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VOSviewer可视化原理的“互联网+健康教育”研究热点探索

2021-06-08郑传芬易大莉熊晓涛陈济安

西南国防医药 2021年4期

郑传芬,易大莉,张 玲,窦 雄,熊晓涛,陈济安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与手机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传统健康教育逐步向持续性好、交互性好、个性化的“互联网+健康教育”新模式发展[1]。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就促进互联网与健康教育深度融合发展做出重要部署[2],要求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健康教育,帮助居民树立科学健康理念,提高居民健康知识、自我管理及健康素养水平。目前,“互联网+健康教育”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还不是很明确。因此,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找准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对于有效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VOSviewer是基于文献计量学理论与方法,将复杂的文献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处理、知识计量绘制成可视化的知识图谱,通过相似度标准化处理、关键词聚类网络、可视化呈现等步骤[3],绘制可视化的关键词聚类网络和密度视图、关键词多窗口时间序列图,从而揭示某研究领域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4]。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主要以“健康教育、新媒体、APP、互联网、手机和微信”为主题进行检索。采用的检索词和逻辑组配,见表1。时间范围限定在2000~2021年。将初筛文献的全部参考文献信息下载并保存为纯文本文件。

1.2 文献筛选流程 根据检索词和逻辑组配关系,共检索出3150篇文献。去除重复文献后,得到不重复数据库2360篇文献;排除科普文献后,最终纳入2357篇文献进行分析。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图1 文献筛选流程

1.3 分析方法 将最终数据库导入VOSviewer软件,同义替换英文文献关键词后,进行高频关键词分析、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和关键词时间序列分析。高频关键词分析是利用VOSviewer软件对关键词进行网络构建,发现并记录关键词频次过程。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是利用VOSviewer软件识别所有关键词并自动聚类分析过程,以高频关键词的强度及关键词间的相互关系来分析当前研究的特征,用关键词聚类网络视图和关键词聚类网络密度视图来表示。关键词聚类网络视图是由不同颜色的圆圈节点、不同颜色的连线以及文字标签构成。一个关键词由一个圆圈节点和文字标签来表示,圆圈与字体大小代表关键词的重要性程度。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由圆圈节点在空间的距离及颜色表示,拥有相同颜色的圆圈节点属于同一个聚类,连线表示节点间曾经共同出现过,聚类之间连线数量与代表各聚类间的紧密程度呈正相关。关键词聚类网络密度视图是用不同的颜色区域显示出不同的聚类,各聚类中节点颜色的明亮程度与关键词热度呈正相关,用来快速识别重要的研究热点。关键词时间序列分析,以关键词多窗口时间序列图表示,颜色代表关键词的平均出现年份,颜色深浅与高频关键词出现的时间呈正相关,通常颜色时间轴标识。

表1 检索词和逻辑组配

2 结果

2.1 高频关键词分析 VOSviewer对导入2357篇文献进行关键词网络构建,发现“互联网+健康教育”研究中2749个关键词,选取频数表前24位关键词,绘制表2。

表2 “互联网健康教育”高频关键词频次

表2 “互联网健康教育”高频关键词频次

序号 关键词 出现频次 序号 关键词 出现频次01 健康教育 1029 13 健康促进 19 02 应用 558 14 骨科 16 03 微信 206 15 生活质量 15 04 互联网 172 16 自我管理 13 05 护理 116 17 产科 12 06 糖尿病 66 18 预防接种 12 07 新媒体 51 19 体会 11 08 临床路径 33 20 满意度 11 09 高血压 25 21 围手术期 10 10 健康素养 21 22 艾滋病 10 11 APP 21 23 血液透析 10 12 效果 21 24 门诊 10

2.2 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 本研究采用关键词自动聚类,自动生成关键词聚类网络视图,再以不同颜色的虚线勾勒标识,汇聚形成5个研究热点,见图2。自动生成关键词聚类网络密度视图,见图3。根据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结果,整理“互联网+健康教育”共5个热点研究主题,依次为:糖尿病健康教育,艾滋病健康教育,门诊健康教育,微信健康管理,高血压护理。每类研究主题和关键词的具体分布,见表3。

2.3 关键词时间序列分析 VOSviewer对导入文献自动分析,生成“互联网+健康教育”关键词多窗口时间序列图,见图4。分析显示“互联网、艾滋病”两个关键词出现时间较早,其次是“健康教育、糖尿病、高血压”,而“微信、APP、新媒体”是最新的关键词。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罗列热点关键词出现时间点,见表4。

表4 热点关键词出现时间序列

3 讨论

表2显示健康教育(1029)、应用(558)、微信(206)、互联网(172)和护理(116)是排前5位的关键词。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教育,在护理专业的运用最为热门。采用互联网技术能为患者提供可持续性学习的网络平台,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遵医嘱行为,促进患者的疾病康复。从传播路径来看,微信、互联网是健康教育干预的热点媒介,以手机为中心的信息传播载体突破了学习时空的限制,是提升居民的健康管理能力有效路径。从第6~10排位的关键词来看,糖尿病和高血压是“互联网+健康教育”研究的热点,并对干预效果指标(健康素养)研究较多。从第11~24排位关键词看,反映出健康知识传播工具由微信扩展到新媒体以及APP,健康教育的病种由常见慢性病扩展到传染病,健康教育的场所由住院扩展到门诊,健康教育的效果由健康素养发展到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通过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共发现5类研究主题。第一是糖尿病健康教育,包括临床路径、围手术期、应用、效果、糖尿病5个关键词。“互联网+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应用及效果评估为最热,尤其是应用的圆圈节点仅小于健康教育。糖尿病发生与患者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教育能改变患者不良行为,提升患者自我管理[5]。第二是艾滋病健康教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互联网+健康教育”的第二大研究热点,常用健康素养评价效果。据报告,云贵川渝桂豫六地是我国艾滋病的高发集聚区域,其在西南地区流行主要与吸毒、同性恋等不良健康行为相关,河南的流行主要与献血行为相关[6]。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教育,对于艾滋病高危人群具有显著优势,不仅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而且容易提高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纠正的高危人群(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侣的同性恋)的不良健康行为[7]。第三是门诊健康教育,尤其在产科和预防接种科。使用互联网预防接种平台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态度和行为[8]。第四是微信健康管理,尤其在血液透析。基于微信开展健康教育,能帮助患者了解血液透析知识,提升血液透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信心[9]。第五是高血压健康教育。通过微信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可促进高血压患者改善生活方式、提高服药依从性,增加血压控制达标率[10]。

表3 各类研究主题和关键词

图2 关键词聚类网络视图

图3 关键词聚类网络密度视图

图4 关键词多窗口时间序列

根据关键词时间序列分析显示,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健康教育研究热点最早出现于2009年(产科)。产科的教育对象具有年轻化特点,对互联网信息接受度、认同度都较高。2012年医院健康教育的研究热点是骨科与围手术期,推测与围手术期的患者并发症多,患者可能更易获得健康教育效果有关[11]。2013年“互联网+健康教育”研究热点出现了艾滋病,尤其以大学生群体的线上健康教育为主[12]。2014年“互联网+健康教育”研究热点转向门诊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以综合医院门诊的健康教育屏幕和触屏为代表。2015年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健康教育成为研究热点,研究地域由医院扩展到社区,研究热度一直持续至今[13]。2016年预防接种和血液透析成为研究热点,注重健康教育效果评价。2017年以后“互联网+健康教育”研究热点围绕APP、微信、新媒体等新平台,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注重满意度、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14-15]。

总体来说,我国“互联网+健康教育”在近10年间发展迅速,覆盖的疾病、场所与对象均在持续增加和持续扩展,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从适用疾病来看,“互联网+健康教育”在慢性传染病和传染病领域的研究最多,这类疾病与人群的不良健康生活方式行为密切相关,而健康教育干预对于改变人群不良健康行为具有良好的效果。从健康教育场所来看,“互联网+健康教育”在住院、门诊健康教育应用最为广泛,其次是社区健康教育。从对象来看,“互联网+健康教育”以成年人为健康教育对象主体,正由已病人群向亚健康、健康人群扩展。从健康教育理论来看,“互联网+健康教育”更加注重健康教育的可持续、交互性以及精准化,健康知识传播载体的专业化、便捷性以及高效性,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评价的规范化、多元化以及客观性。

4 局限性

VOSviewer分析软件应用广泛,知识图谱的可信度高,适合大规模样本数据[16]。本研究在文献检索时仅限定于题名、标题或关键词,可能遗漏部分主题词为“健康教育”和“互联网”的相关文献。此外,VOSviewer的英文文献匹配性好,对于中文文献需要人工识别辅助,以保证筛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