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回授法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出院指导质量和出院准备度的影响

2021-06-01汪月红秦婷婷冒亚利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1期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出院

汪月红,秦婷婷,冒亚利

(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 心内科,江苏 南通,226599)

心脏起搏器作为植入机体的电子治疗仪器,主要利用导线和电极对心脏产生刺激,使其搏动,并按照规律进行舒张与收缩,通常适用于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不全等疾病,以此起到控制病情、延长生存周期的目的[1]。但实际临床工作中发现,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加上其认知能力较差,对起搏器注意事项的了解程度较低,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常规护理的效果较局限,护理效果不佳,部分患者甚至在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术后生活质量[2]。研究[3]发现,信息回授法能够有效提升患者认知能力,并改善其遵医行为,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基于此,本研究对行90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实施信息回授法进行干预,探讨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获得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实施,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接诊的90例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一般资料。纳入标准:① 符合手术指征;② 病历资料完整;③ 意识正常。排除标准: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传染性疾病、视听障碍、精神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45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35~84岁,平均年龄为(59.42±1.34)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为(3.77±0.36)年;窦房结功能不全29例,房室传导阻滞16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33~85岁,平均年龄为(60.03±1.25)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为(3.90±0.51)年;窦房结功能不全32例,房室传导阻滞13例。2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至患者出院。术后,护理人员嘱咐患者取平卧位,选择沙袋进行局部压迫,鼓励其多食用粗纤维、高蛋白及高维生素类食物。同时对患者四肢进行按摩,待病情稳定后,协助其下床活动,从站立逐渐过渡至慢走、上下楼梯等,期间注意劳逸结合,并按循序渐进原则开展康复锻炼。指导患者正确监测脉搏的方式,一旦低于起搏频率需立即入院就诊。另外日常生活中需远离吹风机、电脑及微波炉等设备。

1.2.2 信息回授法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信息回授法,干预至患者出院。

1.2.2.1 创建信息回授小组 专科护士和护士长组成信息回授小组。护士长负责监督,并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手术相关的护理培训,制订合适的护理方案,要求其按规定流程执行。

1.2.2.2 健康宣教 术前,小组成员与患者建立有效沟通,向其介绍医院周边环境、院内先进技术和经验丰富的医师,随后讲解手术期间需要配合的关键点,指导其床上大小便的正确方式,并嘱咐其手术当日禁食和禁水,排空尿液。

1.2.2.3 术后护理 术后,小组成员尽早告知患者手术结果,并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耐心解答疑问。采用宣传画册或者现场示范等方式告知患者术后和日常生活中需注意的事项,并介绍合理饮食的重要性,询问其饮食喜好,在此基础上制定合适的饮食方案,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证每日营养摄入均衡。

1.2.2.4 信息回授 健康教育后,小组成员对患者进行提问,鼓励其复述相关内容,同时对患者的复述或者演示效果进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观点或者行为。针对复述情况较好的患者,可予以奖励或者表扬;针对复述情况较差的患者,可再次进行健康宣教,直至其能够全面掌握。

1.2.2.5 出院前宣教 小组成员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其他疑问,尽可能地解答并处理。出院时,强调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务必远离高压电或者强磁场的设备,不可接受电针灸刺激、核磁共振、牙科电钻或热透疗法等。同时告知患者复查时间、复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导其自我监测脉搏的方式。

1.3 观察指标

1.3.1 出院指导质量 采用自制量表对2组的出院指导质量进行测评,包括指导内容和讲授技巧2个维度,各项满分120分,总分为240分,得分越高表示出院指导质量越好。

1.3.2 出院准备度 采用自制量表对2组的出院准备度进行测评,包括疾病知识、自身状况、期望获得的社会支持、出院后应对能力4个维度,总分为220分,得分越高表示出院准备度越高。

1.3.3 心理状态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制知识掌握度评分调查表对2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和认知程度进行评测,均为百分制,其中SDS和SAS的临界分分别为53分和50分,且得分越高提示心理状态越差[4]。知识掌握调查表满分为10分,得分越高表示认知程度越好。

1.3.4 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5]对2组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测,问卷包含心理健康、物质条件、躯体健康和社会功能4个方面内容,满分均为100分,所得分数越低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出院指导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出院指导内容、讲授技巧和总分均明显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2组出院指导质量评分比较分)

2.2 2组出院准备度比较

观察组的疾病知识、自身状况、期望获得的社会支持、出院后应对能力均明显较对照组更高(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出院准备度评分比较分)

2.3 2组心理状态及知识掌握度比较

干预前,2组间心理状态(SDS、SAS评分)及知识掌握度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2组的上述评分均明显较同组干预前有所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上述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优(P均<0.05),见表3。

表3 2组心理状态及知识掌握度评分比较分)

2.4 2组GQOLI-74评分比较

2组干预前的GQOLI-74(心理健康、物质条件等)各维度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干预后的GQOLI-74(心理健康、物质条件、躯体健康和社会功能)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GQOLI-74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均<0.05),见表4。

表4 2组GQOLI-74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医疗水平及心脏起搏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被广泛运用于各类心脏疾病的治疗中,其可发挥调节血液循环、维持心脏正常运行的作用,同时还能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6]。临床资料[7]显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一旦植入机体,可成为保护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工具,而起搏器能否正常运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极大。但是由于部分患者认知能力较差,缺少对心脏起搏器的了解,加上患者术后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使其极易出现焦虑等负性心理状态,甚至引发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不仅影响术后效果,同时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8]。基于此,临床应尽早选择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来稳定患者情绪,提升其认知能力,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

既往临床多选择常规护理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进行干预,虽取得一定的护理效果,但常规护理并未重视健康教育,仅采用口头宣教及单向信息传递的方式,无法显著提升患者的认知能力及对心脏起搏器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从而导致其出院准备度较差。随着临床深入研究,证实了信息回授法可有效改善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可预防其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9]。本研究结果中发现,观察组的出院指导质量、出院准备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干预后的心理状态(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知识掌握度评分及GQOLI-74各维度评分(如躯体健康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由此表明,在信息回授法指导下患者的出院指导质量、出院准备度均更高,且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明显,情绪状态也得到极大稳定,认知能力随之增强。究其原因为,常规护理以单向信息传递为主,无法准确传递心脏起搏器的相关知识,且难以对患者的信息掌握程度进行评估。而信息回授法中以双向传递信息为主,在健康教育后对患者进行提问,并鼓励其复述相关内容,达到重复学习和加深印象的目的。与此同时,信息回授法还可评价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及时纠正其错误认知与观点,有效提升其认知功能。

综上所述,信息回授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心态、提升其认知功能与生活质量,以及改善其出院指导质量和出院准备度。

猜你喜欢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出院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支架植入术期间的应用效果
6例X-连锁遗传性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评估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心跳可“发电”
血液发电法确保心脏起搏器不停跳
同轴双导管技术在后循环颅内支架植入术的应用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