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师生职业情绪智力的标准及培养策略探析

2021-06-28琰,余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幼师智力幼儿教师

张 琰,余 营

(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江苏 徐州 221004)

目前,有关幼儿教师(简称:幼师)发展的研究提到,幼师群体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主要表现为个人职业成就感低、职业负荷与压力感受大、情绪耗竭感强烈[1-2]。媒体频繁报道“幼师虐童事件”[3],幼儿教师负面情绪激烈并失控,进而对幼儿实施暴力态度和行为,似乎是幼儿教师心理内在欲望的外界表达。有研究从影响个体职业效能发挥的心理因素——情绪智力角度进行剖析,指出幼儿教师个人因素中的情绪智力与职业压力中的工作难度与挑战、管理制度与职业发展、工作强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4]。幼儿教师情绪智力与其工作投入、工作绩效、幼儿情绪理解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也表明[5-6],幼儿教师情绪智力水平越高,以上各项状况越趋向良好。与以上情况相对应的是“高情商幼师培训”逐渐成为幼师培训市场的热门活动,相关资料报道:大部分培训内容包括如何解决家校冲突、如何管理愤怒情绪、如何提高幼儿的自信自控等,内容虽然实用,但比较零散,缺乏情绪智力理论的系统指导。

在职业情境下,针对幼师的情绪智力指标或培养标准方面,鲜有学者对其与一般情绪智力的内涵进行区分。在缺乏培养标准的背景下,更多的是关于培养策略的研究,这一现象显得有些本末倒置。本文试图通过梳理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脉络,寻找针对幼师生在职业状态下的情绪智力内涵和维度,探索幼师生职业情绪智力的培养标准和策略,以期通过提高在校幼师生的职业情绪智力水平来促进其职业成熟度的发展。

一、情绪智力的定义

20 世纪9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Salovey 和Mayer 首次提出“情绪智力”理论,他们把情绪智力看作是个体准确、有效地加工情绪信息的能力集合,认为“情绪智力是觉知和表达情绪、情绪促进思维,理解和分析情绪以及调控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4]。Goleman将情绪智力界定为五个方面:(1)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2)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3)自我激励的能力;(4)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5)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Bar-on 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有效应对环境要求的一系列情绪的社会的知识和能力,包含四个维度,分别是个体内维度、人际维度、压力管理维度、适应性维度和一般心境维度[4]。

为了推动情绪智力理论与实证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陈猛和车宏生等对情绪智力理论进行整合[7],发现不同情绪智力理论模型皆包含着“对情绪的感知、理解和运用”这些共同的要素。这对幼师生的情绪智力培养提供了重要参考。情绪感知即对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觉察、知觉、辨识;情绪理解表示将情绪整合入思维,评估、分析与推断自己或他人的情绪;情绪运用则是在感知与理解情绪之后对情绪进行反思性管理,包括情绪的耐受、容纳或控制,情绪的言说与表达、情绪的压力管理与调节。

二、幼师职业情绪智力标准

本文中“职业情绪智力”的概念是根据情绪智力概念提出,即个体在职业环境中感知和理解自己及他人的情绪,控制与调节情绪,运用情绪促进思维,妥善处理人际关系,使工作效能发挥到最佳的能力。根据以上对主流情绪智力理论的整合,我们提出,幼儿教师职业情绪智力的标准应该包括在幼教职业情境中,幼儿教师调节自己的情绪智力系统,在应对其主要工作对象时(如幼儿、家长、同事、上级等人群)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感知、理解及运用能力。如上文所述,情绪运用能力又包括情绪控制、情绪表达、情绪调节三个主要成分。因此,幼儿教师职业情绪智力的标准模型用下图表示(图1)。

图1 幼师职业情绪智力标准模型

该图可以被描述为:在幼儿园职业情境中,幼儿教师在面对某一具体职业情境或具体工作对象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感知、情绪理解、情绪控制、情绪表达以及情绪调节的能力。举例来说,一名幼儿教师在面对某些特定工作情境和工作对象时,如屡次挑战规则的幼儿、与自己教育理念相异的家长、对自己有竞争敌意的同事、需要对上级表达改革性的班级管理意见等,这名幼儿教师的职业情绪智力,即他(她)对工作对象和情境的情绪感知、理解、运用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项工作是否能够顺利开展。

探讨职业情绪智力的标准,首先要考虑情绪智力每一种成分的具体内容,例如,“情绪感知能力”具体指什么?它包括对自我情绪的觉知、命名、确认能力,对他人情绪的辨别区分能力或对面部表情、非言语信息的敏感性等。其次,要把这些具体内容与幼师典型职业情境进行结合,才能体现职业情绪智力与一般情绪智力的不同,如“如何理解幼儿的撒谎行为”,幼师要学会理解(分辨)“希望获得赞赏”“害怕惩罚”与“把幻想当成现实”等撒谎行为的区别,这要求幼师除了具备一般的共情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功底。

(一)情绪感知能力的标准

情绪感知能力是情绪智力的开端。情绪感知能力包括对自己情绪和感受的觉察和辨识能力。其次,情绪感知能力还包括对他人情绪的觉察和识别,通过对声音、语调、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言语和非言语信息去判断他人的情绪和感受,它属于社交智力,是个体心智化的表现,也是共情他人的基础。因此,作为幼师,不仅需要去深入识别自己常见的情绪模式,还要能够通过情绪线索准确觉察职业情境对象的情绪。

(二)情绪理解能力的标准

情绪理解能力包括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状态的归因、解释和推测能力。被理解意味着被看见、被接纳,准确地情绪理解是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合适的情绪反应的前提。幼师要做到准确理解自身和工作对象的情绪,才能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并与工作对象建立深入的关系。因此,幼师首先要具备情绪体验知识,以此作为基础去推己及人;其次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归因模式,并能够做到在偏离客观现实时对其进行适当校正。

(三)情绪控制能力的标准

情绪控制能力是指情绪容纳、耐受和情绪整合的能力。要注意的是,情绪控制不是指情绪克制或压抑,而是对负面情绪的接纳和抱持能力。

情绪控制能力与个体早期大脑功能的发展有关。心理学家比昂提出[8],婴儿内部的混乱的情绪与冲动,无法被思考的、无意义的碎片化体验,将被母亲接收并加以调和,转化为婴儿可辨识与接受的形式,再交回给婴儿,这个过程称为“涵容(containing)”过程。婴儿混乱冲动的情绪通过不断地被母亲“涵容”,才能发展出理解和耐受情绪的能力,逐渐发展出自我涵容的功能。例如某幼教被激惹后而做出虐待幼儿的举动,显然是该幼儿教师无法容纳自身强烈的负面情绪、情绪控制能力不足而导致的。因此,幼师需要具备情绪涵容能力,提高负面情绪耐受力,不仅包容自己的情绪,还要做到涵容工作对象的负面情绪。

(四)情绪表达能力的标准

情绪表达能力是指个体能感受并辨别出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能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描述,能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用恰当的方式加以表达或调节。情绪表达是个人获得需求满足的基本方式,帮助我们与人建立连接与关系。但学校教育中鲜少包括情绪表达,甚至认为情绪表达意味着危险的自我暴露。面对自己的情绪情感,学生们不会说、不敢说,或者情绪表达失控。幼师应该具备用语言来准确表达情绪与需求的能力,在特定的压力情境下,面对工作对象时,能够内外一致,语言得体,情绪适切,既能够对他人表达共情与协商,又能够兼顾自身的需要与期望,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

(五)情绪调节能力的标准

情绪调节是指人们改变情绪反应所使用的策略,这个策略包括增强、维持和降低某种情绪反应或情绪反应的组合。可见,情绪调节能力不是指消除情绪的能力,而是增强和维持积极情绪,降低消极情绪的能力。作为幼教工作者,主要工作对象是幼儿,教师的情绪健康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健康,因此,幼师要具备自我情绪监控的意识,在负面情绪即将出现或影响工作过程时,能够运用一定策略去降低消极情绪反应,使之有渠道消解和转化;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注意维持积极情绪,利用积极情绪促进思维,为工作过程注入活力。

三、幼师生职业情绪智力培养途径与策略

(一)训练情绪感知能力

在对幼师生的情绪感知能力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掌握必要的情绪知识。了解基本情绪(喜怒哀惧)和复杂情绪(如焦虑、嫉妒、内疚、羞耻等)的分类,知晓情绪背后的心理需求以及躯体反应。例如,悲伤情绪的背后是社会联结的需要,常见的躯体反应包括压抑、哭泣感、胸闷等。针对工作对象的不同年龄段,掌握发展心理学中关于情绪特点的知识,关注幼儿表达情绪的方式与成人情绪表达方式间的差异。二是了解在幼师工作情境中,常见的情绪种类有哪些,并觉察和寻找自己经常出现的情绪种类与情绪模式。例如面对幼儿时会有烦躁、生气、困惑等情绪;面对同事时可能会有欣赏、嫉妒、愤怒等情绪,面对上级时可能会有紧张、害怕等。三是学会从身体感受层面去辨识自己的情绪。通过身体部位扫描、注意力和呼吸练习,觉察和判断当下的情绪感受。四是把注意力从自身转向他人,关注他人情绪线索,判断其情绪与感受。在培养方式方面,通过开设情绪智力相关课程,传授情绪智力理论知识。征集幼师生实习期间典型的职业情境案例故事,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讨论、心理测验等方式,加深幼师生对情绪智力以及幼儿园职业情境中情绪觉察理论的理解。

(二)扩展情绪理解能力

扩展幼师生的情绪理解能力可以通过三条途径:一是积累充分的情绪体验知识。人类的感受和经验是共通的,积累充分的情绪体验知识,可以扩展对他人情绪的知觉范围与理解深度。通过拓展自己的生活面,加深自己对社会和人性的体会,比如丰富兴趣爱好,涉猎文学作品,阅读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文章等。二是了解自己的情绪归因倾向。如果自身具备某种品质、信念或情绪,我们也容易推测他人具有和我们同样的特点、想法和感受,即把属于自己的部分投射到他人身上,如此便容易造成误解。例如当某一幼儿教师常把错误归结为自己的原因,并常常产生内疚情绪,她便会认为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同事身上时,同事也应该感到内疚,但当她发现对方并没有内疚情绪时,她会比较难以理解。因此我们需要深入认识自己的情绪投射和归因特点,看到个体间的差异。三是学会在职业情境中观察工作对象。尽量客观地“推己及人”,把注意力从自身转移到对方身上,试着描述观察到的客观情况,然后基于情绪知识并根据自己在当时场景可能的体验和反应进行情绪推断。做到客观不那么容易,特别是当对方的年龄、性别、经济、文化程度等与我们相去甚远的时候。例如面对作为主要养育者的祖父母,幼师可能无法理解他们的育儿观念。

(三)增强情绪控制能力

本文提出三种途径去增强幼师生的情绪控制能力。首先,看到负面情绪的意义与功能。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不鼓励情绪表达,特别是负面情绪,因此我们成长中很少有直面负面情绪的经验,对于负面情绪,通常的处理方式是回避或自我否定,从而带来因负面情绪积压的恶性循环。实际上,负面情绪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留存下来的适应性因素,例如愤怒、焦虑、恐惧都有保护个体远离危险或伤害的功能。其次,疗愈自己的“内在创伤”。看到自己负面情绪的背后隐含着何种想法,尝试接纳自己的感受。当经常陷入某种负面情绪模式时,可以通过求助专业人员,帮助自己探究深层心理的渴望和需要。第三,看到他人内在的需要。避免主观臆断和先入为主,不急于评判他人,看到他人行为或情绪背后包含着哪些期待,尝试理解他人,接纳对方的状态。

(四)提高情绪表达能力

提高情绪表达能力的第一步要学会澄清内心的情绪与需求。例如你与同事在竞争进修名额中胜出,面对同事的不满与嫉妒时,你需要看到自我提升的渴望,并希望得到同事的理解与尊重。第二步要明确双方的界限,并为自己的部分负责。所谓界限包括生理、空间、情绪、想法、价值观等许多方面。在上面的例子中,当事人应该明确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如被排斥与贬低、委屈、生气等感受。第三步要学会“我”表达:先对事实做客观的陈述,然后表示出自己的感受和所受到的影响,最后要表达出自己的希望,例如“当这件事发生的时候,我感到被排斥和不被尊重,因此有点委屈和生气,这也影响到我们工作上的团结合作,希望我们以后相互尊重,不再为这件事情纠结”。

情绪表达需要练习与体验,学校可以开展情绪表达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活动体验、角色扮演、行为训练、自省日记分析等方式,训练与提高幼师学生情绪表达的能力。此外,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尚在发展中的幼儿来说,帮助他们表达情绪是幼儿教师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之一。幼教应掌握帮助儿童情绪表达的技巧和方法,通过必要的媒介帮助幼儿抒发内心感受,例如绘画、沙盘游戏技术等。学校可以为幼师生开设儿童心理辅导、游戏治疗等选修课,提高幼师生对幼儿情绪发展的认识水平与干预能力。

(五)培养情绪调节能力

幼师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策略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注重生理调节。生理与情绪息息相关,健康的躯体状态对保持良好的情绪不可或缺。情绪智力开始于自我理解与自我关爱,把自我照顾实践在每日生活中,是提高自我价值感的有效方法。我们鼓励学生平时要保持规律适量的运动、健康饮食和充足睡眠、定期体验、满足自己的感官需要等。第二,为情绪留出空间和时间,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消化方式。情绪有特定的产生与转化的规律,幼师生要学会利用情绪发展的规律,觉察自己的情绪模式,应用转移、宣泄或升华的方法疏导情绪。第三,努力建构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对情绪调节而言,精神上的、情感上的支持更为重要。个体在群体中体验到受尊重、被支持和理解,有利于引发正向情感和积极生命体验。幼师生要有意识地与关系密切的家人、朋友、同学、师长等人保持情感交流与沟通,构建属于自己的情感支持系统。

对于情绪调节能力较低,且严重影响到学习生活的幼师生而言,情绪困扰的背后折射出较为深层的心理发展问题,此类学生需要开展面对面的个体心理咨询。在个别咨询流派或技术中,以情绪改变为核心的情绪聚焦疗法(EFT)较为实用[9],可以帮助来访者接纳、表达和调节情绪,可以通过赋予情绪意义和转换情绪等策略来矫正情绪体验,增强自信、调节情绪和创造出新的意义。

猜你喜欢

幼师智力幼儿教师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男幼师荒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