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讲课在小儿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

2021-06-18蒋林峻晏林华瞿向阳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11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实习生骨科

邬 均,蒋林峻,晏林华,刘 星,李 明,瞿向阳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两江院区骨科/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1122)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到临床实践的关键阶段,是从医学生到临床医师角色转化的过渡阶段[1-4]。小儿骨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5]。小儿骨科学临床实习带教需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升临床思维[6-7]。本科在小儿骨科的临床带教中尝试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自2018年以来,在常规带教的基础上进行临床小讲课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以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为教学对象。排除标准:(1)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2)非本科实习学生;(3)没有完整的入科考核成绩、出科考核成绩等教学资料。

1.2教学实施

1.2.1师资遴选 本院儿外科教研室组织遴选师资,要求带教教师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有3年以上本专业工作经验,接受带教师资培训,通过试讲考核。

1.2.2授课方式 常规教学组按照教学要求开展临床实习教学活动,实习学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临床实习,包括病历书写、换药和石膏固定等实践操作,科室每周组织1次组织教学查房、小讲座等。

自2018年以来,本科在常规带教的基础上进行临床小讲课教学。临床小讲课采取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包括幻灯片讲解、床旁示教、模型演示、病例讨论等。带教教师在进行小讲课时,以现实病例的分析讲解为主,例如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结合模型讲解肱骨远端解剖学结构特点,分析儿童好发肱骨髁上骨折的理论依据及骨折移位特点,结合现实病例讲解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结合现实病例演示骨折手法复位技巧、石膏固定操作及手术技巧,并拓展讲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前沿性知识。在带教过程中,多向学生提出问题,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向教师提问题,增强师生互动,从而引导学生思考,遇到疑难问题主动看书、查阅资料,锻炼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最后由带教教师进行总结分析,把零乱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融汇贯通,演绎拓展[8-10]。

1.2.3教学评估 入科时对实习生进行理论考核,了解学生知识水平。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及调查问卷分析,理论考试题目由本科自建题库随机抽取,临床技能考核包括病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和方案制定)和石膏固定操作评分。

参照相关文献计调查问卷[11-12],调查问卷涉及教师态度、讲课形式、授课内容、学生能力提高等方面。对该问卷进行预试验,并计算其Cronbach′s α信度系数,邀请3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对问卷进行审阅,计算问卷总内容效度指数。完成带教后对实习生发放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填写,并当场有效回收。每项评分为1~10分,8~<10分为非常满意,5~<8分为满意,1~<5分为不满意。

2 结 果

本研究中,常规教学组纳入43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实习学生,其中2016年在本科实习的2011级实习生11名和2012级实习生14名,2017年于本科实习的2012级实习生9名和2013级实习生9名。小讲课教学组纳入36名实习学生,其中2018年在本科实习的2013级实习生16名和2014级实习生5名,2019年于本科实习的2014级实习生9名和2015级实习生6名。

2.1实习生对小讲课教学的反馈 实习生对小讲课教学的满意度为88.9%~100.0%。在小讲课时间安排、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查阅资料能力三方面分别有4(11.1%)、2(5.6%)、3位(8.3%)实习生不满意。见表1。

表1 实习生对小讲课教学的反馈[n=36,n(%)]

2.2两组实习生的理论考核成绩比较 小讲课教学组和常规教学组的入科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出科理论考核成绩均高于入科理论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讲课教学组的出科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常规教学组的出科理论考核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理论考核成绩分)

2.3两组实习生的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在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方案制订和石膏固定操作评分方面,小讲课教学组的成绩均高于常规教学组的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分)

3 讨 论

临床实习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在校教育的最后阶段,通过各个临床专业的临床实践,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增强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感性认识,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临床能力,提升临床思维,为独立承担临床实践工作的必经之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3-14]。在本研究中,通过临床带教,实习生的出科理论考核成绩得以提高,与入科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临床实习,学生巩固、提升了小儿骨科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了小儿骨科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的诊治原则。

既往常规带教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实习学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临床实习,包括病历书写、换药和石膏固定等实践操作,科室每周组织1次组织教学查房、小讲座等,学生缺乏临床实践意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难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学习效率不高[15-18]。因此,自2018年以来,本科在常规带教的基础上采取小讲课教学,与常规带教组相比,小讲课组学生的出科理论考核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均得以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专科体格检查、疾病诊治方案的制订和石膏固定操作等方面提升较为明显。小讲课教学内容合理,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和医学前沿研究,授课形式多样,提高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学生临床思维,加深了对儿童骨科常见疾病多发疾病诊治的认识,锻炼了临床实践能力。

本研究中,实习生对小讲课教学的满意度为88.9%~100.0%。小讲课前,通过严格的师资遴选和培训提升带教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通过科室集体备课、综合临床经验筛选临床病例,做好授课准备。通过形式多样的授课方式,结合现实病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满意度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师态度、授课形式、授课内容时效性、提升临床思维及促进师生沟通交流等方面均满意。满意度调查结合出科考核成绩表明小讲课教学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提升了实习生的综合素质,为其以后成为一名合格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8-10]。

本次满意度调查还发现,在小讲课时间安排、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查阅资料能力三方面满意度相对较低,非常满意仅为69.4%、77.8%和61.1%,而不满意分别为11.1%、5.6%和8.3%。这表明本科小讲课教学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后期教学中,需根据学生反馈意见不断调整,合理安排小讲课时间,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现场演示等方式提高学生查阅资料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实习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通过临床小讲课教学,可增强实习生对儿童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认识,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临床能力,提升其临床思维,增进带教教师和实习学生的交流,提升临床实习效果,值得临床教学借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根据教学效果及学生反馈意见不断调整,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实习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实习生骨科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浅谈心电图医学实习生带教体会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POSSUM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