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万计划”背景下统计学专业综合实践环节的优化与拓新

2021-06-15蔺杉刘秉辉

高教学刊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

蔺杉 刘秉辉

摘  要:在教育部以一流本科教育为基础实施“双万计划”的背景下,一流统计学专业建设应对标高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特别关注综合实践环节的布局与实施。文章针对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难题,优化了一套以“专业实训-学科竞赛-行业短课-精英集训”为核心的应用实践流程,规划了切实可行的统筹实施方案,拓新了综合实践的培养逻辑和结构层次,可用于相关专业借鉴推广。

关键词:“双万计划”;统计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1-0014-04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mplements the "Double Ten-thousand Plan" on the basis of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statistics major should be benchmarked with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in universities, and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layout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e in the professionally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 view of the common problems in personnel training for statistics undergraduates, this paper optimizes a set of applied practice process centered 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 discipline competition - industry short courses - elite training", makes a practical and feasible overall implementation plan, which develops the training logic and organizes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e well. Conclusively, it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and promotion of relevant majors.

Keywords: "Double Ten-thousand Plan"; statistics major; national standard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一、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与目标

2019年4月2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并于年末公布了首批建设点名单,标志着本科优秀人才培养在国家层面上开启了新的篇章。

在统计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1]的描述中,其培养目标着重强调了掌握基本理论方法、相关计算机技术、一定专门领域知识三个元素,并明确定位了分流培养理论研究和行业应用人才的导向思路。具体地,在实践教学培养环节上,特别提出了开展科技创新的要求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标。

基于多年的专业教学和学科建设经历,我们很清晰地发现,决定统计学本科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是否可以在营造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开展统计研究的兴趣,从而以实际问题为驱动,以真实数据案例为载体,以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为情节,通过导师团队的有效指导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技能和专业素养,进而实现方法或模型方面的理论突破与科技创新。从专业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的结构看,上述需求最恰当的满足方式即为专业的综合实践环节,原因有两个:一是时间比较规整,可以灵活设计并稳妥实施较为丰富和细致的工作任务,整体感和布局感较强,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显著提升;二是时段恰到好处,学生已经完成了學科基础课程、主干课程和部分系列课程的学习,学科的知识框架基本搭建完毕,无论是对统计学的认识、对方法和理论的理解,还是对数据思维的适应、对分析建模套路的掌握都已经有了较好的根基,在这个时候去开展综合训练很容易使学生融汇知识、贯通技能。因此,对于综合实践环节的优化与拓新建设成为了保证统计学本科专业培养质量、进而达成国标要求的重中之重。

二、统计学专业学生综合实践环节目前的困境

事实上,各开办统计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在其培养方案中均规划了综合实践环节或者专业实习。尽管名目略有差异,但内容上大同小异,均希望由此实现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共同问题,其中包括:

第一,课程体系与综合实践环节结合得不理想。在国内,由于统计学科源自于数学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直至2011年方始成为一级学科,因此多数统计学专业仍然按照数学类分支在进行培养,即重视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的讲授,弱化了对于数据分析技术的培养和实践。在课程安排上,前三个学期主要学习数学基础课,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学习统计学基础课,从第六学期才开始学习统计学主干课程,第七学期仍然在选修专业系列课程。这就导致了课程学习与实习、求职相互冲突,大大影响了综合实践的开展,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第二,专业实习组织和效果不理想。一般地,专业培养方案中均设有专业实习的项目,匹配4-6学分。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学分往往简单地通过听听报告、写写笔记就能够获得,或者在某个实习单位做做报表、整理整理数据,开个实习证明草率了事,完全没有达到专业实践要求的目标和效果。即便真的接触到了数据分析业务,也很难完整地经历或尝试从发觉现象、凝练问题、搜集数据、描述分析、统计建模、决策研讨到结论方案的每一个程序和细节。综合能力的培养成为一纸空谈。

第三,专业实践资源配置不理想。指导团队是否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是否从实际问题的角度看待数据和方法?实践平台是否拥有足够的数据案例资源,是否可以充分涵盖复杂数据与大数据?实践活动的组织是否具有层次清晰的逻辑指向,是否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能力的成长和素质的提升?实践成果是否有创新和累积,是否能够对学生开展统计研究和实务操作有认可和激励效用?这些都是我们希望实现且还有很多空间去努力改进的地方。

总之,以上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综合实践环节或专业实习的内容安排、学时分布、学分结构、考核评价设计得不够合理或者过于宽泛,导致了在具体执行时效果出现了偏差。针对上述问题,如何合理布局实践方案需要进一步创新优化。

三、统计学专业综合实践环节的优化与拓新

国家发展“双一流”学科建设,其中重点强调了人才培养;此后,推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更加强化了对于本科教育和优势特色本科专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在这样的历史时机下,我们应直面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创新引领,大胆探索,积极实践,谨慎求证。

很多相关问题的研究者和管理者们[2-5]之前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构建统计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大体可以总结为:从课堂实践、实践类课程群、专业实训、学科竞赛、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六个方面入手,利用多维的、递进的模块化组织与管理,建立立体化的实践系统,实现对于学生专业综合技能的培养。首先,这种专业实践体系的打造是值得肯定的,把课内外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融入到一起,可以全面提升实践培养效果,但问题在于实施过程中如何体现层进的关系,模块间的桥接也并没有想象中结合得那么顺畅和美好。比如专业实训与学科竞赛之间的联系、专业实习与毕业论文之间的联系,看似很顺理成章,但实训的效果是否可以提升竞赛的品质以及实习的素材是否可以支撑毕业论文的要求都不置可否。其次,一套优质实践教学体系的打造和最终实现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大量的积累、建设者的倾心付出、资源的专项投入,其中包括课程的建设、与时俱进的实践类课程体系的打造、丰富的数据资源的累积、双师型教学团队的配置、竞赛的组织以及成果的培育等等。再次,专业实习本来应该成为众多实践培养活动中最能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环节,但实际情况是这个环节已逐渐沦为鸡肋,至少在很多中小型城市中所谓的实习岗位工作无法提供有效的专业实践业务,导致大量实习生要么涌向大型中心城市寻找更多的精准实习岗位,要么做着一些与专业不甚相关的实习工作以应付学分要求。

因此,要想短期内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保证实践教学改革与实施效果,从综合实践环节的角度切入,集中优势资源,单抓一点,强抓重点,突破难点是明智且可行的。基于此,我们提出了一套以“专业实训-学科竞赛-行业短课-精英集训”为核心的应用实践流程,整合了一般性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实训、实习、竞赛、论文四个模块,力求打造具有“训练-实战-拓展-提升”逻辑指向的多阶段、单体型专业实践活动。每一阶段都自然衔接下一阶段,无论在选题素材上、数据案例上、指导团队上、成果孵化上均实现传承和优化的理念,从而保证学生可以充分体验和参与统计研究的各道程序,全面提升统计学专业综合素养,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实施过程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1. 专业实训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针对本专业的学生集中开展。以具有相当规模且字段复杂的真实或模拟大数据案例为实训平台,仿照真实的行业公司场景,设计不同部门、业务、项目的工作职责和实训任务,采用角色轮换的实践机制,并阶段性实施考核。本阶段的实践目标是使学生完整地经历一个数据建模流程,体验其中各个环节的功能,充分了解各项业务的关联、行业特点及市场规范,从而培养能充分适应相关行业、轻松从事相关业务、完全胜任相关岗位的专门人才。在专业实训阶段,主要注重学生对于现实问题的认识、理解和处理。比如:借助和地方汽车保险公司合作开展开放课题研究的机会,开发和共建模拟数据平台,公司实务团队导师牵头设计实训岗位、业务及岗位职责,实训导师引导凝练数据建模问题并指导实操,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模擬公司运营体系,达成实训目标。

2. 学科竞赛阶段

这个阶段倾向于对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具体地,可组织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加学会、社会知名企业发布的各项专业竞赛,也可以融合资源与平台自行主办或承办学科竞赛。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实际问题为选题和驱动,在真实环境下归纳科学理论问题,进而合理选择或优化方法与模型,强化论文写作条理与规范。这个阶段注重培养学生识别数据素材、挖掘统计现象、提炼科学问题、应用理论方法、掌握学术表达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竞赛完全是实训的强化版,一方面检验前一阶段的训练效果,反馈实训质量,以赛代练巩固实训成效;另一方面从导师指导实训过渡到团队合作参赛,将学生的身份从学习者提升到工作者的高度,从而使学生尽快实现从配角到主角的意识转换,更主动更积极地融入到解题中。

这个阶段在整个优化体系规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实训和竞赛为第一个局部组合预期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第一次飞跃。在实训之后,无论是对统计学问题的认识上还是数据建模的实操上,学生都会深有所获,他们可以联系身边很多成型或潜在的素材,基于兴趣引导自行开展探索研究,而这部分问题素材恰好可以应用于竞赛的选题中,不仅节省了一般参赛时在选题论证中所花费的时间,还以实训经验为成果内生驱动了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此外,这个阶段更重要的作用是对学生学术写作能力的训练。在本科培养过程中一般不要求学术论文的发表,也因此没有过多的关于学术写作的教学与培训。学生日常的一些科学研究活动大多以报告或作业的形式来体现结论和成果,这其实对于高年级本科生来说是不足够的。虽然在第八学期有毕业论文的要求,但是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结构、观点表达方式以及写作规范都有所区别。所以利用学科竞赛来尝试和体验学术写作是非常好的契机,既可以在毕业论文甚至研究生学习之前感受学术措辞与表达的乐趣,又可以尽快进入到科研的范畴内,提升自我的精准学术观点表达能力和论文撰写能力,有利于增強学生的科研信心和学术满足感。

3. 行业短课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以拓展学生行业领域知识和认识为目的。在学生经历了上述两个从“现实问题”到“科学问题”的过程之后,他们更需要补充基于数据案例的素材知识背景,丰富交叉学科专业素养认知,以便拓宽研究选题领域,增强未来就业和升学的领域宽度。众所周知,统计学科是一个应用行业非常延展的强交叉学科,其研究问题涉及到近乎所有科学领域。只要有数据存在,就会涉及到对于数据产生机制的统计研究。所以这个阶段内容的设置,可以使学生在之前阶段获得的能力在更宽阔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范围内得以尽情发挥,滋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获得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据意识,提升自我反思、举一反三的批判思维,使他们具备广泛的学科适应力和强大的就业竞争力。

具体地,可以邀请金融、保险、社交、网络、政务等机构的行业精英或实务专家,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以行业发展报告、业务实操短课等形式为学生们呈现方方面面的行业问题素材,帮助他们为掌握的数据模型和理论方法铺建应用的舞台,使学习空间变得更加开阔,学习资源更加丰富。

4. 精英集训阶段

在这个阶段,开展的活动不再是具有普惠性的学科教育,而是更侧重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特区式教育。将邀请的优秀校外学员和通过选拔的本校生源集中在一起,举办精英训练营,以学科高端课程、走访合作实践基地、小型团队导师指导为载体和主要形式,强化学科素养方面的深层次培育。充分借助优质师资团队和高端科研平台的资源,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下,深挖学员的科研潜力,加大竞争优选的强度,提升学员的资源优越感和科研信心,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本科阶段即开始塑造自身的学术气质,培育具备领导力的未来学科领军人才。

行业短课和精英集训的两阶段局部组合将引领优秀人才培养的第二次飞跃。在实训和竞赛的前两个阶段后,学生实际上已经掌握了专业实践要求的基本本领和素养,达到了就业或升学对学生能力的基本要求。后两个阶段的设计和实施,更多地,是为了锦上添花地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升学竞争力,是为了培养学科的拔尖创新人才。因此,具有学术和行业发展潜力的学生经过后两个阶段的抬升式训练后,其学科综合素质会得到显著的拔高,有利于在分流培养的理念下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即培养学科优秀人才和行业精英人才。

四、优化后的专业综合实践环节实施方案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综合实践或实习环节一般安排在第7学期,通常在9月-11月期间进行,有些学生利用暑假即开始了自主实习。考虑到十月中旬以后学生将面临大量的就业宣讲和招聘考试,所以专业综合实践的核心环节最好合理地安排在高校普遍开学的8月最后一周至10月中旬之前,从而将实践与就业的冲突拆除,同时提升学生实践后立即衔接就业的信心和综合素质竞争力。具体实施建议方案如表1。

五、结束语

本文在教育部提出“双万计划”的本科教育战略背景下,着眼于统计学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针对综合实践环节当前面临的主要困境和难题,提出了一套以“专业实训-学科竞赛-行业短课-精英集训”为核心理念的专业实践流程,并设计了一套完整且详实的具体实施方案,无论从专业发展的培养逻辑上、实践与就业的时间布局上,还是学生自身素质提升的递进层次上均实现了优化与拓新,具有很强的实操价值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潘保国.大数据时代地方高校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教学刊,2016(19):46-47.

[3]聂淑媛,苏孟龙.基于“三模块、四结合、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J].实验室科学,2016,19(3):156-159.

[4]李玉萍.立体化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大学教育,2014(07):115-116.

[5]崔颖冀.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37-38.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体系
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面向大数据分析的信息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普通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讨
水利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系统科学理论视角下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市场营销专业小学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高分子材料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