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效果

2021-06-01刘丽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1期
关键词:维持性通路血液

刘丽

(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 血液透析科,山东 济南,250101)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肾功能障碍最主要的替代疗法之一,是将血液经引流管道引流至纤维透析器中,以此将机体内代谢废物清除,维持电解质平衡后,再将血液回输至机体,但该方式需注意血管通路不良事件的发生[1]。临床常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规护理,透析时告知患者有关血液透析的方法、目的、注意事项与并发症,监测其透析全过程,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确保患者或其家属能自行评估动静脉瘘的发生情况,但该方案难以保证患者在短时间内学会各项透析相关知识,因此对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效果不够显著[2]。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通过建立透析小组,记录患者对血管通路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既往并发症,运用语音的方式讲解血管护理措施的相关内容,可供患者不限时间地反复学习[3]。本研究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进行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济南市第七人民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04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相关研究。纳入标准:① 因肾脏疾病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② 透析时间>3个月;③ 病情稳定;④ 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急性肾衰竭;② 合并精神系统疾病,已出现认知障碍;③ 3个月内出现心、脑、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将所有患者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2例。2组间性别、疾病类型、年龄及透析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为期3个月。在患者透析前,护士采用面对面交谈方式为其讲解有关血液透析的方法、目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以此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测量血压、呼吸、心率及体温等相关指标。若透析过程中出现导管扭曲或阻塞,及时予以处理,若患者在透析时出现空气栓塞、低血糖或失衡综合征等并发症,应立即汇报医师并给予处理。透析后,嘱咐患者按时用药,不得自行拆除敷料,保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确保患者或其家属能自行评估动静脉瘘。

1.2.2 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护理 观察组患者给予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护理,为期3个月。① 成立血液透析管理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4名护士及1名医师。由小组成员为患者建立基本档案,内容包含血管通道的部位、通路建立时间、患者对通路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既往并发症发生情况等。② 根据患者的血管通道维护知识掌握程度及病情严重程度将其予以分类,为各类别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床边护理方案和查房制度等,运用图画和文字共存的计划手册、现场示范及视频等方式为患者进行健康宣教。③ 将日常的血管通路穿刺与固定、维护锻炼等操作制作成语音,确保患者能在闲暇时间进行学习。定期考核及培训,主要考核及培训成员为血液透析中的护理人员,按时进行突发现象(内瘘渗血、管道脱落等)应急演习,以此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④ 评估患者导管滑脱的风险性,同时告知其提高防护意识,若患者已存在导管滑脱高风险性,则需根据其现阶段情况予以个体化固定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⑤ 小组成员相互监控血管通路的护理工作,当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告知对方,并予以互相指导。采用文字记述、拍照等方式记录事件处理方案及发生情况,便于反馈给医师及后续总结评价使用。定期开展小组会议总结科室中其他小组护理工作中发现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共同分析原因,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及时记录在案。

1.3 观察指标

1.3.1 情绪状况 于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情绪状况。SAS总分0~100分,50分为临界分值;SDS总分0~100分,53分为临界分值,各项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4]。

1.3.2 凝血功能 于护理前和护理3个月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液,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器(武汉嘉航医疗,型号:BC-3000Plus)检测血液中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1.3.3 并发症 观察并记录患者护理期间出现出血、管道堵塞和感染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情绪状况对比

2组护理前的情绪状况(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护理3个月后的上述分值均低于同组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情绪状况对比分)

2.2 2组患者凝血功能对比

护理前,2组的凝血功能指标(Fib、PT、APTT)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护理3个月后,2组的Fib均低于护理前(P均<0.05),PT、APTT均高于护理前(P均<0.05);观察组的Fib低于对照组(P<0.05),PT、APTT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凝血功能对比

2.3 2组患者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69%,对照组为25.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并发症对比[例(%)]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肾脏功能代替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其能经血液过滤代谢废物,但透析过程中常会出现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通路感染等并发症[5]。且透析是长期的治疗过程,患者极易产生焦虑及抑郁情绪,因此及时予以有效干预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最直接的方案之一[6]。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为小组团队协作的方式,其将相互监督的方式运用至透析血管通路的护理工作中,并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予以针对性查房和情绪指导[7]。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护理后的负性情绪量表(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出血、管道堵塞、感染)总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运用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进行护理工作,可显著改善其情绪状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原因可能是,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根据患者对血管通道维护知识及病情严重的掌握程度予以分类,根据分类分别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及查房制度,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8]。此外,在护理小组成员的相互监控下施行血管通路护理工作,便于增强护理人员的技术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其不良情绪。这与邸玉芳[9]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中,护理3个月后,2组的Fib均低于护理前(P均<0.05),PT、APTT均高于护理前(P均<0.05);观察组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T、APTT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这表明将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运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可显著改善其凝血功能。这可能是因为透析时血管通路不良可表现为血管条件较差、引流不畅、行血液灌流前未充分将气体排出等,当患者合并糖尿病时,机体血液黏稠度通常会增加;若护理过程中未及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处理异常情况,则容易出现血液阻塞,从而导致血凝状态。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根据评估所得患者导管滑脱的风险性,予以针对性护理,同时告知患者提高防护意识,若已存在导管滑脱高风险性则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个体化固定;小组成员的相互监控也可及时发现其他成员操作问题,并进行对应处理;采用文字记述、拍照等方式记录事件处理方案及发生情况,便于及时给医师反馈,以此提高患者血管的通畅性;定期考核及培训血液透析中护理人员,按时行内瘘渗血、管道脱落等突发现象的应急演习,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血管通路堵塞发生率,改善机体凝血功能[10]。

综上所述,将透析血管通路护理小组模式运用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状况和凝血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维持性通路血液
DJ-1调控Nrf2信号通路在支气管哮喘中的研究进展
血液发生相关microRNAs研究进展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白芍总苷调控Sirt1/Foxo1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