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感督导护士主导的监督机制在武汉方舱医院医务人员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

2021-06-18李小红张丽艳陶品月莫园园卢舒雨黄惠桥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11期
关键词:污染区院感方舱

李小红,张丽艳,陶品月,梁 榕,莫园园,卢舒雨,陈 林,黄惠桥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广西 南宁 53000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型传染性疾病,主要经飞沫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1-2],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传染性强的特点[3-4],已对全球性的健康构成威胁。方舱医院是指由一系列具有不同医疗或技术保障功能,能早期实施救治的方舱组合而成的临时医院[5-6]。为解决患者收治问题,有效控制疫情,我国首次将方舱医院用于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7]。医院感染是新冠肺炎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威胁医务人员的健康,关乎疫情防控的成败[8-9]。有学者报道,早期138例新冠肺炎患者中,57例(41.3%)考虑为医院感染,包括17例(12.3%)患者和40例(29.0%)医务人员[10]。由于方舱医院用于传染病疫情防控尚无前期经验借鉴,为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医院创新建立了院感督导护士主导的院感防控监督机制,监督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过程,优化医院布局,完善相关制度流程等,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介绍如下。

1 设置院感督导护士

武昌方舱医院由武汉洪山体育馆改建而成,是首批建设及收治患者的方舱医院之一,设置病床748张。舱内分为A、B、C区,每个区域独立运行,配置必要的医疗设施和药品。每50张病床为1个医疗单元,每个单元配备4名医生、12名护士。医疗团队采取“国家队+武汉地方队”的方式组合,全院共有来自全国多个省市及武汉当地的15支医疗队,共计868名医务人员。

方舱医院运行初期尚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医院层面,存在硬件条件有限、院内区域划分尚不明确、制度流程不细致、设施设备配备未完善等问题;医务人员层面,因来自多个省市,每天出入方舱医务人员流量大,人员构成复杂,院感防控知识掌握水平参差不齐;患者层面,存在基数大、对疾病有不同程度的恐慌等问题。医院、医务人员和患者三方面的问题综合交织,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为保证院感防控工作有序开展,武昌方舱医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院感防控工作小组,专门设置院感督导护士,主要职能是监督医务人员防护过程及防护质量。其中A区院感督导工作由作者领队的第二批广西援鄂医疗队负责,所有院感督导护士均由该医疗队护士担任。

院感督导护士资质要求:5年及以上工作经历;优先选择在原工作单位为院感护士,来自传染科或呼吸科的护士担任。A、B、C区各设组长1名。院感督导护士单独排班,不参与临床护理工作,上岗前给予统一培训并考核,保证监督质量的同质化。

2 以院感督导护士为主导,开展院感防控工作

明确院感督导护士岗位职责,发挥监督职能规范的医务人员出舱流程:从污染区依次通过污染缓冲区、潜在污染区、半污染区,按照脱防护服流程进行手消毒,脱掉防护服及防护用具(隔离衣、防护面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口罩、鞋套、帽子),进入清洁缓冲区戴上清洁口罩后由清洁区离开。每日出舱医务人员150~200人次,院感督导护士分为A、B 2个岗位,A负责监督清洁缓冲区医务人员出舱防护过程,B负责监督潜在污染区、半污染区医务人员出舱防护过程(潜在污染区、半污染区共同设置在一个大的房间内),见图1。院感督导护士B岗位职责,实行4 h工作制,着装要求:戴帽子→戴N95口罩→穿隔离衣→穿鞋套→穿防护服→戴手套(第1层)→戴护目镜→戴防护面屏→穿隔离服(外层)→戴手套(第2层)→戴手套(第3层)→穿鞋套(外层)。工作内容及流程见图3。

图3 B岗院感督导护士工作流程图

图1 医务人员出舱及脱防护服流程

2.1.1院感督导护士A岗位 实行6 h工作制,着装要求:戴帽子→戴N95口罩→穿隔离衣→穿鞋套。工作内容及流程见图2。

图2 院感督导护士A工作流程图

立足监督岗位,开展院感防控工作,院感督导护士每日召开小组会议,针对当日监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中分析讨论并协助院感防控小组落实整改。

明确医院区域划分,方舱医院运行之初,虽满足了“三区两通道”的基本要求(三区: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两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患者通道),但各区域划分的具体界限及各类警示标识的设置还需完善。院感督导护士明确界定院内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区域(表1),并在院内醒目位置张贴公示,各区交界处设置醒目警示标志,指导医务人员按规范流程出舱。

表1 方舱医院院感区域划分标准

2.1.2完善院感防控制度,规范操作流程 方舱医院运行之初,只有较粗略的感控规范及流程,细节不够完善,给医务人员防护措施的落实造成困扰,而建立合理的院感控制流程,能使院感防控工作科学、规范[11]。院感督导护士协助院感管理委员会根据方舱医院布局,严格按照《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等[12-13]文件要求,制定《入舱及出舱通道设置规范》《医护及工勤人员个人防护分级标准》《环境清洁与消毒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置规范》《穿脱防护服规范步骤》《意外职业暴露的处置流程》及《方舱工作人员出现疑似感染症状的处置流程》等管理规定,将各项规范、流程张贴在显眼的公共区域,方便医务人员查看、学习。本研究团队前期对方舱医院临床一线工作的护士进行的工作压力情况调查研究发现,压力负荷处于中等水平,压力的主要来源有被感染风险、防护用品紧张、防护用品带来的不适等。针对这种情况,院感督导护士在监督过程中给予重点指导,提供心理疏导,合理设置班次及轮换制度,防止医务人员过度劳累,保证防护质量。

2.1.3开展防控知识培训 研究显示,院感知识培训能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14-15]。方舱医院医务人员来自多个不同省市,人员构成复杂,院感防控知识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安保及保洁等非医学专业出身人员,防护意识欠缺,感染风险更高。院感督导护士协助院感防控小组开展同质化院感防控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感染防控相关制度、规范及流程,针对不同岗位设定培训内容,所有医务人员考核通过后才能上岗,针对安保及保洁人员等高危人群,给予反复多次培训,重点监督。

3 取得成效

3.1建立了一套科学、可行的院感防控监督机制,积累了传染病疫情防控的管理经验 通过反复的实践探索,明确了院感督导护士人员设置标准,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内容及流程,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在武昌方舱医院中应用良好,并在武汉其他方舱医院中得到推广使用。作为首次在重大传染病疫情中启动方舱医院,在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监督中摸索出一套医院应对传染病疫情的管理经验,制定了院感区域划分标准,传染病防控操作规范、防护流程,以及医务人员培训策略,积累了传染病疫情防控管理经验,为医院管理者今后应对传染病疫情提供了借鉴经验。

3.2保障了医务人员人身安全 各项传染病防控操作规范、防护流程的制定和执行对医务人员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该机制在医务人员传染病疫情个人防护过程中发挥了监督作用,保护了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在武昌方舱医院运行中,累计监督医务人员共计6 000余人次,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的最终目标。

3.3有效应对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截至2020年3月10日武汉方舱医院整体休舱,武昌方舱医院累计收治患者1 124例,累计治愈出院833例,转院291例,无一例死亡及二次返院病例。

综上所述,院感督导护士主导的监督机制在方舱医院新冠肺炎医院感染防控中保证了医务人员健康安全,制定了医院区域划分标准,传染病防控操作规范、防护流程,以及医务人员培训策略等,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用效果良好,有较好的借鉴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污染区院感方舱
浅谈传染病医院给排水设计
方舱日记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病区通风空调方案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 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郑州市不同污染区主要绿化树种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能力研究
污染区环境质量监测的报告分析
院感控制 进入大数据时代
一种整体式垂直扩展方舱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