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弈论视角下中小学教育惩戒的困境与实施路径

2021-06-07吴雅婷

师道 2021年5期
关键词:惩戒家长学校

吴雅婷

一、博弈论视角下的教育惩戒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文化科学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素质的发展。而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下,校园欺凌、违纪学生难以有效管理等现象的频繁发生则令人深思,实际上这些现象与教育惩戒的缺失密切相关。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实施教育惩戒有利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如今教育惩戒的实施困难重重,实质上是国家、学校、教师、家长这几个博弈方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博弈论是一种研究各博弈方之间冲突竞争、策略选择及决策对抗的理论,主要探讨博弈方之间各种相互冲突的力量妥协与制衡的情况。从博弈论视角出发,不难发现教育惩戒背后社会、学校、教师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博弈,通过对社会、学校、教师三个层面上的困境进行深度剖析,可为教育惩戒困境的突破路径提供参考与建议。

二、博弈论视角下教育惩戒的困境剖析

(一)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博弈

一直以来,社会各界都将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依托在学校教育上,依靠具体的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就意味着社会与学校存在博弈论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政府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希望培养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家长则希望学生能够拥有好的学习成绩,获得升入优秀学校的资格。为了自身的利益,政府和家长都希望学校与自身选择一致。但实际上,学校若要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就需要对教师进行教育惩戒相关能力的培训,对家长进行教育惩戒的相关宣传,这就大大增加学校的教育资源投入。

同时,公众对教育惩戒的误解,让学校面临着办学声誉降低的潜在风险。办学质量与声誉是学校的生存之本,这往往与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有密切的关联。因此某些地方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把提高升学率视为本校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这导致部分学校可能对社会隐瞒实际情况,对于中轻度的违规违纪学生采取“不闹大,不理会”的选择。

(二)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博弈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道德的具体落实,是要靠教师来实施的,因此,学校与教师之间也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但是,学校与教师之间仍存在着利益冲突的地方:学校希望以最少的资源投入,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提高升学率,扩大学校的办学声誉。而教师则希望花费较少的时间和成本,在职称晋升、工资提高等方面获得较大的利益。相对于学校而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发展状况等信息的掌握更具有优势。学校难以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确认教学情况,往往是通过最直观的学生成绩进行判断。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可能更愿意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提高学生成绩方面,而不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

(三)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博弈

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关系,三方会选择各种的策略进行博弈来追求自身利益。首先,对于教师而言,他们希望通过这一职业获得等价的经济利益,以及通过所具有的角色权力去管理学生,以维护教师尊严和校纪班规。其次,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希望获得生存与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提高未来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做准备,并且渴望获得自我的尊严、个性的彰显,不愿服从教师的管教惩戒。再次,对于家长而言,他们渴望以最小的代价提高孩子的成绩以及获得升入重点学校的资格,不愿意孩子受到教师的惩戒。

这些利益冲突的结果无疑导致了社会对教育惩戒的负面舆论、家长因惩戒对教师兴师问罪等问题的出现。但是,就现实而言,无论在法律法规上还是学校管理上,对于维护教师正当实施教育惩戒的规定还是比较有限的,这严重打击了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积极性。

三、教育惩戒的实施路径

既然教育惩戒困境的背后,是诸多“利益相关方”的冲突与博弈,那么,要促进教育惩戒正当合法的实施,就须从法律法规、监督管理、考核机制、家校沟通等方面明确教育惩戒的标准,从而维护各方的利益,约束各方的行为。

(一)社会方面

1. 完善相关教育惩戒的法律

教育惩戒是一种合理合法的教育手段,无论是教师不敢惩戒还是滥用惩戒,最根本的原因都是教育惩戒在法律上的欠缺。2019年11月22日发布的《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中首次完整地提出教育惩戒的概念,2021年3月1日,《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开始施行。严格而言,《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对教师的教育惩戒实践具有正当化和规范化的作用。尽管如此,完善教育惩戒的相关法律仍是必须得到重视及解决的问题。法律中应包括对教育惩戒的明确定义和教师惩戒权的保护细则,让教师及家长对惩戒纠纷进行申辩、核实,切实维护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2. 建立教育惩戒的监督管理

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后,首先应建立对应的监督管理制度,确保相关部门和学校有规可循,对教育惩戒进行合法合理的监督。同时,家长和学生也能依法对违法的惩戒行为进行揭发检举。其次,社会应该做好正确的舆论引导。新闻媒体在舆论导向与监督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加大对教育惩戒的宣传,让公众对教育惩戒形成理性的认知。面对个别教师的不当惩戒行为,新闻媒体应该秉承客观辩证的态度,进行客观公正的监督与揭露。再次,社会可以建立第三方教育懲戒监督调解组织,帮助家长及学生正确了解教育惩戒,对家长举报的惩戒行为进行判定,并调节有关教育惩戒的纠纷。

(二)学校方面

1. 明确教育惩戒的管理制度

首先,中小学应开展关于教育惩戒的培训,派专人对教师进行培训教育管理学、教育惩戒等相关知识。同时,学校可以不定期地组织经验交流会,组织教师对经典的惩戒纠纷进行分析、讨论,提高教师的认知。教师之间分享关于班级管理、教育惩戒的经验,从而掌握教育惩戒的艺术与技巧,提高专业素养。

其次,建立教育惩戒的监督管理制度。中小学根据相关法律以及学校特点制定出科学的惩戒细则,让教师在惩戒时有规可依。同时,还应成立专门的监督管理小组对某些惩戒行为进行监督,记录惩戒的目的和原因,实施时间、地点以及在场监督人等。学校须定期组织教育惩戒监督会,监督管理小组汇报近期教育惩戒情况,学校须对其汇报检查核实。

2. 健全教师评价的考核机制

健全教师评价考核机制有利于教师去关注学生管理。学校应以多元标准代替单一标准,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成绩,还应将班级管理、学生品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列入考核标准内。对于滥用惩戒、不教导学生的教师,即使教学能力强、班级成绩高也应给予低分评价。其次,对于因惩戒得当,而让班级纪律良好、学生成绩进步、教育效果显著的情况,学校可以给予教师一定的奖励。同时,学校应鼓励其他教师进行学习,提高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能力。而对违规学生不管不问的教师,学校要给予適当的批评。

(三)教师方面

1. 掌握教育惩戒

教育惩戒在社会上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并且法律上明确禁止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以及变相体罚。因此,教师应学习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了解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书籍、讲座等途径学习先进的学生管理经验以及教育惩戒的相关知识,更新自身的教育思想。并且在实际的教育生活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运用相关的方法与技巧,正当有效地实施教育惩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加强家校沟通联系

教育惩戒的实施除了要按章依规外,还应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教师应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联系。首先,教师应向家长传播教育惩戒的相关知识,让家长正确认识教育惩戒及其重要性。其次,教师还需要倾听家长、学生对于教育惩戒实施的意见和建议,双方达成共识。再次,要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时,应及时让家长了解事情的始末、学生的表现以及惩戒的方式,避免出现家长在校门外久等,而不知孩子被惩戒留堂,从而对教育惩戒产生不满的情况。

参考文献:

[1]瞿振元. 素质教育: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J]. 中国高教研究,2015(05):1-6.

[2]陈彬,陈磊,高雪春. 教师惩戒权的法律效力、现实意义及其实现路径[J]. 现代教育管理,2020(04):103-109.

[3]张素雅,田友谊. 教育变革中教师利益的冲突与协调——基于博弈论的视角[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16):27-30.

[4]王琳琳. 论教育惩戒的边界与限度[J]. 当代教育科学,2018(11):40-44.

[本文系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教育生活史视野下中国学名师‘二次成长问题研究”(1978—2018)(项目编号:2018WZDXM022)、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转型期乡村教师学术成长的路径、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粤西的调查”(项目编号:GD17XJY27)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惩戒家长学校
忘却歌
教育惩戒,育人为本
把握好教育惩戒的“度”
让惩戒教育有章可循
家长错了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