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古诗文默写的有效复习策略

2021-06-28姜莉莉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1年3期
关键词:错字分值古诗文

姜莉莉

统编教材在全国推行使用后,昆明市中考语文由省、市轮流命题,改为统一由省里命制,其中古诗默写部分的考查形式保持高度一致,作为占据“语文知识积累”板块半壁江山的基础题,2020年考生表现情况怎样?引发语文教师对未来语文教学古诗文默写有效复习的哪些思考?如何让得分题不失分?如何做到古诗默写的科学规划、精确定位、有效备考呢?笔者首先就2020年云南省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题的基本情况和考生表现进行分析。

一、试题分析

(一)试卷整体情况

2020年云南省语文中考试题共四大题,语文积累与运用占20%;综合性学习占12%(其中学习与探究4%、名著阅读4%、书写与鉴赏4%);阅读占38%(古诗赏析4%、文言文阅读12%、议论文阅读9%、记叙文阅读13%);作文占50%。

(二)默写试题分布

本次考查的篇目依次是《十五从军征》《天净沙·秋思》《论语》《礼记》《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望岳》。

古诗词4篇,文言文2篇。七年级考查分值4分,上、下册各2分;八年级考查分值3分,上册2分、下册1分;九年级下册考查分值1分。本次古诗文默写分值占比较大的是七、八年级的内容。

(三)题型分析

本次古诗默写设置里两种题型:直接型默写题(分值4%);运用型理解默写题(分值4%)。省考试题将古诗文默写命名为“根据提示填空”,做此题重在抓住题干中的“提示”。从题型上看,前4小题共四个空,难度最小,学生根据上句或下句的提示调动机械记忆作答,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识记能力。第5、第6小题为理解型默写,两题情境式导入,引发学生与诗人的共鸣——在相似情境中能自然而然地吟咏出此情此景,更强调学生对古诗文的入脑、入心,要求学生要具有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

二、考生表现

(一)得分情况

部分学生扎实备考,熟练应对,得6~8分的居多。

(二)失分情况

1. 错字迷魂阵。易错字有“藤”“鸦”“夺”“志”“知”“奈”“燕”“凌”“绝”“览”“众”,相对少一些的还有“枯”“曾”“会”“小”。

具体表现:学生会把“藤”下面写成马字底,或者写得模糊不清;把“鸦”字写少一点,多数写成“鸭”;把“夺”上面的“大”字写成“太”字;“志”写成“致”;“知”写成“之”;“奈”写成“耐”;“燕”写成“雁”;“凌”写成“临”;“绝”写成“决”;“览”写成“揽”;“众”写成“重”;“枯”上面加草字头;“曾”写成“层”;“会”写成“绘”;“小”写成“水”;等等。

2. 左右互搏拳。词语颠倒,如“泪落”写成“落泪”,“会当”写成“会登”或“登高”;语句颠倒,如将“无可奈何花落去”和“似曾相识燕归来”填写颠倒。

3. 偷梁换柱腿。古诗文题目和内容对不上号,如把“《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成“《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记忆提取错误,如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成“无可奈何花落去,小园香径独徘徊”等。

4. 掩耳盗铃功。学生被默写题激发内功,考场上写歌词、写内心、写成语、抄语段。

5. 移形换影法。答错位置,学生手动改题号;书写糟糕,模糊难辨;多加笔画、漏写笔画、多加字、漏写字;错写同音字。

(三)教学反思

1. 战略上重視多,战术上指导少。经常给学生强调:默写很重要,分数要全得到。但是如何做到全对,对中等以下的学生缺少具体指导。

2. 挂在口头多,真正落实少。日常教学中缺少对字词识记的有效指导。经常告诉学生,反复多记就记得牢。

3. 古诗文默写识记内容多,教学方式少。古诗文默写部分统编语文教材共75篇,六册语文书均有涉及,学生的识记量较之前大大增加,而现实生活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形式单一,缺少有效训练和指导。

4. 教师讲授多,学生体悟情感少。学生没掌握诗歌的含义、内容、情感,导致理解型默写写不对。

5. 书写规范性口头强调多,日常练习落实少。答题的规范性强调不到位,特别是改题号现象。

三、方法探索

(一)突破背诵关

1.我是背诵王。在小组内部轮流迎接其他组员的抽背,选优代表小组出战。

2. 小组对抗赛。将全部背诵内容进行分类,设置编号。班级小组两两对抗,抽选题号,小组成员接龙背诵,最熟练者胜出。

3. 熟记首句法。日常落实背诵时,强调标题、首句的记忆,避免考场紧张造成暂时性遗忘。

4. 掌握知识法。日常教学中渗透诗歌的基本分类和常识,比如律诗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对应位置,防止理解型默写题审题常识性失误。

(二)巧攻默写关

1. 分类整理,引起警惕

(1)同音字代替。由于平时读书背诵不认真,字音记住了而字形比较模糊,考试时,写不出了就用同音字代替。例如,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写成“蝉”。

(2)形似字误用。背诵过的诗文,只知道这个字的大致形状,默写时就用形似字代替。例如,把“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中的“候”写成“侯”,两个字非常相似,不认真辨析就容易出错。

(3)通假字用反。古诗文名句中常有通假字,学生由于记忆不牢,经常把通假字和本字用反。例如,把“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中的“直”写成“值”。

(4)常用字添足。部分学生在写字时,不严谨,总是多写一点或少写一画,造成错字。例如,不少学生总是把“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啄”字的右半部分写成“豕”,少写了一画,写成了错字。又如,有不少学生把“怀旧空吟闻笛赋”中“吟”字的右半部分写成“令”,多加一点,又写成了错别字。

2. 识记难字,多法并用

(1)拆分生难字,牢固掌握。对于古诗文中出现的一些生难字,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字的结构,帮助记忆。例如,“亵”字可把它拆分“衣”+“执”,多写几遍,牢固掌握。

(2)准确记意思,防止乱写。要学会理解诗句及易错字的意思。例如,“濯清涟而不妖”中的“涟”很多学生容易写成“莲”,只要理解了“清涟”是“清水”的意思,是三点水,不是草字头,出错的概率就大大降低。又如,有很多考生把“留取丹心照汗青”误写为“留取丹心照汉青”,就是对“汗青”这个词不理解造成的。

3. 趣味比赛,激发热情

(1)分类抠字填空法

例如:燕和雁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师生角色互换法

假如你是中考阅卷老师,请判断下列答案的正误,若有错,请改正。邀请全对的“小老师”,对易错字进行讲解分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角低。(脚)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白)

枯腾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藤)

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直)

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篱)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漢青。(汗)

乱花溅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渐)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阴)

海内存知己,天崖若比邻。(涯)

关关雎鸠,在河之州。(洲)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销)

(3)逆向出题测试法

给学生含义丰富的诗句,请学生设计理解型默写的题干,由全班选出最佳出题奖。

(三)突破书写关

不强求写得漂亮,但必须写得清楚。在短时间内达到“清楚”标准的技巧:

(1) 大小适中。

(2)笔画到位。横平竖直,不写草书。

(3)保持距离。两字之间忌手拉手、肩并肩。

(4)选好笔芯。笔芯有0.38毫米、0.5毫米、0.7毫米、1.0毫米等几种,中考答题卡的主观题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这样写出来的字粗细合适,扫描到电脑上比较清楚,便于网上阅卷。

总之,强化日常,有效训练,指导到位。加强对运用型背诵默写的训练,注重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和迁移,基础扎实,方能远行。

◇责任编辑 晏祥辉◇

猜你喜欢

错字分值古诗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第15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五人操成套难度动作分析
小小纠错王
错字惹祸
错字在身边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
错字消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