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科技课堂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2021-06-01齐幼娣奚骏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9期
关键词:计算器IP地址新知

齐幼娣 奚骏

● 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六、教学建议”模块中建议教师重构教学组织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开展项目化学习,在项目实践中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整合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开展项目化学习呢?一线教师具体该怎么做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案例进行了如下思考。

● 高中信息科技课堂里的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又称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方案设计、新知学习、实践探索,具有创新特质的学习活动。笔者认为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要关注以下几点:

①真实情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让学生基于真实情境开展项目实践,促进学生与真实世界的联接。这里的真实情境并不一定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其真实性体现在情境中某些要素是真实的,也就是说学生解决项目中的问题思路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迁移的。

②问题驱动。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概念的思考和探索,即用问题去推动学生应用知识、设计方案、分析推理,直至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可以是与学生经验建立联系的问题和一些开放的高阶问题。

③包含新知。教师所设计的项目一定要基于信息科技学科中的关键概念和能力,且包含所学的新知识。

④项目方案。为了使項目任务能够在课堂上顺利完成,教师要提前设计好适合课堂实施的方案。

⑤提供支架。教师要提供足够多的支架供学生选择和使用,便于学生在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

⑥总结评价。项目问题解决后,教师可以通过练习评价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通过反思和总结,梳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 实践案例

案例一:简易计算器的设计

此课是高中信息科技《算法与程序设计》的第一课,课前教师已经为学生准备好学习的支架:一个程序包(内含程序);设计好的加减乘除运算界面(加法按钮已经写好代码,能运算整数型范围的加法运算,其他按钮没有程序代码);一张学习记录单。上课伊始,教师利用普通计算器情境导入:“同学们,计算器计算背后的程序是什么?你们是否了解?今天我们的项目任务就是用VB语言设计一款简易的计算器。”由于学生不知从何做起,教师此刻抛出支架,让学生打开程序包,小组合作探究该程序,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具体的探究任务包括如何打开程序、如何运行程序、如何查看代码等,同时要把各任务的关键动作记录在学习记录单上,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有学生会发现输入的数据如果是小数或足够大的数(如到达40000),程序就会出错。于是,教师讲授数据的存储、变量和数据的类型,学生把数据类型记录到学习记录单上,并修改程序中的数据类型,保存后再运行,问题得到解决,至此就完成了加法程序的设计。接着,教师要求学生以加法程序为样例,设计减法、乘法、除法程序,并提供书本上的算术运算符作为支架。最后上交设计的程序和完成学习记录单。

从项目化学习的角度可以做如下分析:

真实情境——每一位学生手中都有一个计算器,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问题驱动——如何用VB语言来设计一个简易的计算器?

包含新知——VB程序的界面、变量、数据类型。

项目方案——在已有的相关程序上修改完成简易计算器的设计。

提供支架—— 一个数值为整数范围的加法程序文件、书本上的数据类型和算术运算符、学习记录单。

总结评价——评价依据是学生的程序和学习记录单。

案例二:计算机网络故障的解决

此课是《高中信息科技》(第一册)第三章的第一课,是一节实验课。教师事先把每个小组6台计算机中的一台计算机的网线拔下藏起来,导致6个小组中各有一台计算机无法接收教师机的广播信息。另外教师准备了6根3米长的网线。

课前,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学习的支架:数字平台账号和登录步骤,机房IP地址空表。上课伊始,学生发现有计算机无法接收来自教师机的广播,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引出计算机网络概念,带领学生看书学习新知,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按照网络三要素去一一检查故障机成为网络机是否满足三要素。接着,学生比较故障机与小组内其他计算机的线路连接,发现缺一根网线,于是教师提供网线,并介绍另一头应该连接的设备(交换机)。学生连接好网线后,发现还是没有解决故障。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继续检查网络三要素中的网络协议要素,并学习教师提供的网络协议资料,检查发现故障机已经安装了网络协议,但是还是不能广播。此刻,教师讲授故障机虽有网络协议,但还需要IP地址,并演示什么是IP地址,如何查看,如何配置故障机的IP地址。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从旁边的计算机上获取相关信息,记录到数字化平台上的计算机IP地址电子表格上,从中发现IP地址配置的规律,为故障机配置IP地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举例交流网络的功能,如网络打印体现了资源共享功能、“小组一起写IP地址完成IP地址”汇总体现了分布式处理功能。

从项目化学习的角度可以做如下分析:

真实情境——每一个小组有一台计算机没有广播到教师机内容。

问题驱动——如何排除故障。

包含新知——计算机网络概念、网络三要素和网络功能。

项目方案——从计算机网络三要素出发一一排除故障。

提供支架——除书本外,还有数字平台账号和登录步骤、机房IP地址空表、查看网络协议的资料和配置步骤。

总结评价——课堂交流和课后作业。

● 思考与总结

经过一年多的高中信息科技项目化学习实践研究,笔者利用以上六点开展项目化学习,发现在真实情境里,在问题或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思维活跃,不仅能主动有效地学习新知,还能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夏雪梅.PBL项目化学习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2]李维明.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教学专题指导[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计算器IP地址新知
[计算器不是万能的]
The Five Steps of Achieving Racial Equality
一个损坏的计算器
《IP地址及其管理》教学设计
计算器游戏
计算器
计算机的网络身份IP地址
轻松明白网络IP地址以及子网划分问题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