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消费质量测度及其系统耦合协调性评价—以陕西省面板数据为例

2021-06-08詹绍文李明悦

关键词:消费水平耦合陕西省

詹绍文,李明悦

■经济学

文化消费质量测度及其系统耦合协调性评价—以陕西省面板数据为例

詹绍文,李明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5)

文化消费质量的提升对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经济结构的改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利用陕西省2013-2018年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评价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发展水平,并对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系统进行耦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整体水平较低,各子系统之间耦合协调程度较低,但两者均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应从供给端提升文化产品及服务、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合理设置文化产品及服务价格、完善文化消费基础设施环境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文化消费质量。

文化消费质量;熵权TOPSIS法;系统耦合

引言

文化消费是一种满足居民精神层面的需求的消费形式,近年来,文化消费快速增长,2013年至2018年我国文化消费综合指数持续走高,由2013年的73.7增至82.2,全国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也迅速增长,由2013年的1396.5元增至2018年的2226元。扩大文化消费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经济改革和文化繁荣有着重要作用[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扩大文化消费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文化事业的关键环节,要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2016年,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的通知》分批确定了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以促进文化领域消费。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指导意见》中进一步强调文化消费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未来文化消费的前进方向。

在现阶段的消费模式中,人们逐步从“量”的消费转变为“质”的消费,文化领域的消费亦是如此。文化消费质量的提高不仅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能够促进人与社会全面的发展。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阶段我国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需求已经从“物质需要”转化到“美好生活需要”,因此,提高文化消费质量能够有效满足人们对优质精神食粮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经济快速发展、文化消费大幅度提升的当今社会,如何满足人们多方位文化需求,提高文化消费质量,已成为政府和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而本研究主旨也在于此。本研究运用熵权TOPSIS法对陕西省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评价,评价其发展水平,同时运用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内部子系统之间的关系,评价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的协调性,以期为文化消费质量评价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尝试,并为文化消费质量内部子系统之间关系给出一种新的理论性解释,为陕西省相关部门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一、文献综述

现阶段,各界学者对文化消费领域以及消费质量领域的研究较为丰富。在文化消费相关的研究中,学者韩海燕对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提高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举措[2]。胡乃武等学者分析了家庭总收入、消费习惯、个人特征、家庭环境、家庭金融、社会互动、预期等因素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同时指出我国东、中、西、东北部地区文化消费存在区域差异[3]。姜宁等学者在探究文化消费影响因素中指出在长三角地区,文化需求是文化消费最稳定、最有强有力的影响因素,同时,文化传播对文化消费的影响也是正面的[4]。学者向明研究了收入等因素对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的影响,探索提高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途径[5]。陈劲实证分析重庆市城市居民在日常文化消费支出、家庭文化耐用品拥有和日常消费结构,揭示了文化消费水平与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的内在关系,揭示文化消费水平与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的内在关系[6]。张铮以个体的职业状态作为切入视角,探究社会分层如何影响文化消费分层[7]。李光明运用目标理论和自成目标理论,分析了两类新市民的文化消费对主观幸福感产生的差异性效应,并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8]。

在消费质量的相关研究中,学者李瑢认为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质量,必须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优化农村消费环境[9]。学者郭鲁芳对我国居民休闲消费质量瓶颈进行分析,认为消费观迂腐陈旧、休闲产品供需错位以及收入鸿沟与谨慎消费心理是目前制约我国居民休闲消费质量提升的主要瓶颈[10]。杜逸冬剖析我国消费性服务业的现存问题,基于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对居民消费质量的作用原理,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11]。马红涛等学者构建了休闲消费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中国城市居民休闲消费进行了综合测算分析中国城市居民休闲消费质量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12]。

在文化消费质量的现有研究中,张剑锋主张从消费结构考察,导改变消费结构,增加文化消费,应侧重强调文化消费质量,通过质量的提升促进数量的积累[13]。闫雯玲认为应从需求方、供给方、引导方、协调方四大方面入手,扩大文化消费需求、增强文化消费供给、合理监管文化消费市场、优化营商环境,从而提升文化消费质量[14]。

综上所述,文化消费及消费质量的相关研究为本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有关文化消费质量的相关研究较少,在已有研究中定性研究较多,缺乏此研究领域的量化研究。对文化消费质量的进一步量化能够更直观的去了解、判断文化消费状况,对我国进一步提升文化消费有着重要作用,鉴于此,研究将采用熵权法测量文化消费质量,并对文化消费质量系统进行耦合评价,将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二、文化消费质量内涵

文化消费质量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消费从量变走向质变的表现,鉴于此,从系统论的角度去解释文化消费质量,能够有效避免当前研究的不足与局限性,进一步丰富文化消费质量内涵。文化消费质量的概念蕴含丰富,在文化消费质量有关的前人研究中,在对文化消费质量进行概念界定时,除学者何昀外[15],现有文献鲜有对其概念内涵进行全面性界定。但有现有研究对消费质量的概念有着权威性的解释,文化消费是人们日常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研究缺乏的情况下,借鉴消费质量的概念进一步分析文化消费质量具有一定科学性。目前,国内学者较多采用的是尹世杰所给出的消费质量的定义,消费质量即消费的主体、客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之间所形成的关于消费的质的本质特性,是人们生活需要、消费欲望满足度的内在表现,分别由主体质量、客体质量以及环境质量三部分内容组成[16]。朱玲在借鉴尹世杰观点同时,深化了其内涵,认为消费主体质量应包含消费能力、知识文化,消费客体质量应包含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消费环境质量则应考虑内部、外部消费环境[17]。李光明认为消费者的文化消费能力不仅包含了购买能力,还涵盖了消费者知识解码能力[18]。同时,涂俊认为文化消费能力和文化消费环境对人们文化消费有着正向的影响,提升文化消费能力是人们进行文化消费的前提,同时改善文化消费环境能够促进文化消费[19]。殷宝庆认为升级文化消费水平和结构可以有效地提升居民的文化生活品质、形成多层次的文化消费,增强文化产业的竟争力[20]。

因此,归纳整理相关研究成果,笔者认为,文化消费质量内涵是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居民的文化消费能力逐步提升,文化消费结构不断改善,文化消费水平进一步增强,同时文化消费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以满足居民物质及精神文化需求,达到经济健康发展、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文化消费质量的具体内涵应包含四个方面:一是文化消费能力,二是文化消费结构,三是文化消费水平,四是文化消费基础设施环境。

图1:文化消费质量内涵

(一)文化消费能力

文化消费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居民为了满足文化需求而进行消费的能力。作为文化消费质量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文化消费能力越强,其文化消费支出越高,从而进一步影响文化消费质量。文化消费能力主要表现为文化产品及服务的支付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就业状况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人们受教育程度都直接影响人们支付能力,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业人口越多、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人们的支付能力越强,文化消费能力越高。

(二)文化消费结构

文化消费结构文化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在文化消费过程中享用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品和服务的比例关系[21]。文化消费所包含的产品与服务丰富,根据现有研究可将其划分为基础型文化消费、享受型文化消费、发展型文化消费[22]。文化消费质量的好坏不应仅仅衡量文化消费数量的高低,更要去考虑是否具有一个合理的文化消费结构。

(三)文化消费水平

在现有消费水平的研究中,消费水平被定义为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用于满足自身日常生活费用各项支出的总和。因此,文化消费水平可以理解为消费者购买各项文化产品及服务的支出总和。文化消费水平是衡量文化消费质量的重要内容,文化消费水平一方面涵盖了文化消费数量上的变化,同时也包含了文化消费在居民消费的比重,因为单一检测数量上的变化并不能反映文化消费的实际状况,需要引入文化消费水平来更加全面的测量文化消费质量。

(四)文化消费基础设施环境

文化消费基础设施环境是指提供文化消费产品和服务的设施的总和。文化消费作为内容性消费,提供文化消费的场所文化消费有着重要影响,文化消费场所数量的合理性也直接影响着文化消费质量。

三、评价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对文化消费质量的内涵刻画,评价文化消费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发展协调性应从文化消费能力、文化消费结构、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基础设施环境4个方面综合考量。本文构建了具有文化消费能力、文化消费结构、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基础设施环境4个子系统,包含20个测度指标的文化消费质量系统,进行多维度反映和评价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

表1:文化消费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方法

在评价方法中,研究借鉴了学者丁文广及唐隽捷的研究思路[23-24],依托上文中构建的文化消费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文化消费质量进行测度并对文化消费质量系统进行耦合评价。

对文化消费质量测度分析,主要是对文化消费质量的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价。利用熵权TOPSIS法对子系统中20个指标进行权重计算并测算其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度,进而评价文化消费质量发展现状。对文化消费质量系统耦合评价则是评价文化消费质量的发展协调性,运用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其内部协调性,只有其内部四个子系统协调发展,才是文化消费质量提升的基础与保障。

1.熵权TOPSIS法

本研究将采取熵权TOPSIS法来评价文化消费质量,熵权TOPSIS法是熵权法和TOPSIS法的结合。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值法,其通过各指标所包含的信息多少来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采取熵权法能够解决主观选取指标的随意性,尽量避免由于主观因素造成的误差,保证其结果更具有客观代表性。TOPSIS法是“逼近于理想值的排序方法”,原理是测度优先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分别计算出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的距离,获得各评价对象与最优方案的相对接近程度,以此来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25]。

(1)为消除不同指标量纲、数量及差异对于最终结果的影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由于指标均为正向指标,公式为:

(2)计算第项指标下第i年的比重:

(6)计算欧氏距离:

j=1,2…n

(7)计算各评价指标与理想解的贴进度:

(8)计算指标正负理想解:

2.耦合度模型

耦合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指体系通过各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从协同学角度看,耦合作用及其协调程度决定了系统在达到临界区域时走向何种序与结构,即决定了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26]。

(1)根据耦合协调概念,引出耦合协调度模型。耦合协调度度量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和谐一致程度,根据耦合协调度模型推演出“CHIES模型”的4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公式。

(2)计算系统耦合度:

(3)由于耦合度只能说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而不能反映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高低,为了更好地体现系统实际水平和整体功效,引入系统耦合协调度D衡量系统协调程度,模型为:

耦合协调度的类型与划分标准如表4所示:

表4: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标准

(三)数据来源

本研究对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进行多维的综合评价,基于数据的科学性以及可获取性选取了陕西省4个维度20个指标的面板数据,鉴于十八大以来,文化消费的迅速发展,研究此阶段文化消费质量具有较高价值和意义,因此选取样本的时间跨度为2013-2018年,数据主要来自于《中国文化与文物统计年鉴》《中国文化和旅游统计年鉴》和《陕西省统计年鉴》。

四、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测度

充分收集整理2013-2018年文化消费质量指标体系中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及其构成子系统发展水平,如表2所示。

表2:陕西地区文化消费质量及其构成子系统水平

进一步计算2013-2018年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平均数、标准差及变异系数,详见表3。

表3:2013-2018年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及各子系统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

通过计算2013-2018年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绘制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趋势图,详见图2。

从变动趋势来看,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在2013-2015年存在短暂下滑,后3年整体呈上升趋势;从文化消费质量整体水平来看,2013-2018年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在0.0464-0.1730之间,整体水平较低;从变动幅度来看,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的变异系数为0.4931,说明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整体变动幅度较小。虽然得益于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以及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逐步提升,然而,陕西省在推进文化消费质量提升的进程中仍无法与经济水平及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同步跟进,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存在着文化消费结构不合理、文化消费水平不高以及文化消费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在2013-2015年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存在着小幅度的下滑,分析其下降主要原因是居民文化消费结构及文化消费基础设施的降低。具体分析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各子系统变动情况:

图2:2013-2018年陕西省文化消费各子系统变动趋势图

(一)文化消费能力

如图2所示,2013-2018年陕西省文化消费能力稳步上升,且从2016-2018年上升幅度加快。文化消费能力持续上升是因为陕西省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居民就业、受教育情况有所改善所致。

(二)文化消费结构

如图2所示,陕西省文化消费结构在2013年至2015年呈现下降态势,从2015年至2018年逐渐回升,这说明随着陕西省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但一开始文化消费结构问题凸显,转型升级受到阻碍,随着时间推移文化消费结构逐步优化转型,呈上升态势。

(三)文化消费水平

如图2所示,陕西省文化消费水平在2013年至2014年呈现下降态势,从2014年至2015年逐渐回升,2015-2017年突然降低,2018年又逐渐回升,可以看出2013-2018年陕西省文化消费水平一直处于一个波动状态,其变动幅度为0.0094-0.1666,通过计算文化消费水平子系统的变异系数,发现其变异系数为0.5858,这种波动是由于人们文化消费支出并未随着其消费支出的增加而发生同步的变化或变化较为缓慢,而文化消费水平这种强烈的波动必然会影响到整个系统,引起文化消费质量的波动或减少。

(四)文化消费基础设施环境

如图2所示,2013-2015年陕西省文化消费基础设施环境存在下降趋势,2015-2018年文化消费基础设施环境大幅度改善,快速提升。分析2013年至2015年下降的原因,我们发现陕西省在此期间大力整顿演出市场,对涉及的一系列歌舞娱乐场所、旅游景区、主题公园、游乐园等进行了排查与整顿,致使其数量大幅度减少,从而导致文化消费基础设施环境下降。

五、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系统耦合协调性评价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27]。通过从系统的角度对文化消费质量内涵分析,文化消费质量作为一个系统,其包含文化消费能力、文化消费结构、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基础设施环境和整个系统的质量以及文化消费质量系统的内部协调性。而系统的内部协调性强调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因此,文化消费质量系统是集文化消费能力、文化消费结构、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基础设施环境四个子系统相互影响协调发展的综合系统。一个系统的好坏不能单独去研究整个系统的变动状况,应考量各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状况。

研究文化消费质量,分析其协调性至关重要,只有文化消费质量内部四个子系统协调发展,才是文化消费质量提升的基础与保障。因此,本研究将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文化消费质量中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进一步解释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状况。

根据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2013-2018年陕西文化消费质量系统耦合协调度,并根据评价标准划分区域耦合协调阶段,结果如表5所示。

从耦合度来看,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耦合度一直处于0.1915-0.2494之间,2013-2014年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耦合度存在着小幅度减少后,2015-2017年稳步提升,2017-2018年趋于稳定,但耦合度水平仍然较低,说明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内部子系统协同发展速度较慢。

表5:2013-2018年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系统耦合协调度

从协调度来看,2013-2018年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经历了两个阶段。

2013-2015年,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系统协调度由0.207至0.2802之间波动,一直处于中度失调状态,2015-2017年,协调度由0.2392增至0.4116,稳步提升且涨幅明显,耦合阶段也从中度失调逐渐改善为濒临失调,2018年协调度又有小幅度回落,降至0.3879,轻度失调,但从2013-2018年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一直处于失调阶段。

分析这一结果的原因,笔者认为长期以来陕西省经济发展的不协调性问题明显,尽管自十八大以来陕西省经济高速发展,陕西文化产业逐步发展,陕西省GDP及文化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但其文化消费能力、文化消费结构、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基础设施环境等方面并没有协同跟进,文化消费质量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然而不论从耦合度还是协调度来看,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处于一个缓慢改善的过程,究其原因,是因为2012年以来陕西省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相关政策文件,针对文化消费提出了许多政策建议,逐步提升了文化消费质量。

六、结论与建议

文化消费质量是衡量文化消费乃至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构建包含文化消费能力、文化消费结构、文化消费水平、文化消费基础设施环境四个子系统的文化消费质量评价系统,利用熵权TOPSIS计算了2013-2018年陕西地区文化消费质量,并利用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文化消费质量状况,得到以下结论:

(一)除2013-2015年存在小幅度下滑,2015-2018年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处于一个迅速上升过程,但其水平总体偏低,2018年文化消费质量测算结果也仅为0.1720,说明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陕西省文化消费水平亟待增强。相较于其他子系统,陕西省文化消费水平2013至2018年存在着较大波动,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不能随着经济发展、收入的增加而发生同步的变化或变化较为缓慢,因此需要不断增强文化消费水平。

(三)从耦合协调度来看,陕西省2013年2018年一直处于失调阶段,文化消费质量各子系统未能协调发展,且整体发展明显滞后,但根据耦合协调度波动规律发现,在短暂的波动后,陕西省文化消费质量一直处于一个稳步增加的过程。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从供给端提升文化产品及服务。文化消费是一种内容性消费行为,生产者应从供给端提升文化消费,研发出更多受欢迎的文化用品及服务,满足居民多方位、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提升文化消费。

(二)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对于文化消费表现出了较高弹性,当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居民就可以把更多的收入投入到文化消费中去,进而提升文化消费能力。因此,政府可以从税收制度、分配制度入手,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

(三)合理设置文化产品及服务价格。与其他行业的产品相比,文化产品价格过高,并且不同类型产品的价格差距较大,许多文化产品价格水平与居民的收入水平严重不匹配,缺少可以让多数人接受的文化产品及服务,同时,过高的文化用品和文化服务价格会抑制人们的文化消费水平,因此,需要推动文化用品和文化服务价格趋于合理化。

(四)完善文化消费基础设施环境。相比于传统行业的消费,文化消费更依赖于消费场所,政府应逐步丰富文化消费配套的各类场所,改善其服务环境与服务内容,使消费者有场所去消费,并提高消费的幸福满足感,加大居民消费次数。

[1] 于进.扩大和升级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路径研究[J].宏观经济管理,2019(6):72-76.

[2] 韩海燕.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问题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2,26(6):93-98.

[3] 胡乃武,田子方.我国文化消费及其区域差异[J].经济问题,2015(7):1-6.

[4] 姜宁,赵邦茗.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52(5):27-35.

[5] 向明.中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5(7):121-128.

[6] 陈劲.城市居民文化消费结构及其资本积累:重庆例证[J].改革,2015(7):110-119.

[7] 张铮,吴福仲.从社会分层到文化消费分层:基于职业视角的考察[J].全球传媒学刊,2019,6(2):129-146.

[8] 李光明,徐冬柠.文化消费对新市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9(6):4-13.

[9] 李瑢.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质量需要优化农村消费环境[J].消费经济,2010,26(1):50-53.

[10] 郭鲁芳,蒋微芳.我国居民休闲消费质量提升瓶颈与突破路径[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2):106-111.

[11] 杜逸冬.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对居民消费质量影响路径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7(14):27-29.

[12] 马红涛,楼嘉军,刘润,等.中国城市居民休闲消费质量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J].城市问题,2018(9):65-73.

[13] 张剑锋.文化消费质量论略[J].北方论丛,2008(3):142-144.

[14] 闫雯玲.推动文化消费高质量发展[J].人民论坛,2018(28):140-141.

[15] 何昀,谢迟,毛中根.文化消费质量:内涵刻画、描述性评价与现状测度[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37(5):115-120.

[16] 尹世杰,蔡德容.消费经济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5-26.

[17] 朱玲.我国居民消费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测度[J].商业经济研究,2018(5):35-38.

[18] 李光明,徐燕.收入、时间与知识:文化消费能力约束效应研究[J].学海,2019(6):106-113.

[19] 涂俊,邵天品.文化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天津市居民问卷调查数据[J].消费经济,2016,32(6):59-64.

[20] 殷宝庆,颜青.居民文化消费结构变迁及其优化升级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统计与决策,2014(23):117-119.

[21] 谭延博,吴宗杰.山东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结构探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2):20-23.

[22] 徐淳厚.关于文化消费的几个问题[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7(4):45.

[23] 唐隽捷,顾剑华,陈铭杰,等.民族地区人口城市化质量综合评价及系统耦合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19,27(3):102-107.

[24] 丁文广,刘兴德,耿怡颖,等.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耦合协调性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3):61-69,129.

[25] 曹贤忠,曾刚.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模式选择研究_以芜湖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4,34(4):13-18.

[26] 宋伟轩,白彩全,廖文强,等.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居民生活质量耦合协调性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11):1382-1388.

[27] 马耀峰,白凯.基于人学和系统论的旅游本质的探讨[J].旅游科学,2007(3):27-31.

The Measurement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Quality and the Evaluation of System Coupling Coordination—Take the panel data of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AN SHAOWEN, LI MINGYU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structur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peopl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The study uses the panel data of Shaanxi Province from 2013 to 2018, uses the entropy TOPSIS method to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quality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conducts a coupling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consumption quality system in Shaanxi Provinc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quality in Shaanxi Province is low. The degree of 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various subsystems is low, but both have a slow upward trend. The quality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from the supply side by upgrading cultur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raising the disposable income of residents, setting reasonable prices for cultur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and improving the cultural consumption infrastructure environment.

Cultural consumption quality; Entropy TOPSIS method; System couplin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文化产业集群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机理和策略研究”(71573200);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文化产业项目社会效益评价体系理论及实践研究”(2019S052)。

G124

A

1008-472X(2020)04-0031-11

2020-06-10

詹绍文(1969-),男,湖北罗田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区域经济发展管理;

李明悦(1996-),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产业管理。

本文推荐专家:

刘吉发,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和文化政策。

方永恒,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文化产业和文化政策等。

猜你喜欢

消费水平耦合陕西省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基于增强注意力的耦合协同过滤推荐方法
闪电对n79频段5G微带天线的电磁耦合效应研究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基于非线性干扰观测器的航天器相对姿轨耦合控制
中国人均消费世界排名与增长预测研究
——基于指数增长模型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陕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