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柳”佳句意趣多

2021-06-24刘昌贵乙常青

课外语文·中 2021年4期
关键词:垂柳柳条柳枝

刘昌贵 乙常青

柳树婆娑袅娜,翠烟如织,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古往今来写柳的妙诗佳句甚多。

以“柳”绘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杨巨源《城东早春》)

早春,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才”“半”,都暗示了“早”。诗人抓住“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幾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诗人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天气寒冷,百花尚未绽开,惟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以“柳”写惜别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

柳丝绵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故常借柳来表达不舍之情。折柳送别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故意不让它发青,而春风之所以不让柳条发青,是因为深知离别之苦,不忍心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诗人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放飞奇想的彩翼,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之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为诗人感情的化身。

以“柳”表春光易逝

——“楼外垂柳千万条,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朱淑真《送春》)

从风飘柳絮的景象看,词中所写,当是暮春烟柳,而非细叶新裁的仲春嫩柳,这样方与送春之旨吻合。杨柳依依的形象和折柳送别的风习使人们从柳条想到送别,原很自然;但从“垂柳千万条”想到它“欲系青春”,却是女词人的独特感受。从“送”到“系”,虽只在一转换之间,却包含了想象的飞跃,进一步写出了柳的缱绻多情。那千万缕随风荡漾的柳丝,像是千万缕柔曼的情思,力图挽住春天。然而“少住春还去”,春毕竟是留不住的。抒写了对春光易逝的感叹。

以“柳”达乡愁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高楼”,指咸阳城西楼,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蒹葭”,即芦荻(蒹,荻;葭,芦),表思念心绪;“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指代诗人在江南的故乡。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向南望去,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居然略类江南。万里之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瞬,“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情怀落笔即出,意远而势雄。

以“柳”抒对景物的热爱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杨万里《新柳》)

原来柳条是蘸不到水的,之所以远望它那样长,是因为水中柳影把它“引伸”的缘故。这真是对事物的妙悟。试想,垂柳将及水面,微风吹动,柳枝轻扬,水上水下连成一片,该是多么优美的一幅画面!一个“引”字,就把柳影,也即新柳,把整个画面都写活了。诗句活泼、新颖,洋溢着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情。

以“柳”状美女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韦庄《女冠子》)

你依旧还是那么美丽、可爱,像从前一样面若桃花,频频低垂的眼睑,弯弯的柳叶眉。柳枝纤细苗条,柳叶瘦长微翘,这都和美女的身体、眉毛特征相吻合,因而古人常以柳作为美女的写照。以柳叶比喻女子漂亮的眉毛,极有特点,以至成了人们赞美女子容貌的习惯用语。

猜你喜欢

垂柳柳条柳枝
夏日柳条
柳枝上的春天
柳枝柳枝 变变变
垂柳
生命力
生命力
拔河
垂柳
垂柳在钓什么?
垂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