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教学中为“忽视群体”提供的表现机会

2021-06-15邵玉琴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公平性教学活动

邵玉琴

摘 要:《指南》中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应当从满足表面的教育机会均等,到追求每个儿童拥有同等的发展机会。”可是在一个班中总会出现一批容易被老师忽视的幼儿,尤其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样的错误现象,应该让每个孩子得到均衡的发展,不能忽视任何一个个体,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幼儿。本文从教学活动前的准备、教学活动中的引导以及教学活动后的延伸阐述了在教学活动中为“忽视群体”提供的公平性。

关键词:忽视群体;教学活动;公平性

在一个教学活动中总会出现这样的一批幼儿:表现不突出、不爱举手、默默无闻、学习不积极主动。此类型的幼儿在课堂中是最容易被老师忽视的,称之为“忽视群体”,而最可怕的是,他们在班级中正是占据了大部分的群体。《指南》指出,“教育要对每个幼儿体现公平性”,对于这样的幼儿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如果我们教师没有去关注,而任之他们自由发展,我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教育啊。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如何来引导这些“忽视群体”,让他们也得到均衡发展呢?

一、准备中

在上每一堂教学活动之前,作为我们老师应考虑周全,全方面准备,不上无把握、不利于幼儿的课。

1.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忽视群体”的闪光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忽视群体”也不例外。很多时候在教学活动中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而作为我们教师要去针对性地引导每一位忽视幼儿,让他们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我觉得确实很难。如何让“忽视群体”的这些闪光点在教学活动中也闪闪发光呢?我觉得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前就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首先应对“忽视群体”进行原因分析,其次对症下药。对于幼儿自身因素,教师就要及时跟“忽视群体”谈心、沟通或者通过一些方法让幼儿提高自身的自信心与积极心;对于家庭因素,因与家长及时沟通,发现问题,家园共育会事半功倍;对于教师因素,应找出教师自身原因,及时改正。

2.精心备课,设置他们适合的问题

新《纲要》指出,“要尊重发展幼儿的个体差异,揭示因材施教的科学内涵。”因此,我们老师在课前一定要了解本班孩子的层次差异,制定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但是,在此教师往往还是会忽略“忽视群体”,例如问题难的教师会留给积极的幼儿,而问题简单的教师会留給那些能力弱的幼儿,而“忽视群体”呢?永远是游离在老师的眼角外,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我们老师也应该要提出适合“忽视群体”的问题。不难也不简单。

3.合理安排座位,为“忽视群体”建立自信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时常会以小组形式让幼儿讨论、合作、操作等,在此过程中每个孩子都能参与,每个孩子都能通过同伴学习得到自己不能理解的知识,同时又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与积极心,例如能力强的学习了他们的长处,让“忽视群体”觉得自己是很能干的小朋友,对其会充满自信。因此教学活动前座位的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将一批默默无闻的“忽视群体”坐在一起的话可想而之他们在讨论、合作、操作时肯定还是不能互相学习,甚至会独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久而久之会更加孤僻。因此我们在起先可以将能力强或者活跃的幼儿安排在“忽视群体”的旁边,看见“忽视群体”有一定的自信心时再将能力弱的幼儿安排到“忽视群体”的旁边,适时交换,让“忽视群体”接触不同类型的幼儿,初步建立自信与积极心。

二、教学中

1.精彩导入,激发“忽视群体”的兴趣。

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会激发幼儿的兴趣,会使幼儿注意力集中,这样幼儿就会将学习当作快乐的享受。在教学活动中“忽视群体”经常会游离于课堂,因为“忽视群体”已经在课堂中觉得:反正老师不会请到我,不会批评我等等的想法。对于这样的一批幼儿,在课堂中的开头部分教师就应该开始抓起,初步引起“忽视群体”对本堂课的兴趣。例如数学课10以内的点数,一位教师直接出示图片让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而另一位教师以一个故事的形式作为切入点,同样是一堂课效果大有不同。

2.以小切入,分批关注“忽视群体”

据调查,一个班中一般“忽视群体”的比例占约为一半以上,教师想要在教学活动中仔细地观察到每一位幼儿确实很难。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以小切入,分批关注“忽视群体”。也就是说,在每堂课选择几个重点观察的幼儿,当然在重点观察的基础上不忽略全体幼儿,课后及时记录,通过出现的问题针对性地在下次进行重点指导。这样的以小切入,会使每个孩子的成长让教师能更加清楚地了解,在教学活动中能针对性区指导。

3.控制情绪,少批评,多鼓励“忽视群体”

多萝茜·洛·诺尔特曾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而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请到“忽视群体”回答问题时,有的会答非所问,有的会声音很轻,有的会不自信地扭扭捏捏。此时的老师如果不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去鼓励他们,而一味地去责骂、批评他们,可想而之,他们会越来越失去信心,一个人如果连自身的自信心都没了的话,那是多么可怕的后果啊。例如:XX小朋友,你讲得真棒,如果以后声音再大点就会更棒了。又如:XX小朋友,说错了,没关系,老师相信你知道的等等。总之要用赞赏与鼓励的方法去激励幼儿,让幼儿在肯定中得到自信。

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忽视群体”

传统的教育模式只会导致幼儿游离课堂,对于那些本身默默无闻的“忽视群体”更加会不喜欢课堂,因此我们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例如教学活动中灌入游戏,每个孩子都是喜欢游戏的,以游戏教学,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我相信那些游离的“忽视群体”的焦距点肯定会回到教学活动中。再如语言课中融入音乐渲染气氛,加上表演激发兴趣,运用手指游戏使得人人参与,数学课加上故事,更加生动见吸引了幼儿等等。

5.注重评价,及时关注“忽视群体”

新《纲要》指出“评价能发现每个儿童的智力潜力和特点,让每个儿童得到丰富有个性特色的发展”。所以在一个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是相当重要的。

★注重细节,及时表扬

很多时候,问题的回答都会是能力强的专长,而能力弱的幼儿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唯独那些“忽视群体”被忽视着,因此我们不但要创设机会,还要善于抓住他们回答的任何一个机会,关注细节,及时进行表扬与反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表扬,例如:“你真棒!”“很好!”“很棒!”等等,在你看来可能这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对于这些“忽视群体”来说可能因为你的一句肯定影响他的一生,从此对自己充满信心。

★注重过程,及时表扬

对于评价我们不要只限于注重結果,更要注重过程。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在过程中的努力,因此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取得一点进步我们教师就要善于表扬,尤其是对于那些“忽视群体”,只要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就要及时表扬,可能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有你的一点激励就会促使他原本完成不了的就能成功;而反之,你只注重结果,那么这类型的“忽视群体”哪怕在过程中再怎么努力还是失败了,结果没得到你的激励与表扬,我想他们永远只会是那批默默无闻、毫无进步的“忽视群体”。

★注重多元化评价,及时表扬

“忽视群体”也是一个需要被认可的群体,在教学活动中你的一句精神上的表扬就大大激发了他们内心的冲动,如果这时再加上“物质”上的奖励,如五角星、玩大型玩具等等,我想这样的奖励会使“忽视群体”上进心更强。

三、延伸中

要想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忽视群体”有所进步,还需要延伸到课后。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1.用心与“忽视群体”交流

在教学活动后能真心诚意地与“忽视群体”交流,可以聊聊家里的事,可以聊聊老师的趣事,也可以聊聊他的兴趣爱好等等,这样久而久之就会让他对老师产生好感,那么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他再也不会默默无闻,他会觉得老师也在关心我,也在关注我,我应该要加倍努力。

2.细心辅导“忽视群体”

对于“忽视群体”在教学活动中出现问题后应及时进行辅导,我想这样的一批幼儿只要你在课后稍加点拨,他们就能理解,毕竟他们的理解能力还是不差的,只是他们需要老师的关注。当“忽视群体”看到老师诚心、细心的帮助自己会对自己重新获得自信的。

3.及时记录“忽视群体”的点滴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教学活动中肯定会出现一些教育故事或者成长故事,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地去把它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就会忘记,那么孩子在其中的教育点滴或者进步你将会忘得烟消云散。尤其是对于这样一批默默无闻的“忽视群体”,当你发现孩子的进步或者有趣的事时,我们教师应该及时记录下来,这样教师就会时刻知道这些“忽视群体”的进步,还可以更加清楚地知道“忽视群体”的每一个发展进步。

总之,“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是我们教育的目标,每个孩子都是一块金子,如何让这些金子闪闪发光,需要我们教师的关注、平等对待、欣赏与表扬。只有他们重新对自己充满信心,那么这部分的“忽视群体”才会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得到均衡发展。我们的教育才会真正面向全体。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学前儿童心理学》.

[2]王雁.《普通心理学》.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靖江第二幼儿园)

猜你喜欢

公平性教学活动
老年教育信息化实践途径中公平性问题的研究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核心素养视阈下中小学课堂评价的公平性研究
表达力的多元设计与实践探索——台北市南湖高级中学语文组“写∞手”教学活动探析
云环境下能耗感知的公平性提升资源调度策略
企业薪酬管理公平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分析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公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