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黄衫子郁金裙”

2021-06-02周婷婷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5期
关键词:宋代

周婷婷

摘 要:“有巢氏以出,袭叶为衣裳”,服饰的发展与人类文明密切相关,除了满足人类基本生活需求以外,服饰也成为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而妇女服饰作为一定历史时期服饰发展的重要内容,更为细致地反映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和服饰本身不断演进发展的美学底蕴。文章以宋代妇女服饰为主要对象,概括其制作工艺、服饰颜色、服饰功用和政府的服饰政策几个方面的特点,以期促进对宋代妇女服饰的进一步认识。

关键词:宋代;妇女服饰;服饰发展

宋代服饰研究主要见于中国古代服饰史通史研究的宋代部分,如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和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使用丰富的图像、文献资料和考古材料叙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发展进程;宋代服饰的研究专著较少,主要有王雪莉《宋代服饰制度研究》,较为完备地阐述了宋代服饰发展的社会背景,并阐述了冕服、朝服等的不同制度;傅伯星《图说宋人服饰》展示了来源于绘画雕塑方面的宋代服饰,较好地解决了一般服饰研究过程中常出现的图像描述问题;对于宋代服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唐宋服饰的对比、理学对服饰的影响、服饰风尚等方面,对冠服制度和士大夫服饰研究较多,而对妇女服饰研究较少。本文拟从宋代妇女服饰着手,探究其发展特点,以期对宋代妇女服饰有进一步的认识。

1 宋代妇女服饰概况

服饰,即服装和饰品的合称,服装又分为礼服和常服两种。整体来看,宋代妇女服饰虽然仍受到政府所制定的服饰政策的制约和影响,但相较于官服和士大夫服饰而言,其所受政治影响较小,更能体现服饰所折射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和服饰本身不断更新发展的美学底蕴。下面从服装和饰品两方面来浅谈宋代妇女服饰的发展概况。

首先,宋代女性礼服方面,《宋史》记载较少,但从南薰殿旧藏的后妃画像可知礼服基本沿袭传统,有袆衣、褕翟、翟衣、鞠衣、钿钗礼衣几大种类,颜色分为深青、青色、黄色和绯色;相较于礼服,常服的种类和样式更加丰富,地位尊贵的女性一般为大袖、长裙和霞帔,“其常服,后妃大袖,生色领,长裙,霞帔,玉坠子;背子、生色领皆用绛罗,盖与臣下不异。”①普通妇女的常服可分为首服、体服、足服三个部分,首服主要有冠、帽、巾,其中花冠中的“一年景”,将四时之花同时呈现于花冠,最能显示宋代妇女的巧妙心思,“靖康初,京师织帛及妇人首饰衣服,皆备四时。如节物则春幡、灯球、竞渡、艾虎、云月之类,花则桃、杏、荷花、菊花、梅花皆并为一景,谓之一年景。而靖康纪元果止一年,盖服妖也。”②宋代妇女日常体服仍主要是上襦下裙的样式,襦为上身的短衣,裙子多为瘦窄的多褶裙为主,在裙上除刺绣外,还可用植物晕染,如郁金裙,即用郁金染成,不仅色彩鲜明而且带有香气,成为当时广为流行的植物晕染方式。除襦裙外,宋代妇女服饰的一大重要创新即是背子,或称褙子,“苍梧杂志载‘背子,近年方有,旧时无之。只汗衫袄子上便着公服。女人无背,只是大衣。命妇只有横帔、直帔之异尔。”③背子为直领对襟,没有纽扣连接,最开始长度较短,而后不断加长,左右腋下开叉,所以行走方便,背子在宋代开始出现,并且受到各个阶层的喜爱,上至后妃命妇,下至普通妇女、乐妓歌女等都有穿着背子的记载,成为宋代妇女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足服分为鞋、袜两部分,由于缠足兴起,所以妇女的鞋、袜种类中出现缠足后所穿的弓鞋、弓靴等,但在当时社会中,女子缠足并未受到严格的要求,大多数底层劳动妇女依旧没有缠足,且从当时的类似拖鞋的靸鞋和露出脚趾的笼鞋等鞋子样式来看,缠足只是一种风尚而未形成绝对现象。

其次,关于宋代妇女的饰品,主要叙述头饰和面饰两方面。头饰分为发式和发饰,发式方面主要是朝天髻、坠马髻等高髻盛行,在当时的诗词中亦有所体现,如赵令畤《鹧鸪天》:“门前一尺春风髻,窗内三更夜雨衾。”另外,为了使高髻的造型更加饱满有形,富贵人家通常使用假发,称之为“特髻”,并且成为在市场流通的重要商品,北宋时期相国寺“万姓交易”中就曾出现“特髻冠子”,但价格昂贵并非普通妇女所能获得。发饰方面,除钗簪外,较为特别有翠羽和水晶,翠羽主要是由孔雀等鸟类羽毛制作而成,颜色艳丽,受到上层妇女和富贵人家女性的青睐,但孔雀等鸟类稀有,且贸易路途遥远,以致价格越发昂贵,自高宗时期开始就屡次发布禁用诏令,但始终收效甚微,翠羽仍旧流行。另一发饰为水晶,水晶珍贵精致,多制作成珠串和簪子,多在上层女性中使用,民间出现用琉璃代替水晶制作发饰的现象,流行较广,以致出现“京师禁珠翠,天下尽琉璃”的现象。

2 宋代妇女服饰的特点

2.1 服饰用金、竞奢之风

服饰用金在中国古代史上并不少见,金因其贵重且华丽的特点,成为高贵和权势的象征,有记载的服饰用金最早出现在汉代《盐铁论》中,自此以后,服饰用金不断发展,尤其是宋以前的唐代,在经济文化繁荣的背景下,服饰用金现象增多并且用金技术得到很大提高,从当时的记载中大概可见十四种用金方法。宋代以来,服饰用金继续盛行,宋代女性的服饰用金大多在首饰、衣物方面,关于具体的用金技术并无明确的记载,由于奢靡之风盛行,宋代政府的禁金政策贯彻始终,据《宋史》和《宋会要》记载,共有十位皇帝颁布十八条禁金条令,时间延续300多年,由此可反观服饰用金在宋代广为流行、屡禁不绝的特点。同时,宋代服饰用金技术在唐代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虽无明确记载,但据王栐《燕翼诒谋录》中所记载的禁用技术比唐代更多出四种,分别为销金、贴金、缕金、间金、戭金、圈金、解金、剔金、撚金、陷金、明金、泥金、榜金、背金、影金、阑金、盘金、织金线。①宋代妇女首饰用金在此不过多叙述。在衣物方面,主要是用金線刺绣和用金粉混合染画图案,使衣物上的图案更加细致生动,更加精巧动人。除此之外,竞奢之风日益流行,官宦人家的妇女常常以珠翠装饰,组织集会互相攀比,称之为“斗宝会”,民间服饰用金现象也广泛存在,据《宋史》记载,“民间习俗日渐奢靡,糜金以饰服器者不可胜数,重禁莫能止焉”。综上可见,宋代服饰用金现象已广泛存在,尤其是宋代妇女服饰用金在禁令下仍旧广泛流传,竞奢之风不绝。

2.2 服色淡雅、间色流行

宋代妇女服饰颜色总体淡雅,多用间色。礼服方面承袭传统,不加论述,常服方面更能体现宋代妇女服色的特点,从宋代妇女最常穿着的襦裙来看,上衣的颜色一般较淡,裙装颜色稍显明亮,但颜色搭配多使用同色系配色或者相近的色系,色彩冲突较小,在诗词中可见,如“莺黄衫子退红裙”“淡黄衫子郁金裙”等。从现存壁画来看,妇女服饰色彩主要为平和淡雅的颜色,如蓝色、红色、浅红色、淡紫色、淡绿色、浅黄色、白色等,并且整体搭配也以平和雅致的颜色为主,少了明亮夸张的对比色调,多采用柔和细腻的淡色或间色。关于服色淡雅、间色流行这一宋代妇女服饰特征的形成原因,应从多方面进行考量。首先,染织技术的进步使色彩选择增多,“到了宋代,我国的印染技术已经比较全面,色谱也比较齐全。”“从传世的纺织品和人物画中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宋代彩锦的色彩较唐代也有很大进步。唐代彩锦色彩鲜明艳丽,而宋代则为淡雅柔和,很少饱和色,常用两种色的调和色,并较多采用深浅不同的茶色、褐色和绿色。”③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民营手工业得到急速发展,尤其是印染业的发展,促进了妇女服饰色彩的多样化。其次,服饰发展的美学素养变化。宋代文化氛围良好,士大夫阶层的影响以及妇女所能接触的知识较多,促进了其审美的变化。最后,宋代理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妇女服饰的颜色,追求平和实用的理念使妇女服饰少了艳丽夸张的配色。

2.3 服饰舒适、实用便利

宋代妇女服饰在继承传统服饰类型的基础上,进行了丰富的改进和创造,新出现的妇女服饰无一不体现着追求舒适和提高实用性的特点,这体现出服饰发展愈加便捷和实用的特征,也代表着宋代妇女服饰自身的发展演进特点。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宋代服饰的标志性创造“背子”,如前文所述,背子为直领对襟,在左右两腋下开叉,所以行走方便,便于穿着。后逐渐流行起来,成为宋代妇女的日常服饰之一。另外北宋初年出现了前后开胯、多层重叠的“旋裙”,方便骑驴时穿着,便利性是其出现和得以流行的重要原因。与此类似的是,宋代也出现了便于骑马的“赶上裙”,最先从宫中传出,长度较长以致拖地,但不久就因为形制怪异而被禁止穿着,不再流行;另外,保暖功能好而长度较短的“旋袄”也在宋代出现,和“旋裙”一样,都是便于骑马的服饰。“近岁衣制有一种如旋袄,长不过腰,两袖仅掩肘,以最厚之帛为之,仍用夹里或其中用绵者,以紫皂缘之,名曰貉袖。闻之起于御马院圉人,短前后襟者,坐鞍上不妨脱,著短袖者,以其便于控驭耳。古人所谓狐貉之厚,以居亵裘,长短右袂制,皆不如此。今以所谓貉袖者,袭于衣上,男女皆然。”①由以上所列举的四种宋代妇女服饰来看,在日常服饰的发展演进进程中,一方面新出现的妇女服饰都体现着日趋便利和舒适实用的特点,这体现着中国古代服饰发展除被统治者赋予深刻的政治等级含义以外,也随着日常生活改变和发展,使其更加适合人类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统治者也会对服饰的发展创造进行干预,如背子得到承认并正式作为后妃命妇的常服,而“赶上裙”因为形制奇特遭到严禁。但从总体而言,在宋代妇女服饰尤其是日常服装的发展过程中,仍可清晰看到其日趋便利、舒适实用的特点。

2.4 政策干预与胡服禁止

胡服与汉族服饰的交流融合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上的一大重要特征,由于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差异,两种服饰差异较大,胡服一般较为细窄贴身且衣长较短,而汉族服饰大多宽松且衣长较长。宋代以来,胡服与汉族服饰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开始,胡服开始与汉族服饰相互影响,尤其是在唐代,胡服最为流行,妇女穿着胡服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入宋以后,胡服对汉族服饰的影响并未停止;二是安史之乱之后,因为传统文化中华夷之辨思想的影响,胡风对汉族服饰的影响逐渐有减弱的趋势。从统治者立场来看,由于契丹族和女真族与两宋之间的战乱影响,统治者在妇女服饰方面的禁令除了上文提及的禁金之外,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对于胡服及胡风的打击。

在妇女服饰方面,其内容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是妇女不能使用毛缎制成的衣物,但骑马时用以遮蔽风尘是允许的;二是不能使用褐色、铜绿、兔褐三种颜色的衣物;三是不能模仿胡服的款式制造衣物。

总体而言,统治者禁止胡服的政策是较为全面的,但并未得到完全的执行,褐色在妇女服饰尤其是下层劳动妇女的服饰中仍有所应用。因为服饰在中国古代封建统治中的重要性,统治者也时常颁布平民禁用的服装形制、材料及颜色等,宋代统治者对于胡服的禁止除了军事上的影响因素外,借以确立服饰规范,以服饰体现尊卑等级的目的也应注意到。

3 结论

从宋代妇女服饰的总体概况来讲,除了承袭之前的大致种类形制以外,还创造出一些新的服饰,呈现出其独特的魅力,除服饰用金、服色淡雅、服饰实用和禁止胡服四方面的特点之外,尚有其他方面有待探讨。需要说明的是,宋代妇女服饰用金与服色淡雅并不矛盾,服饰用金体现了商品经济及妇女审美等因素影响下对于金的青睐,但多体现在衣领、袖口等部位,且用金使得图案更加写实生动,与整体服色并不冲突,反而更显高贵雅致。

对宋代妇女服饰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宋代服饰的发展以及宋代妇女的生活状态,也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变化。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對包括服饰文化在内的宋代文化的探讨与研究,是正确了解宋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步骤,也是了解华夏民族文化演进过程的重要步骤,而当前宋代服饰研究多注重于唐宋服饰的对比,从服饰的开放与否的角度论述唐、宋两个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以至社会整体文化的开放程度,把“程朱理学”思想对宋代服饰所造成的影响扩大是稍有不妥的,服饰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社会现象,应从多方面加以探讨。

猜你喜欢

宋代
生熟无界:羁縻政策视域下的族群互融
浅谈宋代哥窑“金丝铁线”之美
宋代女子缠足的特点及其成因探析
探究宋代翻异别勘制度的现代司法借鉴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宋代的义利思想的法律影响
宋代官员履历造假缘何屡禁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