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跟进,助推深度教研
——记一次“班级区域环境创设”教研之旅

2021-06-04姜雪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幼儿园

幼儿100 2021年9期
关键词:区域环境活动区教研

文/姜雪萍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幼儿园

一、活动背景

“一日生活皆课程”,环境是隐性的课程。而班级作为幼儿一日生活的主阵地,其环境创设对幼儿的教育意义更是不言而喻。为了进一步促进对班级环境创设的思考,让我们实施的课程更能有效地体现于班级环境中,上学期我园以“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课程环境”为教研主题,通过课程规划、方案策划、实施改进等形式,展开了研究与实践。教师们在更新理念的同时,为班级课程环境创设作出了很大的努力。然而,我们也发现,课程环境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主题墙环境、活动区环境、走廊环境、生活环境等,内容多、范围广,势必会影响到研究的深入性。因此,为了让教研活动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本学期我园的教研主题在延续上学期研究内容的基础上,缩小范围,以活动区为切入点,追随儿童的脚步,从春天到夏天,经历了发现问题—改变调整—发现问题—收获反思的教研旅程。

二、教研旅程

第一站:行于“学习”

实录重现:

主持人:你在创设班级活动区的时候,最关注的是什么?请谈谈你对班级活动区环境创设的思考。

宋老师:我认为活动区环境创设先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结合孩子的兴趣投放活动区材料,这样的环境才是属于孩子的环境。

马老师:我们的活动室比较小,空间的有效利用是我第一考虑的因素,如何让墙面、地面、窗台等资源合理分配,一直是我思考与实践的方向。

朱老师:我的关键词是“适宜性”。无论是活动区场地的利用还是游戏材料的投放,都应该是适宜的,要贴近孩子的生活,适合孩子的发展。

孙老师:活动区创设中,我觉得互动性也很重要。请问大家,区域活动的创设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孩子的操作,只有让孩子与环境互动起来,才真正发挥了活动区的创设功能。

叶老师:我同意孙老师的说法,当然,互动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学习,所以“学习”是我在创设活动区环境时的关注点。

主持人:结合大家所说,我们认识到:创设班级活动区时要关注“符合幼儿的需要;诱发幼儿的体验;支持幼儿的自主;鼓励幼儿的表征”。为了有进一步的专业指导,我们分年级组学习了《幼儿园区域活动》丛书,请各组代表来说说你们的学习感悟。

小班组: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区域设置要温馨,具有情境性,要合理布局,巧用隔离物;区域布局要讲究美观与安全,考虑动静结合、封闭与开放的结合;区域材料的投放要循序渐进,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

中班组:我们最大的感受是区域环境要起到“支架性”的作用。要让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玩一玩”层面,而是要通过区域环境的支架引导,促进幼儿持续、深入地学习。区域活动中的材料应该是丰富多元的,能引发幼儿经验生长的,因此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变化。在区域游戏中,教师也是环境的一部分,因此要注意用语言和情感回应幼儿,可在环境中给予隐性提示,使得幼儿可看、可讲、可操作。

大班组:学习《大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具体措施》这篇文章,确实帮助我们打开了创设区域活动的思路,主要是区域设置时动静区要适度分离,空间色彩运用要恰当;要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相关年龄段的关键性经验,让环境创设更有目的性;活动区域规则、材料摆放标志等都要体现幼儿的参与性,有幼儿的表征。

主持人:小、中、大年龄段各有不同的策略,给了我们明晰的创设活动区环境的思路。我们在创设班级活动区环境时,要注重从儿童的立场创设一个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接触到的环境,使幼儿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

思考感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园本教研是学习与交流经验的重要途径,通过相互学习并借鉴别人的经验、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自己的实践工作,在学习、交流、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在交流中,大家结合实践工作纷纷发表了对区域环境创设的认识,有了理论支撑,区域游戏环境创设更得心应手。

第二站:行于“诊断”

实录重现:

主持人:结合上次的学习活动,反思班中的活动区环境,你是如何从幼儿的角度来创设环境的呢?为了促进互帮互学,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我们分成三组,在组长带领下,分别进入这三个班级,重点审视活动区环境创设,围绕表格内容展开研讨。

班级活动区环境创设研讨活动记录

各组交流诊断后的规划与建议:

周老师:谢谢大家给我们班出点子,现在一看,空出了很多的墙面空间,也更有利于幼儿的展示。

杨老师:我们班的区域位置虽然没有变,但是这些桌椅柜子摆放的方位不同,把活动室空间扩大了。

夏老师:是呀,建构区与理发店交换位置,不仅扩大了美工区的空间,而且也加大了墙面的利用率。

主持人:有了调整思路,就要付诸行动,老师们要根据今天的学习研讨,审视自己班的活动区环境创设,看看哪些方面需要做出调整,尽可能地从儿童的视角出发,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温馨的、有助于发展的活动环境。

思考感悟:

小、中、大三个班级作为诊断班,其实是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通过教研活动,大家分组走进现场,运用教育经验,一起出谋划策,为三个活动室的环境优化给予了具体客观的建议,相互启发与借鉴,在帮助同伴的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认知。

第三站:行于“实践”

实录重现:

小1班区域环境创设调整前

小1班区域环境创设调整后

中4班区域环境创设调整前

中4班区域环境创设调整后

大1班区域环境创设调整前

大1班区域环境创设调整后

主持人:老师们,经历了两周的实践,三个班级的活动区环境在教研组老师的调整建议下,有哪些变化呢?实施下来效果怎么样呢?重点区域的开展情况如何?请三个班的老师分别来介绍一下实施开展的情况。

小1班、中4班、大1班老师代表结合PPT交流。

主持人:我想,在进行活动区环境改进实施的过程中,也会有困惑和自己的思考,接下来,请各教研组结合刚才看到的听到的,围绕表格,进行环境调整后、实践后的再审议。

小班组:小1班的老师在短短的两周里,区域游戏环境就有了这么大的改观,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组给出的建议是,空间利用做到最大化了,还要更富有童趣一些,更能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

中班组:中4班的区域环境无论是在区域设置方面,还是材料提供方面都更合理、更开放了,建议要结合主题开展不断地更新和丰富游戏材料。

大班组:大1班的墙面、空间更立体化了,幼儿在区域游戏中一定更灵活自主了。我们给出的建议是,幼儿的作品要尽可能在环境中呈现,材料箱要分类摆放,便于幼儿随手可拿。

主持人:老师们,关于班级活动区环境创设,整体性布局只是前提条件,如何利用好墙面、空间、游戏材料,使得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充分操作体验、直接感知、互动学习,这是我们要进一步思考与实践的方向。总之,我们要从思想上进行转变,让自己在环境创设的角色中,从“装饰环境的工巧匠”转变为幼儿成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们只有真正让环境服务于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才能感受到环境作为“隐性的教育者”的巨大能量,并感受到日常环境创设工作的价值。

思考与感悟:

教研活动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形式主义,只有真正落实到日常的工作中,才是教研活动开展的意义所在。付诸实践后的改变让我们看到了教师们的执行力,也感受到了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通过“说说亮点”“提提建议”的沙龙式活动,助推了区域游戏环境创设的更优化,也实现了互助共长。

第四站:行于“互学”

实录重现:

主持人:我们通过诊断环境,确定方案;审议环境,改进方案;亮点互学,分享做法三次教研推进,促进对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思考与实践。

各班依次结合PPT交流区域环境创设的情况。

主持人:你们对哪个班的区域环境改进印象深刻?对你们的启发是什么?

教师1:小4班的自然材料“树枝”在各区域的运用很有创意,并且能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多元化运用,充分发挥了“树枝”的教育价值。

教师2:中2班的“纸盒变身记”给我印象深刻,纸盒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取材方便也便于收集,只要用心,其实生活中的很多材料都可以作为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有力支架。

教师3:大1班调整后的游戏空间明显利用率高了,小空间大变化,同样的活动室,调整了桌椅的位置后,游戏区域更适合幼儿游戏了。

……

主持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班级活动室环境作为幼儿日常的生活学习场所,生动、直观的环境必然能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我们更需要从“儿童本位”出发,对环境创设进行不断地观察、反思和调整,从而更好地促进和支持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相信只要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我们的环境就能更加得当和适宜。

思考与感悟:

各班的游戏环境展示交流,并不是要检验教研成效,也不是为了相互攀比,而是为了取长补短,促进相互学习。虽然教研主线是三个重点班的改造,但不仅仅局限于这三个班,而是以三个班为核心,扩散辐射到全园,让各班迎头跟上,汲取理念与精华,和幼儿一起积极打造适宜的、科学的、有学习价值的区域游戏环境。境。虽然围绕专题开展的系列教研活动告一段落了,然而追随儿童的脚步,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是我们幼教人的追求与情怀,我们永不止步……

三、活动反思

1.持续跟进,有深度。

教研活动如果缺乏一定的深度,往往会出现研讨过程泛泛而谈、“走过场”,就如一盘散沙,无法凝聚成团,那势必会影响教研的效果。为了防止这样的现象,每次活动,我们针对一个专题,努力将内容研细、研深、研透,达到“宁挖一口井,不挖一条沟”的深度。我们在研讨时,紧紧围绕关键问题进行层层剖析,力求梳理经验,达成共识,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提供指导性意见。关于“追随儿童的脚步——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活动区环境创设”的专题教研,我们认识到紧靠一次教研活动是无法达到教研目的的,于是,我们通过“学习篇”“诊断篇”“实践篇”“互学篇”四个阶段环环相扣的集中教研,帮助教师们学习新经验,拓展新思维,通过牵手互助,群策群力,为创设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班级活动区环境而努力。

2.精益求精,促实效。

精益求精是我园园本教研追求的目标之一。精简的组织形式、精髓的思维碰撞,精炼的经验梳理,是我们专题教研努力的方向。三次研讨,三张表格,每张表格都根据研讨项目的需要进行精心设计,这样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就更有目的性和具体指向性,研讨时教师们就有理可言,有惑可问,紧扣问题中心,避免了泛泛而谈。教研活动结束后,我们会及时梳理,把研讨共识形成文案,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如有调整再进行集中反馈梳理,完善经验。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中让园本教研真正落地,发挥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3.互学互思,共发展。

在整个教研活动推进的过程中,并不是主持人一言堂,我们更关注的是为教师提供与同伴积极对话的广阔平台,为教师带来从不同角度探讨、交流学习的机会。在互动教研中,在与同伴积极的思维碰撞中,既有教师自己的思考,又有同伴之间教育理念、观念、方法的交流。通过亮点互学,评优互促,彼此支持,促进了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实现了共建共享,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区域环境活动区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儿童活动区环境色彩设计策略研究
各年龄段科学活动区活动内容案例
区域环境生态建设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基于企业异地并购视角对税收竞争、区域环境与资本跨区流动的实证研究
我国区域环境质量发展统计分析——基于某县域范围环境概况
寓学于乐
教师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研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