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6-01武芹贾晓萍汪群娟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1期
关键词:信息反馈治疗仪红外

武芹,贾晓萍,汪群娟

(常熟市中医院 1.神经内科;2.神经外科,江苏 苏州,215500)

缺血性脑卒中起病急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1]。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是一种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康复设备,通过红外线作用于病灶组织,优化组织微循环,促进相关组织再生长,该干预手段已被运用于脑卒中患者治疗中[2]。因此,本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旨在探讨该护理方案对其运动、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常熟市中医院收治的86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按照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入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纳入标准:① 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3],合并偏瘫;② 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等;③ 可配合研究;④ 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 生命体征不平稳;② 伴有骨折、关节炎等限制活动疾病;③ 出现神经肌肉骨骼病变;④ 由脑部创伤等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⑤ 合并凝血功能异常。经对比2组的一般资料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持续2个月。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给予日常饮食等科学指导,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及注意事项。在患者病情平稳后,根据病情恢复情况,指导其开展早期康复训练,如健侧肢体主动运动、肢体摆放、定时翻身训练、站立及行走等。针对存在负面情绪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1.2.2 红外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干预,持续2个月。

1.2.2.1 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治疗 使用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设置波长为0.8~1.5 μm,清洁患者皮肤后,对其关元、足三里及手三里穴进行治疗,波的频率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实际情况进行调节。每天1次,每次30 min。

1.2.2.2 康复护理 ① 心理康复护理:护理人员需适时给予患者鼓励,及时解答其疑惑,并邀请康复成功的患者进行现场宣讲,增强其他患者的康复信心。同时通过正面引导帮助患者摆正心态,减轻其心理负担。每周2次,每次30 min。② 认知功能康复护理:定期为患者讲解疾病基本知识,对其进行微视频宣教,使患者深入了解疾病和治疗相关知识,增强其治疗信心。及时纠正患者不良行为,使其充分认识到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提高治疗配合度。通过微信、QQ、微博等网络平台向患者推送疾病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等,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定期组织患者参加相关社会活动,促使其反复用脑,提升自主训练能力。③ 运动功能康复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的肢体和运动功能,并按照评估结果制订训练计划,以适量性、适度性为基本准则,展开不同分期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积极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带动患者和亲友积极参与康复锻炼过程中。卧床期指导患者进行翻身、活动健肢、握手等训练,离床期加大训练力度,指导患者进行坐位转换、站立、行走及上下楼梯等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每训练4 min后休息1 min,每种方式训练15 min,每天2次,每周5 d。

1.3 观察指标

① 于护理前、护理1个月及2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共100分,分数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共45分,分数与神经功能呈负相关[4]。② 于护理前、护理1个月及2个月后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共30分,分数与认知功能呈正相关;以Barthel指数(BI)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共100分,分数越高则日常生活能力越强[5]。③ 于护理前、护理1个月及2个月后测定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运动和神经功能比较

2组在护理前的FMA、CNS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护理1个月、2个月后,2组的FMA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P均<0.05),CN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均<0.05);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运动和神经功能比较分)

2.2 2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2组在护理前的MMSE、BI评分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护理1个月、2个月后,2组的MMSE、BI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分)

2.3 2组血压水平比较

护理前,2组间血压水平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护理1个月后,对照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与护理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护理前和对照组(P均<0.05);护理2个月后,2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护理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均<0.05),见表4。

表4 2组血压水平比较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若不积极采取治疗干预,可能会引起偏瘫等后遗症,对患者的神经和运动功能均造成严重影响[6]。因此,采取科学的康复训练和治疗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对降低相关后遗症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1个月、2个月后,观察组的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CN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可见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和运动功能。分析原因在于,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产生的物理红外线辐射可对患者局部皮肤和穴位产生刺激,并增强机体细胞代谢,提高患者免疫能力[7]。刺激足三里、元关穴位可提高脑血管收缩能力,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刺激手三里穴位可缓解患者上肢不遂、双臂无力等症状,提高其运动功能。此外,通过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并开展精准性的康复训练,在卧床期指导患者进行肢体摆放、翻身、活动健肢及握手等训练,离床期加大训练力度,指导患者进行坐位转换、站立、行走及上下楼梯等训练,可促进其运动功能改善[8]。经进一步研究发现,观察组在护理1个月及2个月后的MMSE、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该治疗和护理方案能提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究其原因,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具备传统灸法效果,能有效减少对患者皮肤的伤害,且安全性较高,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康复护理注重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通过积极主动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使其充分认识到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有助于提升其配合度,进而改善其认知功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护理1个月、2个月后,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该治疗和护理方案能进一步稳定患者血压。原因在于,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通过对患者手三里、足三里等穴位进行刺激,能够发挥温通经络、散寒等功效,对于改善其血液循环、稳定血压具有积极作用,并能有效调节神经功能紊乱,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所述,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生物信息反馈红外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有助于稳定患者血压,可显著改善其神经和运动功能,提升其认知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信息反馈治疗仪红外
网红外卖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闪亮的中国红外『芯』
8路红外遥控电路
TS系列红外传感器在嵌入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浅谈信息反馈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知识窗》第1期读者评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