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工作在肩周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1-06-10方秀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9期
关键词:肩周炎肩关节组间

方秀华

(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中医院,湖北 宜城)

0 引言

肩周炎是骨科中发生率较高的疾病类型,发病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如内分泌紊乱、外伤、过度劳累、退行性病变等诸多因素,都会在肩周炎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相应的作用[1]。肩周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肩关节活动受限、疼痛、畏寒等,不但会让患者承受机体上的疼痛不适,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在病痛长期影响之下,还会加重患者心理上的负担[2]。研究显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发生肩周炎的主要群体,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肩周炎发病率也不断升高。由于我国肩周炎患者的人数较多,影响人群范围较广,要想让患者的疾病获得更加有效的治疗,促进患者身心健康,除了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之外,还需要在临床护理方法方面加强钻研、实践[2,3]。本研究主要观察了中医特色护理方法(针灸、推拿)在肩周炎患者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的80例研究对象均为明确诊断为肩周炎的患者,并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相应的治疗以及护理。按照给予患者的护理方案不同,将其分成以下两个不同的组:(1)研究组:该组中共包括患者40例,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人数比例为22 ∶18,患者年龄介于45-70岁,平均值(55.12±3.97)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6个月,平均值(1.62±0.67)年;(2)常规组:该组的40例中,男性和女性患者之比为23 ∶17,患者年龄介于42-71岁,平均值(55.03±3.62)岁;病程介于0.5-4年,平均值(1.58±0.71)年。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实施组间对比,均P>0.05,组间均衡,符合研究标准。将存在脏器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精神障碍等情况的患者排除,患者自愿入组接受研究。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肩周炎的常规性护理,研究组患者则接受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如下:(1)中医针灸:在开始针灸之前,指导患者采取适宜坐位。操作者首先对患者的疼痛位置进行了解,据此确定不同的针灸穴位,通常针灸穴位主穴包括患侧臂臑、肩前、健侧条口、肩髃,配穴包括合谷、天宗、后溪[4,5]。穴位选定之后对相应部位的皮肤进行清洁消毒,等待消毒液干燥之后,对选定穴位进行针刺,使用泻法留针,时间为30min/穴。针灸护理操作1次/d,10d 为1个疗程。(2)推拿:指导患者采取端正坐位,让患者尽量保持肢体放松,在这种情况下,操作者使用拿、捏、揉、摩、摇、扳等专业的推拿手法,对患者患侧的外关、合谷、曲池、肩贞等穴位进行推拿[6]。在此基础上,协助患者进行患侧肢体的前屈、内收、外旋等动作的训练。该训练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训练幅度从小幅度开始,之后逐渐增大。推拿护理1次/d,连续10d 为1 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肩周炎护理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经过护理后,患者的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得到明显好转或是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经过护理,疼痛症状有效缓解,肩关节活动度有不同程度改善为有效;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或是比接受治疗和护理前还有所加重则视为无效。另外,对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肩部疼痛、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并开展组间比较。其中疼痛评分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分(无痛)-10分(剧痛),肩关节功能使用肩周炎康复评定量表进行评分,分值与肩关节功能康复效果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统计学处理工具使用SPSS18.0 软件,其中计量资料表现形式为(±s),检验方式为t检验,计数资料表现形式为(%),检验方式为χ2检验,P<0.05 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进行统计,研究组为97.5%,常规组为85.0%,研究组护理效果显著更优,与常规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临床症状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相关观察指标的数据水平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对比

3 讨论

肩周炎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且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和多方面的因素存在相关性,如年龄、体质、外伤、外邪侵袭等[7]。疾病会给患者造成长期的困扰,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对于肩周炎的治疗,西医疗法比较常用,治疗原则主要是进行药物治疗,运动康复治疗等,以达到缓解患者疼痛,避免肌肉萎缩,改善肩关节功能的治疗目的[8]。但是以上治疗主要是进行对症治疗,虽然可以暂时缓解患者病痛,但是治标不治本。为了进一步提升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广大专家学者、临床医生加强了中医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研究进展。本研究将中医针灸推拿护理方案应用在肩周炎患者中,通过对特定穴位实施针灸、推拿,能够促进肩周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9,10]。本研究表明,中医针灸推拿护理在肩周炎患者中有显著的使用效果。

猜你喜欢

肩周炎肩关节组间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8个动作缓解肩周炎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你的肩膀担着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