做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老挝化的理论创造

老挝尚未完全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理论体系,但是老挝已逐渐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理论成果。老挝丰硕思想理论成果的形成,既有对前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验的借鉴,更是对本国长期实践探索的总结。这些理论逐渐成熟都与老挝实行“革新开放”政策有着深刻关联,两者同步共行,尤其是政策施行之后,打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老挝化的新局面,表明老挝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虽在初期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探索艰辛,走了弯路,但因其“屡败屡战”,自觉分析得失,主动加深认知,逐渐形成了与本国国情相适应,同时与社会主义发展相符合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认识的深化对指导后期老挝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有深刻影响。

1989年10月,老挝人民革命党召开了四届八中全会,会上提出了“六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目标,坚持马列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在集中原则基础上发扬民主,增强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和效力,坚持真正的爱国主义与纯洁的国际主义相结合。“六项基本原则”的制定是老挝革新事业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1991年3月召开的老挝人民革命党五大上正式提出“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这是老挝人民革命党基于“六项基本原则”提出的完善版本,自此老挝“革新开放”理论内容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概括。“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是“六项基本原则”提出的重要依据,两者在坚持人民革命党的领导核心和坚持维护政党执政稳定,坚持社会主义前进方向上具有高度统一性;“全面革新路线”提出以四大以来的“革新路线”为主要依据,强调改革的全面性与持续性,“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则更加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前进方向不仅需要坚持全面性与常态性,更要把握阶段性与层次性,要把握理论建设目标的主要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右倾和左倾思想倾向,为老挝社会经济各方面发展得以朝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提供科学的思想指引。

1986年老挝人民革命党四大上,老挝人民革命党提出借鉴他国经验,结合具体国情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新经济体制,1988年,老挝人民革命党四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家庭经济的政策。1991年召开的五大继续贯彻了四大以来的经济政策,同时,老挝人民革命党还宣布确立新的经济管理机制,即“市场经济管理机制”,同时,老挝提出进一步发挥商品经济的作用和鼓励自由贸易,并将受益范围扩大,在交通闭塞的农村地区推行家庭经济和家庭承包制。2001年,在老挝人民革命党七大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为解决问题的关键。2006年,在老挝人民革命党八大上,进一步强调了本国发展商品经济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民众摆脱贫困,脱贫就要大力农村家庭经济,帮助农村地区实现区域性脱贫减贫。2011年老挝人民革命党九大,老挝人民革命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方向的市场经济,鼓励各种经济成分发展。老挝当前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争取2020年从“最不发达国家”中出列;持续开展区域性扶贫脱贫工作,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注重资源循环利用,加强生態建设,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促进事关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协调健康发展。

三、老挝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特征

老挝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老挝化进行逐步剖析,结合老挝本国实际逐渐进行的,它主要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结合社会的发展成果。老挝在“苏东剧变”后提出了新的“六项原则”和“五个观点”理论,将马克思主义结合了老挝人民革命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本国经济、政党、民生发展紧密联系。

第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吸收宗教理论精华。佛教在老挝历史悠久,宗教在老挝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佛教起着团结本国信教民众的作用,而信教民众占据了老挝人口的大部分。因此,老挝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前提下具有适应本国国情的宗教理论色彩,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广泛实践中将佛教涵义中利于国民经济建设与民众思想理论教育的精华部分与巩固执政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紧密结合,这种特殊的结合将使政党的力量与宗教的作用得到更大发挥,借助佛教凝心聚力的作用助推本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第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特质。马克思主义具有与生俱来的特质,即它的科学性、革命性与实践性,老挝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倡导与社会实践和人民生活紧密结合,推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老挝化、大众化,进一步发挥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作用,同时借助老挝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民众、指导社会生活,更大程度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真理的实践力量。这种特质对提升老挝国民素质和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较为显著。

四、老挝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问题及前景

第一,老挝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明显滞后性。老挝经过“革新开放”之后,社会经济建设等取得长足进步,发展势头良好,民众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老挝化的研究成果较少,马克思主义老挝化创新理论成果的研究滞后于社会物质基础的进步与发展,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表明它是一门发展的科学,它的实践性与革命性在于理论与本民族革命、改革、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理论的创新成果研究落后于时代发展,则导致本国民众对先进创新型理论未能及时吸收,在塑造国民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力量的发挥上大打折扣,马克思主义理论老挝化成果传播覆盖面受限,老挝人民革命党对老挝社会主义领导工作的先锋性质得不到充分体现。

第二,老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片面性。以老挝近年来颁布的教育改革方案的目标及内容为研究依据,可得出老挝教育改革内容专注于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及老挝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研究不多,教育内容缺乏全面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尚未构建起结构完整、内容齐全、功能强大的老挝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除此之外,存在“为了教育而教育”的盲目性,政治性与学理性相脱节,统一性与多样性相脱节,理论性与实践性相脱节,这些脱节使老挝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无形消解了教育主客体的理论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老挝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力量存在薄弱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老挝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的投入事关马克思理论教育的实效性,从老挝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投入来看,依然存在师资、科研投入不足的状况,教育主体的引导性作用缺失,传播主体缺乏文化自觉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场域不足,导致传播影响力受限,在老挝社会经济取得相当成就的前提下,老挝高校人才培养的主体性力量投入可谓捉襟见肘。

基于老挝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状,针对现实存在的困境,老挝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未来发展应坚持以下几点: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推进构建适应本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体系,推进老挝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及普及;第二,充分发挥执政党的先锋引领作用,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以党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建设带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改革;第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体路径上,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念与技术的更新迭代,推动改进相关的课程安排,优化课程结构;第四,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不断吸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经验和理论教育发展方式,加强跨国教育交流与合作,为国家培养新世纪优秀青年。

五、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经验启示

老挝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道路的探索过程,是老挝寻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和老挝同属社会主义国家,就现今老挝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成就来看,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与中国相比有差距,但其仍有值得借鉴之处。

(一)坚持马列主义以夯实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

“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期,使老挝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陷入迷茫,但随后老挝对时局的判断有清晰的认知。老挝人民革命党提出,“苏联解体”表明社会主义模式在苏联遭遇挫折,社会主义在一国的失败不能过度解读,社会主义依然在社会发展大潮中具有蓬勃生命力,前景一片光明。“苏联解体”之后不久,老挝人民革命党即在四届八中全会提出革新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党的领导、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专政、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这“六项基本原则”,表明老挝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本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依循。

(二)坚持执政党的领导以确保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向

老挝人民革命党总结出社会主义未来将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即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的核心,必须将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走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能照搬照抄他国的发展方式。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不能割裂、片面地理解,始终要坚信马克思主义独具的真理性。老挝在执政党的指导下取得的社会主义发展成果,增强了老挝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确保本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向和高校人才培养方向的正确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三)坚持革新自主以保障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物质基础

老挝本土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但其经济本质上仍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维持国家财政靠外援,进行基本建设靠外资,供应国内市场靠外国商品,民众缺乏革新自主的意识。1986年11月,老挝人民革命党在党的“四大”上强调老挝应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同本国不断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坚持革新自主,走有老挝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革新开放之后,老挝对照发展实际不断查摆自身问题,意识到自身发展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做足长线准备,为社会主义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外环境。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爆发,始发地虽是泰国,但老挝因小农经济的自身脆弱性,很快就被波及,致使国内发展遭遇很大打击。为最大程度降低经济危机带来的损失,老挝执政党提出倡导独立自主精神的同时,也强调革新开放,加强交流合作,积极争取外援。尤其为加强对金融的管理和监控,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措施,为老挝后期稳定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以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念

老挝人民革命党发挥着作为先锋队的优良作风,将群众的生活意愿和原生创造性视为执政党建设和巩固执政党执政地位之源。早在老挝人民革命党成立之时,就较为重视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以和谐的党群关系为党建目标之一。这一点在“一五”到“八五”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有所体现,政策制定的各个环节都先征询群众建议,急群众之想,聚群众之智,解群众之惑。老挝推进革新开放事业,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社会民生发展紧密联结,优先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老挝人民革命党意识到要致力于把老挝建成统一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更好地扩大和实现全民族大团结,尊重各族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接受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正是老挝人民革命党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装进心里,全心全意为群众解难事、添福祉,老挝的社会主义建设才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老挝人民革命党才得到人民拥戴,老挝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才得以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谢泽鑫.老挝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

[2]许红雷.21世纪老挝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20(5).

[3]齐英艳.马克思主义在老挝发展的经验启示[J].思想战线,2015(5).

[4]纪大为,方文.浅论老挝的马克思主义之路[J].黑河学刊,2014(5).

注:2018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东盟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8FKS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 燕(1993— ),女,汉族,江西赣州人,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东盟教育研究;蔡昌卓(1962— ),男,汉族,广西桂林人,广西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研究方向为东盟教育研究。

(责编 苏 林)

猜你喜欢

老挝本土化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老挝木材出口的新禁令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论法律赋能诊所教育的本土化
困惑·解疑·感悟——评《嘀哩嘀哩》兼及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