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

2021-06-21陈丽卿

教育界·中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民间美术资源小学美术教学应用

陈丽卿

【摘要】现阶段,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养成较为良好的审美情操,让学生拥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建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价值观点。为了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当对自身的教学方式以及审美条件不断完善和提高,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适当引入民间美术的相关资源,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掌握美术学习的真正内涵,而且也可以使这些有趣的民间美术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注重民间美术资源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影响,利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整体质量,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能力。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随后提出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策略,以供相关人士交流与参考。

【关键词】民间美术资源;小学美术教学;应用;研究

事实上,美术并不仅仅是一门小学的学科,它更是一种人文的艺术。美术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美术和民族性的人文发展。小学时期,作为学生美术以及审美情趣启蒙的阶段,应当注重将民间美术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使学生拥有较为丰富的民族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以多元化、多角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学生在学习美术创作的同时,也要建立较为良好的审美观点和价值观点,以完成自身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真正意义上提升自身的学识和修养。

一、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间美术资源,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较为璀璨的文化结晶和瑰宝,而且民间美术资源的历史发展非常悠久[1]。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将民间美术资源进行整合,这将会对学生起到非常大的帮助。民间美术资源的显著特征,就是丰富多彩。这样新鲜有趣的民间美术资源,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好奇心理,进而对美术的学习和创作都产生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将民族特色鲜明的美术资源和美术教学进行科学有机的结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和探索中,这对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满足学生对美术趣味性的追求和向往。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民间美术资源,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于艺术审美的一种感知。这种资源与其他形式的美术作品相比,有着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在艺术形象方面,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也更加直观易懂。民间美术资源由于其特有的丰富性和传统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跟随教师的脚步,启迪自身的审美观点[2]。通过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开发和整合,利用这种鲜明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较好的艺术感知能力,充分理解并且体会到民间艺术所拥有的独特魅力。这种独特的魅力,可以引发学生对美术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如此一来,学生的审美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而且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强,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民间美术资源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在材料的选择方面也较为广泛。比如常见的布偶制作、剪纸艺术和泥人创作等,这些表现形式在学生的生活中也较为常见[3]。所以,民间美术资源对于学生来说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民间美术资源,能够让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和积极。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或者观看视频,可以达到互相探讨、互相交流以及合作创新的目的。对学生进行信息化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素质,为其日后深入学习美术相关的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能够达到更加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对艺术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也可以使他们在学习方面得到更加有益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课堂质量和效率。

二、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民间美术鉴赏能力

民间美术资源之所以能够得到人们广泛的认可,并且流传至今,这主要在于民间美术资源有非常多的优秀作品,这些民间美术作品的出现和发展,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变迁和发展的过程。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重对学生民间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民间美术作品相关的创造背景和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故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4]。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更加充分地体会到民间美术所独有的魅力和创作的情感,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兴趣,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对一些民间美术作品进行探析和欣赏,进而提升审美能力和情感共鸣。比如在学习《多彩的剪纸》这一課程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较为知名和有趣的剪纸作品,利用多媒体先进教学形式,让学生了解民间艺人在剪纸过程中所要具备和拥有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对于剪纸艺术就会有初步的了解,进而逐步加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

(二)合理引入民间美术资源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仅仅是单一地对学生分享美术资源,并不能够很好地达到启迪学生学习的目的,也无法发挥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真正意义和作用。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当下的教学实况,合理地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引入,通过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兴趣进行了解和分析,组织学生有秩序地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参观和浏览活动[5]。或者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邀请一些当地的民间艺人来到学校进行适当的表演和展示,或者进行资源的普及讲座,引导学生了解民间艺术,掌握美术知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整体质量。比如在对《陶瓷》这一课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一些学生无法理解陶瓷的真正概念,缺乏充足的实践材料,教师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教学。因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的参观和考察,以一种较为近距离的方式了解陶瓷的整体制作过程,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制作。这种教学形式与传统的课堂授课相比,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提高学生的民间美术实践能力

事实上,学校对学生进行美术能力的培养,并不单一地是让学生通过考试或者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更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将学到的相关知识转化成实践和操作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引入的过程中,也应当适时地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尝试进行民间艺术创作,提高学生的民间美术实践能力。这主要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民间美术创作比赛或者是讲座的形式来实现[6]。在学生比赛的过程中,通过竞争的模式,彼此之间互相学习和探讨,培养学生良性竞争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比赛之后,教师将一些较为优秀和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公开的展示。这样一来,得到鼓励的学生就会树立起更加强大的自信心,而没有得到展示的同学就会不断地努力,达到更高的目标。通过竞赛,学生之间能够深入交流,促进生生之间融洽相处,也实现了师生双向互动,这有利于学生构建一个更好的知识体系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辩证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升,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十分有益的。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民间美术的创作中,比如在学习彩泥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一些民间泥人制作的视频在课堂上展示出来,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和特征进行适当的创作,然后再定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集中的展示和讲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作品并不一定要严格按照视频中的模样做出来,也不一定要求学生制作得十分精良和优美。这个过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创作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动手和操作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民间美术资源与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共享,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并没有具备完全的独立思考能力,他们往往是被动地接受一些知识灌输,而且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充满着较为强烈的好奇心理,所以小学阶段的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教学作用和教育意义,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适当、合理地对民间美术资源进行利用和整合,就可以使得小学美术课堂的效率和质量都得到提升,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较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建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价值观点,可以为其日后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艺.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研究[J].新纪实·学校体音美,2019,02(06):1.

[2]陈伟.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9,03(04):148-149.

[3]何秋艳.壮族民间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18(13):138.

猜你喜欢

民间美术资源小学美术教学应用
小学美术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