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探讨应用型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2021-06-08魏明江黄利非徐琤颖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国际化应用型专业

魏明江,黄利非,徐琤颖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 300350;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2014 年 5 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在我国现有的 1000 多所新建本科高校中有 600 多所向应用型教育转变。2017年1月13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提到:“我们的舞台是全球舞台,坐标是国际坐标,竞争是国际竞争”。探索实施应用型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也是当下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挑战。中国众多地方性高校在应用型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型过程中,也遇到了发展定位不清晰、师资水平有限、配套资金不足等问题。文章结合国外应用型高校人才国际化培养发展历程,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我国应用型高校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

一、德国、美国、日本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历程

纵观德国、美国、日本高等教育发展历程,都是首先在国内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成功后,进一步升级加力,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总体趋势呈现两步走。第一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满足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人才需求;第二步,探寻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国际合作办学,提升本国人才国际化水平和吸引国外优质生源到本国留学。成功的教育模式为其经济发展注入充分活力,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教育循环促进作用。

(一)德国教育国际化:从“双元制”到终身学习资历框架搭建

在18—19世纪早期,德国由于专业设置其课程也局限于服务当地经济。随着第三产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强,在传承传统优势课程的基础上,德国也积极开展“国际课程计划”。2016年,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对英国、美国、德国和中国等26个国家的教育国际化程度的调查显示德国的教育国际化程度堪称世界第一。德国通过签署《博罗尼亚宣言》(BolognaDeclaration)并引入了欧洲学分转换体系(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ECT),在政策推动下,德国的国际学生数从1948年的7180人持续上涨到2016年的340305人,近70年间增长46倍。德国通过引入欧洲学分体系制度,成功搭建了终身学习资历框架,使其在“双元制”教育模式大获成功的基础上,国际化教育、终身教育等教育模式在世界范围内依然保有活力。

(二)美国教育国际化:从服务区域发展到吸纳世界人才

美国社区学院主要职能是服务其区域经济发展,但是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部分社区学院就开始着手研究在职业教育领域实施人才国际化培养的可行性探讨,到21世纪,社区学院通过采取多元路径推进教育国际化改革,成功培养出大量既有区域职业特色又有国际视野的人才。2014—2015年美国的外国留学生规模达98万人,为美国带来315亿美元的收益,增加了37万个就业岗位。美国社区学院是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承担着促进本国经济增长重任,美国社区学院国际化发展为美国经济增长带来巨大增力。

(三)日本教育国际化:从引进吸收到对外推广

20世纪60年代,日本政府首次提出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概念,1995年日本文部省发布的《教育白皮书》提出,要将日本人培养成“具有现代意识的国际人”。2008年开始,日本政府将教育国际化作为教育发展战略陆续提出,并于2008年推出“30万留学生计划”,作为其实施日本“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日本教育体系在保留了其原有重基础、重训练的教育传统的同时,又很好的吸收了西方国家重个性、重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形成了现在特色鲜明、优势显著和能量充沛的日本教育体系。

二、当前我国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化建设顶层设计和调控有待加强

我国在200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里,明确了“国家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国家鼓励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提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我国尽管出台了一些有关开展国际化教育的相关条例、政策、通知等文件,但是更多的属于政策引导性层面文件,还缺少具体开展国际化教育的资金保障、资源分配、师资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模式选择、质量评价等较为详尽的配套保障机制,更没有能够直接支撑高校实施国际化发展的专属法律条文。

(二)国际化办学经费来源缺乏可靠保障

办学经费是否充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为确保办学经费来源广、数量充足,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机构出台了《联邦职业教育法》、《扩大职业培训场所促进法》、《设立德国统一基金法》等一系列法律条文,建立起了包括政府、行业、企业在内的多元投资体制保障办学经费。我国办学经费来源一般包括学杂费、政府拨款、学校自筹和企业赞助等途径,虽然来源也比较广泛,但对于地方性高校而言缺少可靠保障。一方面,由于政府拨款以向高水平综合性高校倾斜为主,普通地方性高校获得拨款数量相对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地方应用型高校受自身发展水平有限,筹集办学经费能力不足。此外,由于很多高校近年才开始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转型成果不明显,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导致很多校企合作还是停留在纸面合作协议层面,学校也很难获得企业实质性的资金支持。学校办学经费缺乏保障,高校国际化发展也只能停留在计划、口号阶段,很难付诸行动。

(三)国际化师资水平不足

德国和奥地利等国是开展国际化职业教育比较成功的典范。两国对职业院校教师应该承担的具体任务和需要具备的能力指标有着严格的界定。德国卡尔斯鲁厄应用技术大学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和学时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奥地利IMC应用技术大学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更是达到了80%。我国地方应用型高校近几年才开始将应聘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加入到聘任条件之中,之前大部分教师都是直接来自高校的毕业生,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缺乏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的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实践经验和能力不足。更是鲜有教师具有国际院校交流学习经历,虽然大部分教师具备一定英语读写能力,但是口语表达还不能达到全英文授课交流能力,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师应用能力和国际视野总体呈现不足态势。

(四)国际化课程体系结构不适用

尽管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出台政策支持高校向应用型和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向转型,很多地方高校也已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学校发展方向,但是实际专业课程设置与普通本科高校没有本质差别,也很难与普通本科高校形成差异化发展,在学科竞争中完全占据下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个别学校参考国外高校经验,对课程进行了一定重构,加入了一些国际惯例、国际规则课程,或对专业核心课程采用全英文形式授课,但是受制于师生语言能力制约,重构后的课程体系执行难度大、效果不明显。

三、应用型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基于因材施教、分层育人理念的培养模式定位

地方大学具有“地方投资”、“地方管理”、“办在地方”和“服务地方”的特点。很多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当前处于学校发展迷茫期,人才培养目标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学校办学经费也来源于地方政府,但同时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人才需求特色化现实冲击,陷入应用型和国际化发展矛盾怪圈,出现了学校到底服务地方发展还是服务国际化“两不像”的现象。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在引进吸收德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办学模式的同时,根据学校学生兴趣特点,实施了“1+1”分层育人培养模式,第一个1是应用型,达到企业相应岗位人才培养质量,具备解决企业生产实践问题,实现专业与产业无缝对接,是所有学生都要达到的第一个基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第二个1是根据个人兴趣,在专业背景下,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专业的特色方向或者国际化方向进行深造,对于外语基础比较好,有志于未来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学生,可以参加国际化特色班,实施国际化培养;对于热衷于应用项目探索的学生可以选择专业下的细分方向进行深入学习。根据学生特点,有效分流分方向培养,合理实施因材施教。2020年12月,中德商务日语9名学生获得日本冈山商科大学入学通知书,这是自2018年12月签署友好合作协议以来,第二批赴日留学学生。

(二)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选拔组建国际化师资队伍

1.内部培养

(1)政策引导,分类发展

为了给教师有效减负增能,使教师能够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将教师分为科研型教师、教学型教师和实验实训岗教师。科研型教师主要负责承接一些国家级及省部级纵向科研类项目研发,教学课时任务最少,主要负责承担一些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任务;教学型教师需要具有企业实际项目工作经历,并鼓励教师成立横向课题研究团队,带领学生参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实验实训岗教师则需具有本专业实际企业工作经历,没有实际工作经历的老师以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形式,完成挂职锻炼并考核合格后方能聘任实验实训岗,实验实训教师需要负责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竞赛项目。通过政策引导,使得各类教师能够根据自身经历和工作特长实现个性发展,确保每类教师具备适应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形成了建设一批理论水平较高的科研型教师、实战项目经验丰富的教学型教师和在各类比赛中能够脱颖而出的技能大师,保障了教师个人的个性发展和整个师资队伍的协调发展。

(2)长短结合,内外兼修

实施教师国际化培养,师资水平是核心。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聘请来自德国、加拿大、西班牙的外籍专家作为主讲教师,在校内组织开展“菜单式”培训班,菜单课程为语言类课程、职业教育理论课程、国外教育法规等课程,对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和有意愿提升语言水平的教师循环开班培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和时间安排,免费选择报名参加某班次学习,掌握国际化教学所需要的基本语言技能和国际通用规则。同时,学校每年都会聘请来自德国、西班牙等职教专家定期到校指导专业建设工作,此外,为了帮助教师更好理解国外教学和管理模式,学校分批次派遣教师赴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西班牙等国参加各类长短期培训,提升教师国际素养。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15位专职教师大部分具有美国、德国等国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学习或培训经历,这有利于教师一起研讨交流各国职教特色,探索本土国际化人才培养实施路径。学校通过“引进来”“走出去”两步走,提升了教师国际化素养,为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在柬埔寨设立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暨柬埔寨鲁班工坊项目,获得柬埔寨方高度认可的同时,目前正在推进尼日利亚鲁班工坊项目建设,依托职业教育,积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2.外部选拔

综合分析国际化教育发展水平较高国家教师聘任政策,各国对教师聘任都是严格要求、精益求精。为鼓励更多优秀企业工程师能够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和开展常规项目指导工作,天津中德制定了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聘请国外职教专家和国内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到校指导。为每个专业组群至少配备一名外籍专家指导国际化教育模式改革,一名本土企业专家参与专业细分方向建设管理。截止目前,学校已有校特聘教授12人,客座教授60余人。

(三)基于实践能力导向的课程重构与考核制度

1.基于项目实践的多方向课程体系设计

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划分与确立不再主要依赖知识分类,而是依据知识分类(学科)和职业岗位的共同要求。由学科知识和方法引领,与产业链对接和产业(企业)转型升级相呼应,与岗位创新要求相匹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由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完成课程体系开发,课程体系结构如下图1所示,根据汽车工程师岗位工作职责要求,结合教育部课程设置要求将课程分为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四大模块。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学生在第一、第二学年分别完成满足国家规定要求的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后,根据个人兴趣,选定不同方向课程,从大三开始按照专业细分方向进行分方向培养。实践教学课程分为专业认知、专业技术实践、专业方向实践和企业实践四部分,四年实践课程贯穿学期始终,保持实践课程不断线。学生毕业设计要求必须来源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项目,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

图1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2.多元考核与教学质量监督机制

为了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保障学生学习质量,学校成立了由退休教师、外籍专家和校外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质量检查中心,负责日常教学检查和学生考核体系构建与执行情况监督。学生考核以基于实际项目的过程性考核为主,需要由兼职教师指导完成过程考核具体考核项目设计,同时,每门课程需要制定包括教师、学生、企业工程师至少三元评价主体的多元考核主体,学生成绩由任课教师打分、学生互评得分和企业工程师综合评价三部分加权获得。依托项目开展多元评价的过程性考核模式,能够综合考查学生理论水平、实践能力,保障了考核质量。

(四)多措并举保障教育经费

美国教育经济领域学者罗·莱尔·约翰斯(RoeLyell Johns)认为在一切教育资源中,教育经费可以看作是几乎所有其他资源必须依赖的基础性资源。因此,充足的经费来源,是办好具有国际特色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基础保障。各地方高校在应用型国家人才探索过程中,需要多措并举筹措办学经费。一方面,地方高校可以借助“双一流”“一流应用技术大学”“双高计划”等建设项目,向地方政府申请专项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依托学校工程实践创新平台,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争取企业资金注入。多措并举,保障资金来源多样。

(五)国际化的教育资源环境建设

轻松、开放、包容的学习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日常互动交流和开展创新创业合作,也便于培养学生养成常态化的学习习惯。遵从“以学为中心,服务专业分向发展”之原则,学校为各个细分方向学生搭建了学习交流中心,并为学习交流中心配套满足学生完成理论学习的桌椅,满足讨论交流的学习岛,满足技能训练和实验验证所需设备耗材。同时,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发了专业课程线上教学资源和学习系统,学生可以在机房自主开展学习,并通过线上平台与老师实时开展互动交流。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学习中心补齐知识短板、筹备各类技能竞赛或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和教师企业横向项目。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环境,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发扬特色,拓展了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

四、应用型高校国际化建设启示

如何让来源复杂的不同层次生源学生结出累累硕果,需要典型精神引领和成功的案例支撑。根据政府政策导向,依托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供的优质平台,充分利用学校优势专业开展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试点,以点带面进行模式探索,并配套完成教学资源、资金、制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项目探索提供有效支撑,在打好基础、完善体系形成特色后,再经过与国际同类高校、企业深入开展合作交流,逐渐与国外学校和教学管理部门完成学分互认、学历互认等合作制度建设,逐层深入开展国际化建设。

猜你喜欢

国际化应用型专业
聚焦港口国际化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