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1-06-26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中心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爷爷情境能力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燕子矶中心小学 陈 林

生活情境法是将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用营造真实情境的办法引入课堂中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生活情境法可以发挥三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增进数学“学”与“用”的关系;二是构建“教”与“练”的关系;三是提高“数学”与“综合能力”的联系。教师首先应该主动转变理念,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方面,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兴趣和主动性,并提高学习的技巧和方法,还要获得独立思考和学习的思维和能力。

一、运用生活情境法激发兴趣

引入生活情境法,是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以兴趣为先导,让数学贴近学生的生活,营造一种“真实”的课堂环境,借助小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开展学习。

例如,在学习加法时,老师在教授基本的计算公式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商超”的小游戏。教师营造简单的商超收银台环境,布置若干文具、副食品、生活用品等并贴上价格,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每轮每组派出一名学生,交替扮演顾客和收银员进行比拼。扮演顾客的学生从老师准备的物品中选取两个结算价格,扮演收银员的学生要判断算出的价格是否正确。活动结束后,正确计算商品价格次数多的小组获胜。这样的方式,既利用了学生的“玩心”,让他们对计算学习“动心”,令他们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解决了学与用、教与练结合不紧密的问题,也通过模拟现实生活环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让他们认识到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有计算,培养日后使用计算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特别是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能够通过兴趣激发以及贴近生活情境的运用,消除他们对数学的畏惧心理。

二、运用生活情境法提高理解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学习,更是实践应用学习。课堂中老师需要通过优化课程,运用生活情境法,引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理关系,从而依靠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三、运用生活情境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教学需要通过一定的练习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老师需要认真设计练习题目,引入生活情境法,让学生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为出发点,开展练习探索。

比如,学习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时,老师可以在教授解简易方程基本技巧的基础上布置具有挑战性的练习作业,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结合生活实际问题进行深层思考。例如设计练习1:爸爸今年30岁,爷爷的年龄是爸爸的2倍,请问爷爷多少岁?这一练习是较为基础的,学生能够通过所学列出方程式:30×2=x,并计算得x=60。设计练习2:爸爸今年30岁,爷爷的年龄是爸爸的2倍,奶奶比爷爷小5岁,请问奶奶多少岁?这一练习难度增加,需要学生结合书本知识,经过思考得出方程式:30×2-5=y,并计算得出y=55。设计练习3:请结合你家人的实际年龄情况设计一道题目,让同学们算一算你爷爷的年龄。这是一种开放性的练习,让学生从计算中跳脱出来进行迁移性的思考,有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并懂得通过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综上,小学数学教学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应用、教学与练习、数学能力和综合能力之间的关系,运用生活情境法,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爷爷情境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冬爷爷
站着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爷爷说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