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对行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1-06-01罗珍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1期
关键词:血液营养状态

罗珍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血液净化中心,广西 南宁,530011)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措施,对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提升生存质量具有关键性作用。血液透析的原理是通过血液透析仪器将患者身体内的血液引出体外,并将血液内多余的水分及毒素过滤后再次输入体内,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明显作用[1]。但患者在行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因频繁穿刺动静脉内瘘,易出现并发症,严重时可发生血栓,对其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导致其生存质量逐步下降,为此在其治疗过程中实施合理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2]。常规护理采取疾病相关健康宣传教育,患者被动接受相关治疗措施,其心理护理需求常被忽视,故治疗依从性较差[3]。综合护理作为一种全方位的新型护理模式,从多个角度为患者提供合理且科学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其治疗效果[4]。本研究探讨不同的护理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84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将其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研究相关内容符合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规定。纳入标准:① 合并慢性肾脏疾病;② 接受《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5]中关于血液透析的相关治疗;③ 血液透析治疗时间>3个月;④ 意识清晰,且具有读写和语言沟通能力。排除标准:① 患有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系统疾病;② 临床资料缺失;③ 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或高血压。2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应用常规护理,为期6个月。① 常规健康宣传教育: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告知其必要的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建议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加强对并发症的防护;② 体征监测:根据患者的水肿程度、尿量确定血液透析方案,在其行血液透析期间监测各项生命体征。

观察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基于常规护理展开综合护理,为期6个月。① 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血液透析的宣传手册,向其详细解释血液透析流程、基本原理及治疗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促使其提高对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视程度。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尽可能帮助患者建立治疗自信心,提升其治疗依从性。② 心理疏导:患者于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易产生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等,护士与其主动交流,向其介绍血液透析技术和经典的治疗案例,减轻其心理负担;叮嘱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陪伴、关心及照护,促使患者以乐观的心理状态面对生活,帮助其尽早回归社会;鼓励患者在日常生活期间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促使其创造自我价值,找回自信,于劳动中体验重返社会的幸福感,尽早恢复家庭和社会角色;告知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播放轻缓的音乐转移注意力,以及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③ 饮食干预:患者在专业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补充机体营养物质,摄入低脂、低盐、高热量和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并摄入适量的蛋白质。告知患者控制每天的饮水量,在必要的情况下减少摄入含钾、磷元素的食物。④ 血管保护及并发症预防:在透析操作期间护士用热毛巾对血管进行湿敷,保证血管内血液处于充盈状态,避免患者发生感染及相关并发症,同时指导患者保持个人及生活环境卫生;护士在透析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患者自身内瘘情况为依据选择针对性的穿刺方式,对内瘘情况进行动态观察,以免内瘘闭塞,同时控制血液流量及引血速度,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⑤ 中药贴敷:贴敷药物包含透骨草、三七、川芎、土鳖虫、乳香、红花、冰片及没药等,将上述药物研磨后适量外敷,每次30 min,每天1次。⑥ 红外线照射:在患者行血液透析24 h后对内瘘侧手臂进行红外线局部照射,红外线光源与内瘘处皮肤的距离控制在20 cm左右,每次30 min,每天2次。

1.3 观察指标

① 营养状态:检测患者的营养状态指标(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② 生存质量:应用生存质量量表(QOL)[6]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QOL的4项评分范围均为0~100分,分值高说明生存质量好;③ 护理满意度:应用自制的护理情况问卷分析患者的满意度,评估内容包含服务态度、操作技能、护理综合性、业务素养,各项目的评分范围均为0~100分,分值与护理满意度呈正相关;④ 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患者血栓、出血、感染、低血压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营养状态比较

2组在护理前的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在护理3个月及6个月后的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护理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在上述时间点的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营养状态比较

2.2 2组生存质量比较

2组在护理前的QOL各项健康状况评分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护理6个月后,2组的精神、心理、身体及社会健康状况评分均较护理前提高(P均<0.05);观察组的上述健康状况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均<0.05),见表3。

表3 2组QOL评分比较分)

2.3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将2组的各项护理满意度得分进行比较,观察组均较高(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护理满意度得分比较分)

2.4 2组并发症比较

将2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进行比较,观察组较低(P<0.05),见表5。

表5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等疾病的临床常用方法,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血液透析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治疗过程较为痛苦,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心律失常、恶心、呕吐和低血压等,影响血液透析效果及患者的身体状态,部分患者因心理压力较大还会出现负面情绪[7]。为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保证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以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还需给予患者综合性、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干预措施[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护理3个月及6个月后的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综合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分析原因如下,综合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关注其饮食禁忌并为其制订针对性的营养计划,引导其选择低脂、低盐类食物,可以减轻患者身体负担,同时确保其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和保持水钠平衡,可改善其营养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的QOL各项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综合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分析原因如下,综合护理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实施健康宣传教育,有助于提高其对血液透析治疗措施的认知,进而提升其治疗自信心;此外,护士主动与患者交流,在充分了解其个人信息、生活习惯及家庭背景后,根据其实际情况分析负面情绪的发生原因,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及分享成功案例等措施强化对患者的心理暗示,对于缓解其负面情绪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综合护理所取得的效果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分析原因如下,与常规护理措施比较,综合护理具有科学性、整体性及系统性的优势,通过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促进其尽早康复。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分析原因如下,综合护理对患者实施血管保护及并发症预防,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0]。

综上所述,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对于提升其生存质量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且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并得到其认可。

猜你喜欢

血液营养状态
血液发生相关microRNAs研究进展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一种基于ResNet的车钩状态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蔬菜与营养
更多的奶酪,更多的营养?!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