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协作为基础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小儿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06-01屠蓓兰高姝娜黄忆姣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1期
关键词:阑尾炎外科协作

屠蓓兰,高姝娜,黄忆姣

(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儿童医院 普外科,江苏 常州,213002)

急性阑尾炎好发于儿童,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其表现为持续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1]。临床对小儿急性阑尾炎多采用阑尾切除手术治疗。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近年来受到广泛应用,目前其在普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较多,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加速康复进程,还可提高护理质量[2]。多学科团队护理是当前国内外公认的可有效干预疾病康复的措施。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多学科协作为基础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阑尾炎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儿童医院行阑尾炎手术的11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研究,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 经症状、体征、血常规及B超等检查明确诊断为小儿急性单纯性阑尾炎;② 符合阑尾炎手术指征;③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3]。排除标准:① 存在阑尾恶性病变;② 存在手术禁忌证;③ 合并心脑血管或免疫系统疾病;④ 有腹部手术史。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25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为(7.92±2.13)岁;体重14~45 kg,平均体重为(29.52±6.38)kg;发病至手术时间4~72 h,平均为(16.72±3.58)h。观察组中,男33例,女26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为(8.14±2.21)岁;体重14~44 kg,平均体重为(29.84±6.71)kg;发病至手术时间5~71 h,平均为(17.49±4.08)h。2组间体重、年龄、性别及发病至手术时间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

1.2 方法

2组均择期行小儿阑尾炎手术,手术由同一外科手术团队进行。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儿采用小儿阑尾炎常规护理,为期7 d。术前,护理人员为患儿及其家长讲解手术相关内容,做好禁水、禁食等准备;术中为医师做好辅助工作;术后遵医嘱给药、定期巡视病房关注患儿恢复情况,出院前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

1.2.2 多学科协作为基础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协作为基础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为期7 d。首先成立多学科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主治医师、护理人员、营养师及心理治疗师等组成,为患儿共同制定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明确各自责任。

1.2.2.1 入院护理 入院后,护理人员向患儿及其家长介绍多学科护理小组成员,缓解陌生感。与患儿及其家长友好沟通,了解患儿的病情、性格特征和饮食睡眠习惯等,对年龄较小的患儿可采取摸头、拉手、拥抱等方式增进关系,提升其信任感。

1.2.2.2 心理护理 心理治疗师在术前评估患儿的心理状态,根据其个性特征与其进行沟通。通过图片、模型等方式为年龄稍大的患儿介绍阑尾炎疾病和手术,消除其因对疾病知识不了解造成的焦虑和恐惧。多鼓励和关心患儿,增加其诊治信心。

1.2.2.3 环境管理 术前,护理人员为患儿介绍手术室环境,缓解其对陌生环境的不安与恐惧,维持手术室室内温度在22~24℃,对需使用的液体进行加温处理,避免出现低体温现象。做好手术使用仪器、器械的高压灭菌和消毒。

1.2.2.4 术中护理 麻醉起效前,护理人员微笑鼓励并适度表扬患儿,在手术室内播放舒缓音乐。术中协助麻醉医师进行麻醉,辅助手术医师进行手术。

1.2.2.5 术后康复护理 待患儿清醒后表扬其坚强、勇敢地配合手术,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对于术后出现局部疼痛明显的患儿给予冷敷和热敷交替,以缓解疼痛。康复护士鼓励患儿勤翻身,并根据其伤口愈合情况鼓励其进行活动。首先适当地开展床上活动,对恢复状况较好的患儿指导其下床活动,以促进其肠道蠕动恢复。

1.3 观察指标

① 分别于术前、术后1 h检查2组患儿的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变化情况。于术前、术后1 h采集患儿的静脉血3 mL保存备用,分离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水平。② 记录2组患儿的康复状况,包括住院时间、首次排便和排气时间,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③ 记录2组患儿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厌食、呕吐等,计算并发症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2组术前的HR、DBP、SBP、Cor、NE和ACTH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1 h,2组的HR均较术前加快(P均<0.05),DBP、SBP、Cor、NE、ACTH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但观察组的HR慢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应激反应指标比较

2.2 2组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首次排便时间、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康复情况比较

2.3 2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总发生率(8.47%)较对照组(37.29%)更低(P<0.05),见表4。

表4 2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由于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患儿年龄较小,对疾病和手术不能充分理解,加上入院后对陌生环境适应性较差,往往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进而抗拒治疗和护理[4]。因此,在小儿阑尾炎围手术期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至关重要。

多学科协作为基础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通过集中多个科室的医疗资源,根据患儿的身体状况制订个性化且详尽的护理方案,不同科室的医护人员各司其职,互相合作,以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改善预后[5]。既往研究[6]表明,阑尾炎手术的刺激往往导致机体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诱发NE、ACTH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流动力学改变、心率加快及血压升高等。同时患儿的认知能力不足,对手术操作缺乏安全感,常导致其心理应激反应强烈。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在术后1 h的应激反应水平(HR、SBP、DBP、Cor、NE和ACTH)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但实施多学科协作为基础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患者的应激反应水平均比实施常规护理患者低(P均<0.05),提示多学科协为基础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缓解患儿生理应激反应具有积极意义。究其原因为,观察组患儿在术中注重环境管理,使患儿提前了解并适应手术室环境,给予舒适的温度、湿度和音乐,减少其生理不适。术后积极鼓励患儿,加强交流并转移其注意力,给予其冷热敷交替以缓解局部疼痛。同时营养师为患儿提供各种高营养且科学的饮食,促进患儿恢复。最终在各科室多种护理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显著缓解患儿的应激反应,缩短其住院时间,以及加快其首次排气、排便和下床活动时间。快速康复理念是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模式,其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在患者围手术期为其提供优质护理,减轻其生理应激反应,促进其尽早康复。戴庆妍等[7]在其研究中给予小儿阑尾炎患儿快速康复理念指导的多学科协作护理后,其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缩短。本研究中,观察组围手术期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提示观察组的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与卢曼曼等[12]的研究结果相符。究其原因为,在患儿围手术期,通过入院护理、心理护理、环境管理、术中护理、术后康复和营养支持等多学科协作护理措施共同发挥作用,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以多学科协为基础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可减轻小儿阑尾炎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

猜你喜欢

阑尾炎外科协作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老年复杂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
《临床外科杂志》2021年重点内容预告
《临床外科杂志》2021年重点内容预告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鲁渝扶贫协作进行曲
扶贫协作中的山东力量
阑尾炎有哪些分类
阑尾炎能自愈吗?
阑尾炎一定要用手术治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