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2021-06-11张丽贾芳芳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13期
关键词:补体紫癜皮疹

张丽,贾芳芳

(濮阳县人民医院 儿科,河南 濮阳 457100)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血管炎,患儿常伴有皮肤紫癜、腹痛、关节痛等症状。随着过敏性紫癜的进展,易累及机体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其中肾损害是过敏性紫癜患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若不及时给予过敏性紫癜伴肾损害患儿有效的治疗,将会增加紫癜性肾炎的发生风险,预后不良[2]。因此,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加以控制,对患儿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降低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发生风险,促进患儿预后改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2~6岁,平均(4.34±1.05)岁;临床症状皮肤紫癜55例,腹痛42例,关节痛29例。本研究经濮阳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善;②生命体征平稳,自主意识正常;③造血、凝血功能正常。(2)排除标准:①合并传染性疾病;②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③其他原因引发的肾损害。

1.3 肾损害判定清晨采集患儿中段尿3 mL,离心沉淀后,取高倍镜下10个视野,每个视野内红细胞数量≥3个为血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 mg或尿蛋白/肌酐>0.2为蛋白尿。过敏性紫癜患儿血尿或蛋白尿持续3个月超过正常值为肾损害。

1.4 资料收集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腹痛、关节痛、反复皮疹(3个月内皮疹发生>3次)、EB病毒感染情况(采集所有患儿的咽拭子标本,应用荧光半定量法测定EB病毒DNA,EB病毒DNA>每毫升100拷贝数为阳性)、补体C4水平(应用西门子BNII特种蛋白分析仪测定,正常水平16~47 mg·dL-1)、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等。

2 结果

2.1 肾损害5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发生肾损害24例,发生率为41.38%(24/58)。

2.2 肾损害单因素分析经单因素分析,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发生状况不受性别、年龄、腹痛、关节痛、消化道出血的影响(P>0.05),但可能受反复皮疹、EB病毒感染、补体C4水平的影响(P<0.05)。见表1。

表1 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单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发生情况作为因变量(1=发生,0=未发生),将反复皮疹、EB病毒感染、补体C4水平因素作为自变量并赋值。自变量赋值说明见表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反复皮疹、EB病毒感染、补体C4水平降低是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肾损害的影响因素(OR>1,P<0.05)。见表3。

表2 自变量赋值说明

表3 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肾损害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关于过敏性紫癜的发生机制与诱发因素尚未完全阐明,多认为其与病毒感染、药物使用、链球菌感染等因素有关。过敏性紫癜多发于儿童时期,主要临床表现为紫癜、腹痛、关节痛等症状,常累及机体多个器官组织,其中肾损害是该疾病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过敏性紫癜合并肾损害患儿病情迁延不愈,可发展为持续性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对患儿的远期预后造成了严重影响[3]。因此,为改善患儿的远期预后,探讨影响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肾损害的相关因素并加以控制十分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5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发生肾损害24例,发生率为41.38%,这与余钦春等[4]的研究结果较为相似。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反复皮疹、EB病毒感染、补体C4水平降低是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肾损害的影响因素。对上述影响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肾损害的因素进行逐一分析。(1)皮疹反复发作。反复发作的皮疹,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患儿反复或持续性接触过敏原或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感染灶未得到有效清除。皮疹反复发作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增加患儿变态反应性血管炎发生的风险,致使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促进机体炎症因子表达,加重机体炎症反应,进而提高血液循环中免疫复合物水平,肾小球、肾间质组织中的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升高,致使肾血管内皮损伤,从而增加了肾损害发生风险[5-6]。临床上针对存在反复皮疹发作的患儿,应加大监测力度,分析其反复皮疹发作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行干预,以降低肾损害的发生风险。(2)EB病毒具有体内外转移感染人类及灵长类B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其可感染B淋巴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后可造成全身感染,加重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进而损伤肾脏基底膜,致使肾小球滤过膜上的负电荷糖蛋白水平降低,进而增加了肾损害的发生风险[7-8]。临床上针对存在EB病毒感染的患儿,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并将EB病毒感染等纳入常规检查项目中,以降低EB病毒感染的风险,从而控制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害的发生风险。(3)补体C4是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促进吞噬、刺激补体活化、防止免疫复合物沉着等作用。当补体C4水平降低时,可导致机体免疫复合物沉着,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升高,肾小球系膜增生,从而损伤肾脏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肾损害发生风险[9-10]。因此,临床上在治疗该类型患儿时,应严密监测患儿补体C4水平,若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采取对症措施进行干预,并告知患儿家属需定期带患儿进行尿检,加强观察及随访力度,以降低患儿肾损害发生的风险。

综上所述,反复皮疹、EB病毒感染、补体C4水平下降可能会增加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肾损害的风险,故临床上可据此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干预,以将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肾损害的风险控制在最低水平。

猜你喜欢

补体紫癜皮疹
IL-17、IL-35联合补体C3、C4在CH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研究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补体系统表达的影响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A Doctor’s Visit
肺纤维化抗补体活性道地药材筛选研究
慎辨麻疹与药疹
儿童出皮疹应考虑哪些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