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于COPD稳定期患者对其病情控制的效果分析

2021-06-01翟海英吴霞方媛媛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1期
关键词:稳定期病情康复

翟海英,吴霞,方媛媛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涟水人民医院 呼吸科,江苏 淮安,223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一种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具有潜伏期长、发病率高和病情反复等特点[1]。COPD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痰、咳嗽和呼吸困难,因此需要给予患者长期规范的治疗,进而促进其病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2]。有研究[3]显示,COPD稳定期患者需长期服药,其对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的依从性较低,导致护理效果不佳。康复护理是以患者健康为主的一种新型护理形式,从患者的基本需求出发,对其呼吸、功能、心理和饮食等实现多维度和全方位的护理,进而促进其肺功能的恢复[4]。本研究将康复护理小组管理模式应用于COPD稳定期患者,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附属涟水人民医院2020年1~6月收治的9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 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5]中COPD的诊断标准;② 处于COPD稳定期;③ 能够正常沟通,且认知功能正常;④ 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① 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等其他呼吸系统恶性疾病;② 存在运动功能障碍;③ 合并肝衰竭、肾衰竭或心力衰竭。将所有患者按照1∶1比例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为(52.13±5.19)岁;病程5~12年,平均病程为(7.95±2.33)年。观察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为(53.88±5.49)岁;病程5~13年,平均病程为(8.17±2.40)年。2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和病程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康复指导,为期6个月。具体护理内容为:护士为患者讲解COPD稳定期康复锻炼的内容和方法,督促患者在家属的协助、指导和监督下进行康复锻炼;告知患者用药、饮食、运动方案,预防感染,以及出院和居家康复等的相关注意事项,出院后通过每月1次的电话随访形式了解其康复训练的开展情况和疾病恢复情况。

1.2.2 康复护理小组管理模式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应用康复护理小组管理模式,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呼吸科医师、护士、心理咨询师、呼吸康复医师和营养师各1名组成康复护理小组,为期6个月,护理方法具体如下。

1.2.2.1 制定方案 患者入院后,由护士对其病情、心理情绪和营养状态等进行评估,汇报至小组内进行讨论,为患者制订详细的康复护理计划。针对吸烟患者,务必告知其吸烟会加重COPD病情。

1.2.2.2 培训 定期对康复护理小组成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培训,并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继续参与研究。

1.2.2.3 实施方案 ① 呼吸训练:由呼吸康复医师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呼吸训练,训练方法包括膈肌呼吸法、自我呼吸控制训练等,每天2次,每次15 min。护士指导患者正确咳嗽的方式,患者取坐位,身体稍稍前倾,缓慢深呼吸,屏气3 s后连续咳嗽3下。② 运动康复训练:康复治疗师对患者的体力和运动耐力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指导其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如散步、上下楼梯等。同时给予患者肌肉训练,如举重、深蹲等。每天1次,每次30 min。③ 饮食干预:护士为患者讲解并强调合理膳食对COPD病情的重要性,提高其对合理饮食的认知程度。营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饮食习惯,为其制订科学且专业的饮食计划。④ 心理干预:由心理咨询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且详细的评估,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⑤ 定期随访:由护士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每2周1次。嘱咐患者居家合理饮食、坚持康复锻炼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了解并督促其每日坚持锻炼,嘱其一旦身体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复诊。

1.3 观察指标

① 肺功能指标:于护理前和护理6个月后,对2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流量峰值(PEF),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进行测定。② 生活质量:于护理前、护理6个月后,根据COPD临床问卷(CCQ)[6]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问卷包含3个维度的内容,分别是症状、心理、功能,各维度分值为0~6分,得分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高。③ 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运动能力:于护理前和护理6个月后采用6 min步行试验(6MWT)[7]对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估,同时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BMI进行记录比较。④ 护理满意度:于护理工作结束时,运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或家属进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研,共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级别。其中分值>90分为非常满意,60~90分为比较满意,<60分则为不满意。总满意率以去除不满意的例数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2组FVC、FEV1、FEV1/FVC及PE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6个月后,2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护理前后肺功能水平比较

2.2 2组生活质量比较

2组护理前CCQ各维度评分(症状、功能和心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护理6个月后的上述各维度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所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低(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前后CCQ评分比较分)

2.3 2组BMI和6MWT比较

2组护理前的BMI和6MWT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护理6个月后,2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护理前有一定程度上升(P均<0.05),且观察组的2个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护理前后BMI和6MWT比较

2.4 2组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4。

表4 2组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且临床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伴有长期反复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可直接对患者的肺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8]。相关研究[9]发现,对COPD稳定期患者辅以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基于此,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成立康复护理小组对COPD稳定期患者进行多方面的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护理6个月后的FVC、FEV1、FEV1/FVC和PEF指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更高(P均<0.05),提示康复护理小组管理模式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并改善其肺功能及运动能力,以及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究其原因为,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和康复治疗师组成的康复护理小组能够为COPD稳定期患者提供多维度和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服务,以患者需求为中心,在控制患者病情进展的同时改善其生活质量。并且相比较于常规护理,康复护理小组管理模式通过入院时对患者的发病情况、心理情绪、营养状况等进行详细评估后,为其制订针对性更强的护理计划,保证了护理干预的质量。COPD为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的饮食营养状态与其症状严重程度、肺功能等有明显的相关性,饮食营养状态的改善可降低COPD患者的病情恶化程度,从而有助于改善其预后。康复护理小组管理模式通过指导和督促患者进行专业的呼吸训练、正确的咳嗽方法、运动训练等,有助于更快地恢复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运动功能[10]。此外,观察组在护理6个月后的CCQ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由此表明,经过康复护理小组的干预后,患者的精神状态、运动能力和呼吸情况均明显改善,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小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并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猜你喜欢

稳定期病情康复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肺康复护理应用在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中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