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06-15赵春梅王淑兰赵小刚

高教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历史思维现代多样化

赵春梅 王淑兰 赵小刚

摘  要:外国建筑史是建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课程之一。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探索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为导向的课堂模式。文章以外国建筑史课程为例,在教学中根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相关建筑案例进行比较分析,阐释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如何融通与互鉴。通过平时作业设置的多样化,引导学生关注隐藏在建筑表象背后的原因与细节,鼓励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地解读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历史思维;传统;现代;作业设置;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04-0138-04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foreign architecture is not only the core course of architecture, but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courses to train students' historical think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we explore a classroom model which is orient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historical thinking. Taking the course of history of foreign architectur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guides students to think positively according to the emphasis and difficulty of the course.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architectural case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this course explains how to integrate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between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and modern architectur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historical thinking. Through the diversification of homework settings, students are guided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reasons and details hidden behind the architectural appearance, and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interpret history from multiple levels and angles to cultivate their historical thinking ability.

Keywords: historical thinking; tradition; modern; assignment setting; diversification

引言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过:“我们不仅要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①

学习外国建筑史,不仅要掌握历史知识,熟悉历史发展,还要学会更好地运用历史,经过理性分析,指导专业的学习与实践。建筑历史知识对学建筑的人来说并不只是修养而已,技能与学问都要从中获取。对建筑历史要进行反思,既要反思建筑历史的性质又要反思建筑历史思维的性质。可见,运用历史思维学习建筑历史的发展演變十分重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也同样重要。历史思维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可以将其理解为分析、研究历史问题的思维方式,即运用一定的理论,分析、解读各种历史现象,找寻历史现象之间的关联,形成对历史的理性认识,具体包括历史时空理解、历史资料运用、历史解释、辩证思维等内容②。下面以我校外国建筑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例,通过课程与作业的设置来阐述在教学中将历史与现代的融通与互鉴,避免理论授课的单一性,丰富学生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一、外国建筑史教学简介

(一)教学目的

学习历史,古为今用(见表1)。

通过学习外国建筑史,了解建筑历史发展史实,掌握建筑的一般发展规律;理解并掌握建筑与经济、宗教、民族、传统等社会文化的脉络关系,拓展视角、开阔视野,探索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加深对建筑的理解,进而做到古为今用,丰富创作思维。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有64学时,在大学三年级开设,使用《外国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两本教材,共分为八个模块:绪论、古代亚非欧建筑、欧洲中世纪建筑、欧洲文艺复兴及文艺复兴后期建筑、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及新建筑萌芽探索、新建筑运动高潮与城市建设活动、战后的建筑思潮、拓展模块。平时成绩占总成绩40%,为此,设置了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尝试用丰富多彩的作业设置形式来改变理论课堂教学的单一化。

(三)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根据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来设定问题,采用提问的启发方式,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然后引出新知识的学习;对于建筑作品的解析,通过提问的启发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师如何思考进行设计,如何在自己的设计中有所借鉴。

2. 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思维

选取经典建筑和经典事迹作为案例,加深学生对建筑思想的理解,任何一位建筑大师的思想都不是闭门造车而得来,需要融通与借鉴。比如美国建筑师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认为建筑应该是自然的,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空间是建筑的本质,强调建筑的人性化。他终其一生领悟到的引以为傲的空间观,却早在我国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里就有所论述。通过案例的对比,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赖特的流水别墅堪称经典,将建筑的有机性与空间的整体性高度结合,不过也有日本浮世绘的影子,让学生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3. 鼓励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鼓励是学习最大的动力之一。在授课中讲述建筑大师的伟大成就时,也会让学生明白大师也是从学习中一点一点积累而来,鼓励学生勤思考善总结,运用历史思维理性分析问题,在学习与积累中不断进步。

二、教学中的历史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授课内容,寻找不同年代的建筑案例,来进行比较分析建筑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现象的表层。比如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设计的法国拉图雷特修道院,从建筑的外表看似乎有了激进的改变:走廊的位置、尖塔和教堂独特的突出,这些都与建筑融为一体,然而此设计却受到了法国13世纪建造的修道院的启发,将过去的精神仍继续存在于此建筑之中。通过这样的案例解读来阐释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如何融通与互鉴,引导学生领略在历史长河中建筑文化、设计手法、建筑空间等的碰撞与穿越,实现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目的。

(一)文化的穿越

德国哲学家赫尔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认为文化是人的创造物,文化的进步是历史的规律。而建筑则是这历史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之一。通过建筑了解文化,再将文化用于建筑中。比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批建筑师对古希腊古罗马建筑进行测绘和研究,向古典建筑文化学习,并获得创新,带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巨作。伯鲁乃列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钻研了当时的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机械学,同时还熟悉古典建筑,掌握了古罗马、拜占庭和哥特式的建筑结构,才建造了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伯拉孟特(Donato Bramante)于1499年到罗马之后,刻苦向古罗马遗迹学习,足迹踏遍罗马城和周围地区,从此建筑风格大变,追求庄严宏伟,刚健有力,他设计的小小的坦比哀多,成为了文艺复兴盛期建筑的第一个代表。

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即便过了几千年依然散发着光彩。美国建筑师路易斯·康(Louis I.Kahn)五十岁之前成果平平,通过去罗马游历古典建筑,收获永恒精神,在世界建筑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Tadao Ando)游历于古典与勒·柯布西耶之间,得到光的精神,成为当代著名的建筑大师。

(二)手法的穿越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í)的《温柔自画像与培根》(见图1)中,软塌塌的脸皮,用拐杖支撑著,灵感来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的壁画“最后的审判”中的人皮状自画像。

美国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设计的美国电报电话大楼,将外表做成石头建筑的模样,立面按古典方式分成三段,顶部是一个开有缺口的巴洛克式山花,底部大拱门的对称构图令人想起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的巴齐礼拜堂。

(三)空间的穿越

丹麦建筑师约翰·伍重(JornUtzon)设计的悉尼歌剧院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大屋顶、大台阶等建筑意象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法国建筑师保罗·安德鲁(Paul Andreu)设计的中国国家大剧院,为使观众从热闹的天安门广场室外空间进入观演空间时能保持平静的心态,提供了长长的地下入口过渡空间。而埃及吉萨金字塔为了营造强烈的宗教气氛,从门厅到厅堂,要通过密闭狭长的黑暗甬道,进入厅后的院子,猛然见灿烂的阳光和金字塔,通过空间对比渲染氛围。而空间对比在苏州园林留园的入口空间中亦是用的得心应手。

在授课过程中,除了上述案例式教学模式,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比如:路易斯·康的服务空间与被服务空间理论和伯鲁乃列斯基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的空腔有无关联?巴黎圣母院新的设计方案是如何使用现代技术重新诠释传统历史的?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定,引导学生反复回看历史,学会思考。

三、多样化的作业设置

本课程由于学时多、知识面广,设置平时作业极为必要,既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复习,温故知新;同时又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活跃氛围。在近两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通过平时作业设置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隐藏在建筑表象背后的原因与细节,启发学生运用理论解释不同建筑的风格,鼓励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地解读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平时作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小组作业,主题设置以兴趣导入为主,再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另一类是个人作业,以建筑专题展开,凝练学生个人的认知与理解。其中小组作业又分为两个主题:课前预习分享型和设计制作演示型,如此便可涵盖课前预习、课中演示、课后总结三个阶段的学习检验环节,保证学习积极性与成效性。

(一)小组作业一:课前预习分享型

根据授课内容,为每小组选定教材章节主题,对该章节内容进行课前的预习和适当拓展。每小组由三位同学组成,主要工作有查找资料、制作分享课件、讲解分享。课前10分钟与大家分享。要求:提前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挖掘有趣历史、PPT排版、PPT讲解。

此作业的设置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学生有机会走上讲台,将自己小组的成果主动呈现在师生面前,很有成就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小组作业二:设计制作演示型

在小组作业二中,设置了四种作业类型(见表2),充分挖掘并将每位同学的兴趣与外建史学习相结合。根据所学内容,每小组自由选择作业类型,题目自拟后须上报老师批准,根据所定作业内容选定演示时间,课上10分钟。要求:充分准备、大胆设想、走心设计、精心演绎。

此作业的设置给予了学生极大的自主性,从你来我往、衣说建筑、角色扮演到提取精华,涵盖了辩论赛、服装秀、历史剧、解读题四种各具特色的作业类型,为外建史的学习带来了活泼创新的课堂效果。

(三)个人作业:图文并茂提交型

与前两个小组作业不同,此作业为课后温习拓展专题,针对每个人的不同关注与收获,设定为个人作业,须独立完成。为此设置了三个较为理性的作业类型:忆历史、读天津、阅理论。希望学生能将所学得以沉淀,并结合作业类型有所拓展。

每人自由选择以下三种作业类型(见表3),题目自拟。要求:列出选题理由;作业内容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并有结论(自己的心得体会);列出主要参考文献,文献的具体书写格式参见专业期刊文章格式。A3排版。

从学生作业的情况来看,多数学生能够较好地按照要求完成作业,将外国建筑史的理论学习与专业设计课的实践学习相结合,并且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这些多样化的作业。当然,无论是从思维深度还是完成水准来看,还是有不尽人意之处,不过这并不妨碍学生对于所学所想的主动表达,在今后的作业中也会逐渐得到提升。

四、结束语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除了课堂教学、教案设计、授课计划等,多样化的作业设置也是非常必要的。随着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作业的设置也应该在检验学生所学的基础上,拓宽到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趣味性、寓教于乐等的新模式中。将作业设置纳入到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环节中,从作业成果中感受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见表4)。

习近平主席于2015年8月23日,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说道:“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也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创明天的智慧。”学习历史,古为今用。

注释:

①苏璇.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习近平这样说[EB/OL].http://m.news.cctv.com/2019/01/05/ARTI8oTbsZOc2imss4QITlBI190105.shtml,2019-01-05.

②张汉林.提问之道:历史思维养成路径的探讨[J].教育学报,2018(3):48-54.

参考文献:

[1]希格弗莱德·吉迪恩.空间·时间·建筑[M].王锦堂,孙全文,译.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2]陈薇.意向设计:历史作为一种思维模式[J].新建筑,1999(2):60-63.

[3]王凯.作为思维训练的历史理论课——“建筑理论与历史”课程教案改革试验[J].建筑师,2014(3):28-35.

[4]赵恒烈.论历史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J].历史教学,1994(10):23-27.

[5]徐红.以培养历史思维为导向的“史学概论”课堂模式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9):48-52.

[6]建筑的历史哲学问题[J].建筑与文化,2010,03:41-45.

[7]张汉林.提问之道:历史思维养成路径的探讨[J].教育学报,2018(3):48-54.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河北省地方高校建筑学教育提升策略研究与实践”(编号:SD201037);河北省高等教育教改项目“基于设计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设计通识平台教学模式研究”(编号:2018GJJG043)

作者简介:赵春梅(1980-),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建筑历史及理论。

猜你喜欢

历史思维现代多样化
培养历史思维,优化历史活动课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历史想象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习近平“七一”讲话的思想精髓
解放军,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