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对中老年肾衰竭患者肾功能指标的影响

2021-06-01李颖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1期
关键词:维持性高通量肾衰竭

李颖

(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重症医学科,湖南 衡阳,421001)

肾衰竭是由各种因素导致的肾实质损伤,表现为水电解质紊乱、代谢废物无法及时排出体外等。血液透析采用半透膜原理除去血液内的有害物质,是肾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1]。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为临床最常用的透析方式之一,可有效清除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等小分子,但难以清除肾衰竭患者机体内的中、大分子毒素[2]。高通量血液透析相比于常规的低通量血液透析,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更大的超滤系数,可提高过滤效率[3]。中老年肾衰竭患者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肾脏功能恢复相对困难,因而在其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应给予重点关注[4]。基于上述内容,本研究探究不同的血液透析方法对中老年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等指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中老年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筛选出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血液透析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 确诊为肾衰竭;② 年龄≥45周岁;③ 认知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 合并心肺功能衰竭;② 合并急性感染或血液系统疾病;③ 对滤器膜或透析膜不耐受;④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2组间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低通量维持性血液透析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低通量维持性血液透析,连续治疗6个月。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机(德国费森尤斯,型号:4008S)和低通量聚醚砜膜透析器(中国德朗公司,型号:B-18H),膜面积为1.8 m2,滤过系数为每小时23 mL/mmHg(1 mmHg=0.133 kPa),透析液为碳酸氢盐溶液,透析脱水量为2~6 L,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血流量为220~260 mL/min,每次4 h,每周3次;在透析期间护理人员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

1.2.2 高通量维持性血液透析 观察组患者给予高通量维持性血液透析,连续治疗6个月。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机(德国费森尤斯,型号:F60)和高通量聚醚砜膜透析器(中国德朗公司,型号:B-18H),膜面积为1.8 m2,超滤系数为每小时58 mL/mmHg,置换液量为15~25 L,透析液流量为500 mL/min,血流量为220~260 mL/min,在透析过程中每隔4 h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1次,每周3次。血液透析相关的护理内容如下:①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肾衰竭的临床表现、预后状况,以及规范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肾衰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患者血液透析期间,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力度,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叮嘱其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劳累。② 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多与肾衰竭患者沟通,患者接受长时间的血液透析治疗,对其身心均会造成损伤,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失去治疗信心,告知其遵医嘱行透析治疗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③ 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遵循低脂、低磷、低钾、低盐、高钙和高维生素的饮食原则,多进食牛奶、瘦肉、鱼类等易于吸收的蛋白质,且禁止进食咸菜等。

1.3 观察指标

1.3.1 肾功能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测定2组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BUN和Scr水平。

1.3.2 营养状况 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测定2组的血红蛋白(Hb)、血清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ALB)水平。

1.3.3 血液净化相关指标 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测定2组的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磷(P)水平。

1.3.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记录2组在透析期间出现肌肉痉挛、皮肤瘙痒、心律失常、高血压或低血压的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肾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2组间Cys C、BUN和Scr水平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干预6个月后,2组的Cys C、BUN和Scr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观察组的Cys C、BUN和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2.2 2组营养状况比较

干预前,2组间Hb、PA和ALB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干预6个月后,2组的Hb、PA和ALB水平均高于干预前(P均<0.05);观察组的Hb、PA和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营养状况比较

2.3 2组血液净化相关指标比较

干预前,2组间血液净化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干预6个月后,2组的β2-MG、PTH和P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观察组的β2-MG、PTH和P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血液净化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2.4 2组透析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透析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18.57%(P<0.05),见表5。

表5 2组透析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肾衰竭引发的肾功能损伤一般是不可逆的,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血液透析是治疗肾衰竭的重要方法,常规低通量血液透析对小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较好,然而,有研究[5-6]发现,PTH等中、大分子毒素才是导致皮肤瘙痒、肌肉痉挛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高通量血液透析的透析膜孔径较大、超滤系数较高,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较好[7]。故本研究分析上述2种不同的血液透析方法对中老年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等指标的影响。

Scr和BUN的水平与肾衰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庄伟等[8]发现,高通量血液透析可有效降低肾衰竭患者的Scr和BUN水平。营养不良是肾衰竭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ALB、Hb等水平均能够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9]。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的Cys C、BUN和Sc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Hb、PA和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高通量维持性血液透析可有效改善肾衰竭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水平和营养状况。这可能是由于,高通量血液透析可通过清除P、PTH等红细胞生成抑制因子及毒素,增加患者的食欲和提高血清蛋白水平,进而改善营养状况和肾功能指标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的β2-MG、PTH和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高通量维持性血液透析能够有效清除中老年肾衰竭患者机体内的小、中、大分子毒素。这可能是由于,高通量血液透析采用弥散和对流的原理清除肾衰竭患者血液内的毒素物质,相比于低通量血液透析,清除的毒素种类更为广泛,对小分子P、中分子PTH和大分子毒素β2-MG均能够有效清除[10]。汤晓静等[11]指出,相比常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高通量血液透析对中、大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更好。皮肤瘙痒为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可能与肾衰竭患者血液内β2-MG、PTH等物质的积累、皮肤干燥及钙磷的沉积有关[12]。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在透析期间出现皮肤瘙痒、肌肉痉挛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高通量维持性血液透析可降低肾衰竭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这可能是由于,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通过清除中老年肾衰竭患者机体内的β2-MG和PTH等中、大分子毒素,进而减少皮肤瘙痒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高通量维持性血液透析不仅能够改善中老年肾衰竭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水平、营养状况和血液净化相关指标,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维持性高通量肾衰竭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慢性肾衰竭处方规律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高通量卫星服务专用网络的应用模式探索
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对治疗有效率、Hb及ALB指标的影响研究
新一代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诊断耐药结核病的临床意义
高通量卫星通信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Cys C、β2-MG、MCP-1及ANG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