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病情的强化护理模式在直肠癌根治术后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6-01蔡静芝尤佳王蕾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1期
关键词:造口负性根治术

蔡静芝,尤佳,王蕾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胃肠外科,江苏 常州,213004)

直肠癌根治术是临床治疗直肠癌的首选术式,但术后需将患者正常结肠牵出、建立人工排便造口。永久性结肠造口会导致患者机体、心理及日常生活发生变化,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其自护能力显著下降,进而引发造口污染和感染甚至坏死等严重并发症[1]。积极开展有效的护理能够减少永久性结肠造口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但目前临床关于护理方法的选择尚未达成统一共识[2]。针对病情的强化护理是一种个体化、强化护理模式,一方面强调基于患者身心状态适当调整护理方案,另一方面重视各项基本护理措施的强化执行,以确保护理质量、提升护理效果[3]。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针对病情的强化护理模式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后造口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筛选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拟行直肠癌根治术的116例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① 经肠镜检查明确直肠癌诊断[4];② 行直肠癌Miles根治术治疗,术后行结肠造口;③ 沟通交流能力正常,能够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 合并其他类型恶性肿瘤;② 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或认知障碍;③ 既往长期酗酒或有药物依赖史。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8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Dukes分级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于造口术后接受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护理至出院。① 健康宣教: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直肠癌及造口相关知识,重点强调造口的自我管理方法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适应新的排便习惯,学习与造口袋相处的方式。② 并发症监测:监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一旦发现并发症及时上报主管医师处理;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引流管扭曲、受压或堵塞。③ 出院指导:出院前详细讲解注意事项及复诊频次,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术后康复,嘱其若出现腹痛、腹胀、感染等情况及时就医,3个月后回院复诊。

1.2.2 针对病情的强化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针对病情的强化护理,护理至出院。① 护患关系强化:护理人员以热情、耐心的态度与患者交流,聆听其个人感受及需求,详细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疑虑和问题,使其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安慰,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② 健康宣教强化:在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及病情增加健康宣教的频次及内容。若患者焦虑、恐惧情绪较重,则在健康宣教的同时尽可能帮助其疏解负面情绪。如鼓励患者转移注意力、引导其回想美好记忆等,必要时邀请心理咨询师与患者一对一沟通。③ 基础护理强化:保证病房通风、清洁,每日更换床单1次,患者床单污染时及时协助其更换。同时协助患者安排生活起居、工作及学习,严格监督其戒烟、戒酒,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并帮助其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④ 造口管理强化:在讲解造口护理技巧和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每次开放和更换造口袋时,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共同观察造口情况,提高患者对造口的适应性和家属对造口的护理技巧;同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造口袋的更换时间、频率,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⑤ 出院准备强化:待患者对造口袋逐渐适应后,指导并监督其自行更换造口袋,协助其正确清洗造口袋,为出院后自护奠定基础;嘱患者严格避免提重物、密切监测自身造口周围皮肤状态,并告知患者定期扩肛,以避免腹内压升高导致的造口狭窄和脱垂。⑥ 出院指导强化:为患者建立出院指导档案,详细登记个人信息,并挑选≥3条造口自我护理的相关问题询问患者及其家属,确保其对造口护理知识、实践技巧掌握无误。⑦ 延续护理强化:患者出院后,采用电话随访、即时通讯软件随访等方式开展定期随访,随访期间关注患者造口的自护情况,提醒其若发生不适应及时复诊,强化护理持续至出院后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 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以上量表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5]。② 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O-C30)[6]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共5项因子,各因子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佳。③ 自护能力:使用自护能力测量量表(ESCA)[7]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护技能共4项因子,各因子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自护能力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负性情绪变化

2组护理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在护理3个月后的2个量表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和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在护理3个月后的上述评分也均较护理前有所降低(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SAS、SDS评分变化比较分)

2.2 生活质量变化

2组在护理前的QLO-C30各因子评分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在护理3个月后的QLO-C30各因子评分均较护理前和同期对照组升高(P均<0.05),对照组在护理3个月后的QLO-C30各因子评分也均较护理前有所升高(P均<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QLO-C30评分变化比较分)

2.3 自护能力变化

2组护理前的ESCA各因子评分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与护理前比较,2组在护理3个月后的ESCA各因子评分均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在护理3个月后的ESCA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ESCA评分变化比较分)

3 讨论

Miles术是当前临床治疗直肠癌常用且有效的根治术式,这一术式能够实现病灶的彻底清除,从而降低复发风险、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8]。然而,Miles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术后经结肠改道,需行腹壁永久性造口排便,一方面使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外在形象发生巨大改变;另一方面也使其丧失了控制排便的能力。此外,患者需终身对造口实施护理,也使其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紧张和易怒等负面情绪。孟燕等[9]指出,负性情绪的出现及进展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使其自护能力显著下降,与造口水肿、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在直肠癌根治术后造口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改善负性情绪、提升自护能力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同等重要。

常规直肠癌根治术后护理模式的弊端在于忽略患者的个体需求及病情特点,常无法及时识别患者负性情绪的产生,严重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抵触情绪,进而影响个人康复进程。因此,针对病情的强化护理模式不仅强调针对患者病情适时调整护理策略,也强调各项基础护理内容的深化与强化。例如,基于患者术后剧烈的身心变化,强化护理模式积极开展心理干预、心理疏导,持续灌输健康生活理念,有助于提升患者对造口的适应能力,对于其负性情绪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比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发现,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情绪均较对照组更轻(P均<0.05),印证了上述结论。自护能力包括个体主动参与疾病护理的意识及能力,程敏静等[10]指出,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高低与自护能力的优劣存在直接关联。本研究结果显示,强化护理模式的实施使观察组患者ESCA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针对病情的强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护能力。其优势在于,各项护理流程的强化一方面能够保证护理策略的准确落实,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护意识,使其由被动学习自护知识转为主动汲取自护技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强化护理的各个环节均更为细致,并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病情变化为准则的护理意识,能够紧密护患关系,进而提升护理人员责任感、提高患者参与感,实现患者自护能力的稳步提升。得益于自护能力的提升,观察组患者在护理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量表各因子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负性情绪的改善与自护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也显现出强化护理模式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病情的强化护理能够改善直肠癌根治术后造口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及自护能力。

猜你喜欢

造口负性根治术
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RIO 身体评估工具包在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直肠癌永久性造口患者造口周围皮炎风险的影响因素研究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非离断式底盘剪裁在含支架棒袢式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