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康复干预策略在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6-01张海燕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1期
关键词:心衰心功能心脏

张海燕

(北京市社会福利医院 功能科,北京,100085)

高血压临床症状表现为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发病的危险因素。机体长期血压升高,会加大心脏负荷,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出现异常,易诱发心衰[1]。心衰为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患者身体耐力较差。高血压合并心衰将进一步导致心功能降低,且病死率较高[2]。心脏康复干预策略是一项涉及运动处方、健康教育、药物处方、心理处方和行为干预等的综合长期康复策略,其将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有助于延缓心衰患者心功能损伤,加大冠状动脉血流量,提高其心肺储备功能和运动耐量,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改善临床预后[3]。本研究对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采取心脏康复干预策略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市社会福利医院诊治的110例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标准:① 符合临床高血压、心衰的诊断标准[4-5];②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6]为Ⅱ~Ⅲ级;③ 患者知情并同意;④ 年龄18~70岁。排除标准:① 存在偏瘫等肢体运动障碍;② 严重心律失常;③ 继发性高血压;④ 严重感染;⑤ 未控制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180/105 mmHg,1 mmHg=0.133 kPa)。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5例。经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全程干预6个月。护理人员为患者发放高血压、心衰的疾病相关知识手册,主要包括疾病发病原因、用药指导、健康宣教、日常注意事项、饮食、运动指导和心理干预等。叮嘱患者正确服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利尿剂等药物。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及兴趣爱好选择适宜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或游泳等。

1.2.2 心脏康复干预策略 观察组患者给予心脏康复干预策略,全程干预6个月。① 组建心脏康复干预策略团队:心内科医师、护士和临床药师等成立心脏康复干预策略团队。首先对患者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结合6 min步行距离(6MWD)试验和心肺运动试验对其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心脏康复干预策略。② 有氧运动:根据患者的个人爱好开展适宜的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八段锦、慢跑、太极拳或步行等,运动时间为30~50 min,其中热身5~10 min,运动20~30 min,最后放松5~10 min,每周3~5次。对于不耐受者可适当缩短时间,运动强度以其主观感觉轻松为宜,静息心率增加≤20次/min,注意所有运动均在血压和心电监护下进行。③ 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正确使用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等药物,叮嘱其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增减药物或更换药物种类。如患者需服用洋地黄类药物,严格监测其心率变化,观察其是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及胃肠道反应。④ 饮食指导:叮嘱患者保持少食多餐,多进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类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牛奶及鱼类等。控制水、钠盐和脂肪摄入量,避免食用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等。⑤ 心理指导:护理人员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评估其心理状态,给予其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疲惫和恐惧感,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同时鼓励患者通过看电视、看书或倾听舒缓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保持心情愉悦。⑥ 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高血压、心衰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指导其保持规律作息、戒烟戒酒、睡眠充足和大便通畅。

1.3 观察指标

1.3.1 心功能参数 分别于护理前和护理6个月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美国GE公司,型号:Vivid-E95)测定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1.3.2 运动耐力 分别于护理前和护理6个月后采用6MWD[7]对患者的运动耐力进行评估,选择空气流通且平坦、笔直的路面进行测定。

1.3.3 心脏生物标志物 分别于护理前和护理6个月后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提取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1.3.4 生活质量 分别于护理前和护理6个月后采取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8]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量表共包含21个条目,分为情感、躯体和其他3个领域,采用Likert 6级计分法(0~5分),分数范围为0~105分,分数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护理前后心功能参数比较

护理前,2组的心功能各项参数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护理6个月后,2组的LVEF均大于护理前(P均<0.05),LVESD、LVEDD均小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参数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护理前后心功能参数比较

2.2 2组护理前后6MWD和NT-proBNP水平比较

比较2组护理前的6MWD和NT-proBNP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护理6个月后,2组的6MWD均长于护理前(P均<0.05),NT-proBNP水平均低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护理前后6MWD和NT-proBNP水平比较

2.3 2组护理前后MLHFQ评分比较

护理前,对比2组的MLHFQ各领域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护理6个月后,2组的情感、躯体和其他领域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护理前后MLHFQ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高血压为临床心血管疾病之一,时间长可导致患者心脏收缩能力降低、心肌肥厚,继而出现心慌、气短、胸闷和疲乏等症状。心衰是指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而诱导的射血功能损伤或心室充盈的终末期心血管疾病。心脏康复能够帮助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心脏康复干预分为3个时期,即急性阶段(I期)、恢复阶段(Ⅱ期)和巩固阶段(Ⅲ期),其中Ⅱ期康复是最关键的时期,应对患者实施全面且系统的心脏康复干预策略[9]。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护理6个月后的LVEF更高(P<0.05),LVESD、LVEDD均更小(P均<0.05),提示心脏康复干预策略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心功能。这可能是由于心脏康复干预中通过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可改善其心肺储备能力,提升心肌纤维强度,从而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并逆转心室重构[10]。此外,给予患者饮食、心理和用药指导,有助于改善其心功能,提高其机体免疫力。6MWD广泛应用于心脏康复领域以评估患者的运动强度,本研究中,观察组在护理6个月后的6MWD长于对照组(P<0.05),与赵华[11]的研究结果相似,提示心脏康复干预策略可有效提高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运动耐力。这可能是由于心脏康复干预策略中采取有氧运动,使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促进合成分泌内源性阿片肽和儿茶酚胺,帮助其提升身体耐受能力。NT-proBNP水平是反映心衰患者心功能的重要参数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的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心脏康复干预策略能够降低患者的心脏生物标志物水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护理6个月后,2组的情感、躯体和其他领域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的各领域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均<0.05),提示心脏康复干预策略可有效提高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可能是由于对患者实施心脏康复干预策略,在饮食上嘱其保证营养均衡,用药上严格遵医嘱服药,心理上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缓解其内心负面情绪。与此同时,通过康复运动加快机体新陈代谢,放松身心,提升身体耐力、心肺功能,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综上所述,心脏康复干预策略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其运动耐力,并降低心脏生物标志物水平。

猜你喜欢

心衰心功能心脏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了解心脏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