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辅诊系统在中医护理门诊中的开发与应用

2021-06-22敬,唐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医护门诊护理人员

张 敬,唐 玲

(1.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北京,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护理部,北京,100078)

随着现代化医疗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人们对疾病预防、治疗和护理的需求日益提高,中医护理以整体观和辨证施护为特色,在疾病的预防保健方面发挥着独特优势,中医特色护理门诊也因护理服务范围的拓宽而诞生[1]。周幼文等[2]对312例门诊就诊对象进行中医特色护理门诊的社会需求调查,其中88.3%的调查对象认为医院有必要设立中医特色护理门诊来满足就医需求。近年多家中医医院也在积极开展中医护理门诊的建设工作,随着就诊患者的数量和需求增加,探索并建立更加高效、便捷的中医护理门诊就诊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理念应运而生。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支持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应用,提升基层中医诊疗服务能力[3]。互联网与医疗卫生行业的跨界融合为现代中医护理门诊的管理提供了新的契机。为了实现中医护理门诊科学化信息化管理,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本院设计并建立了智能辅诊系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智能辅诊系统工作流程

智能辅诊系统工作流程见图1。

图1 智能辅诊系统工作流程图

2 智能辅诊系统医护患服务端口

2.1 医护端

医生和护理人员通过医护端实现病案管理、辨证施护、治疗管理、效果评估四方面内容。

2.1.1 病案管理:智能辅诊系统对患者的病案信息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基本信息、病历信息等内容,病案可由护理人员手动录入,也可由患者扫码自主提交。

2.1.2 辨证施护:①底层支撑:智能辅诊系统已收录所有中医古籍文献资料,包含《本草纲目》《黄帝内经》《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条辨》《伤寒治例》《经络图说》等80多册文献,共计15000多种经方,涵盖常见急症、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9类病种共计上千种病症。为护理人员的中医学习、辨证施护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②患者诊断:根据患者提交的主诉信息,识别录入病症信息,通过系统采集舌苔图片、预留脉诊传导接口,医护人员能够结合智能辅诊推荐的治疗方案,最终选定最优中医护理治疗方案。③优势病种护理诊疗方案:针对中医优势病种制定完整的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包含从治疗过程到护理计划、护理预警、效果跟进评估完整体系。④智能辅诊:结合医院已有的病历库,对患者的基本特征、主诉信息、既往史、现病史、过敏史等信息进行综合智能分析后,推荐出最优诊护方案。护理人员可把推荐结果作为参考,也可在推荐方案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改进。⑤评估单自动匹配:系统根据患者的主诉信息及病史采集,自动匹配信息生成所需的评估单,避免繁琐的填表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⑥医患交互:护理人员可与患者进行护理相关的互动,如患者可在系统上留言诊疗体会,来交流治疗病情,记录病程,患者在治疗后可自主进行效果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医护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医护人员也可通过系统向患者推送健康宣教等。

2.1.3 治疗管理:一是管理患者预约的治疗信息,可确认签到、录入治疗过程信息等。二是结合病历库进行大数据分析,对中医18项护理技术治疗风险进行评估预警。

2.1.4 效果评估:管理患者提交的效果评价,与以往的治疗历程进行对比,以评估治疗效果。

2.2 患者端

患者可根据已确诊的治疗方案,在微信客户端进行自主预约时间、床位、护士等,预约成功后系统将通知护理人员。患者可在客户端查看护理人员或系统根据患者诊断结果所推送的健康宣教相关内容。在微信上患者还可查看就诊病历以及病例详情,实现诊疗透明化。

2.3 管理后台

在智能辅诊系统的后台可进行护理人员排班、统计分析、系统维护、资源监控的操作。

3 系统使用情况

现阶段,医院智能辅诊系统在有需要开展手法排乳的患者中应用较多。2017年8月—2020年7月,用户量为9043人,访问量达111043人次,全部预约订单达29504次,患者满意度高。智能辅诊系统的应用方便了患者提前预约床位,减少了就诊等待时间。

4 讨论

4.1 中医护理的发展正在经历信息化变革

过去存在中医基础薄弱、数据不共享、护患沟通不畅、医护不协同、结果不可测评等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如今能够实现大数据智能诊断、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制定、医护患交互跟踪、结果可测评,未来还将继续朝着健康管理模式的创新、网约平台的建立、护理周边产业的开发以及数据中心的开放的方向发展。

4.2 “互联网+”中医护理门诊是能够满足患者多元化需求的高级护理实践

中医护理门诊的建立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级护理实践,其开设能够满足患者多元化的健康需求,扩展护理工作范围与职责,提升护理专业化水平。许秋群等[4]研究显示,开设中医护理门诊能够满足患者方便就诊的需求,患者的满意度达到97%,同时丰富了专科护理内涵,提升中医护理服务能力。由此可见开设中医特色护理门诊不仅可以减轻门诊医生的压力,还可提高患者对中医护理知识的认识、认同,满足患者多元化的需求。中医护理门诊以中医独特的思维模式,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制定个性化中医健康管理档案,合理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减轻各种疾病所致的不适,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5]。

4.3 智能辅诊系统为中医护理门诊提供信息化支撑平台

智能辅诊系统的建立符合加快中医护理门诊信息化建设,实现中医护理门诊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中医护理门诊服务模式的发展方向。智能辅诊系统的应用进一步简化了流程,增加了数据共享,促进了医护患三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从大数据智能诊断、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医患交互跟踪、结果评估分析四个方面对中医护理门诊信息系统进行深入建设,从而提升了中医护理门诊的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医护门诊护理人员
医护一体化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中护理干预效果
门诊支付之变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抗疫医护共赴樱花之约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破茧而生 近代中国女西医护的养成之路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