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围手术期护理策略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6-01祁丽亚朱达惠徐晓曦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1期
关键词:骨质腰椎骨折

祁丽亚,朱达惠,徐晓曦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脊柱外科,江苏 徐州,221004)

骨质疏松常伴有骨质内钙盐沉积减少、骨质强度及韧性大幅下降,故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普遍较高,且以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更为常见[1]。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常用方法,该术式不仅可以借助骨水泥的产热效应实现周围组织神经末梢破坏,还可通过坚强内固定有效减轻骨折椎体微动所致疼痛[2]。然而,患者术后往往长期卧床,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群而言,术后较高的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直接威胁其预后质量乃至生存质量[3]。因此,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进一步缓解其围手术期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骨折部位功能恢复是确保PVP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关键。本研究选用临床常用的整体护理和优质护理2种策略,就其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间收治的86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经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② 年龄≥60岁;③ 伤椎后壁完整;④ 符合PVP指征[4]。排除标准:① 影像学检查见椎管内占位和(或)脊髓及神经根受压;② 合并心、肺等脏器衰竭;③ 合并其他可能引发腰背痛的疾病。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并征得患者知情同意后,使用便利抽样法将所有患者分别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各43例。2组患者的年龄、骨折至手术时间、性别、骨折椎体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优质护理 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优质护理,护理至出院。① 完善术前检查,帮助患者排查手术禁忌证。② 术前行体位训练,嘱患者保持俯卧体位60 min,便于耐受手术。③ 开展心理干预,首先,向患者及其家属全面介绍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其次,告知患者医护团队的专业性,增强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最后,鼓励患者积极表达自身情绪,帮助其疏导负面情绪。④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嘱患者在术后12 h内绝对卧床,观察其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3 d起协助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包括支具辅助下床旁活动、腰背部肌肉锻炼和抬腿训练等。⑤ 出院前对患者开展出院教育,鼓励其适当运动并多晒太阳,出院后3个月内尽量避免负重并积极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定期复诊。

1.2.2 整体护理 观察组在围手术期接受整体护理,护理至出院。① 术前检查时,若检查需于病房之外场所进行,为患者佩戴腰托,并使用平车进行接送,有条件时全程陪同。② 术前在俯卧体位训练的基础上,嘱患者行功能训练,包括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抬腿训练等,为术后功能锻炼奠定基础。③ 完善术前宣教,讲解骨质疏松症、PVP相关知识并介绍院内环境、医护团队资质,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④ 术前1 d为患者提供普食,嘱其减少进食量,术前12 h禁食、6 h禁饮。⑤ 术中维持手术室温度和湿度适宜,术中积极与患者沟通,确保患者良好配合,并密切监测其术中表情和体征的变化。⑥ 术后嘱患者平卧3~6 h,根据其表情及自诉为其提供适宜的镇痛干预;术后6 h起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且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鼓励患者术后在合适的时间进行适量的床上活动,包括踝关节屈伸、直腿抬高和抗阻伸膝等,协助其于术后24~48 h内即佩戴腰托下床活动,先行床旁站立练习,若患者可耐受站立且无不适感,则协助其进行床旁行走、支具辅助下行走训练;术后3 d起嘱患者开展腰背肌康复训练。⑦ 嘱患者避免长期处于坐位,睡硬床,翻身时避免脊柱扭曲,坐位时避免弓背,帮助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⑧ 在常规出院教育的基础上,向患者重点强调骨质疏松治疗的必要性,嘱其遵医嘱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并增加户外运动,运动时做好防护、预防跌倒,出院后定期复诊。

1.3 观察指标

① 恢复情况:对比2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② 腰背部疼痛变化: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和术后1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估2组患者的腰背部疼痛变化。VAS总分0~10分,评分越高则疼痛越严重。③ 功能变化: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评估2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BI)[6]、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7]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8]变化。BI总分0~100分,包括进食、平地步行和洗澡等共10个项目,评分越高则生活自理能力越佳;JOA评分总分29分,包括主观症状和临床体征等共4个维度,评分越高则胸腰椎功能越佳;ODI总分50分,包括生活自理、睡眠干扰共10个维度,评分越高则功能障碍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恢复情况

观察组的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3(9.30%),低于观察组的7/43(16.28%),但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938,P=0.333)。

表2 2组患者恢复情况比较

2.2 疼痛变化

2组术前VAS评分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d、术后3 d、术后1个月,2组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观察组在术后1 d、术后3 d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均<0.05);2组在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VAS评分变化比较分)

2.3 功能变化

2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BI、JOA评分,以及ODI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2组的BI和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ODI均降低,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在术后1个月的BI和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OD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BI、JOA评分和ODI的变化比较分)

3 讨论

PVP是临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常用术式,其不仅能够迅速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还可促进其脊柱负重能力短期恢复,进而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助于患者术后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9]。然而,大多数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内仍存在明显的腰背部疼痛,其原因与手术应激反应、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康复锻炼不当及术后恢复缓慢有关。因此,护理工作对于患者术后恢复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

优质护理是外科常用护理策略,该策略一方面强调提高护理人员积极、主动的护理意识,另一方面也关注规范化护理策略的制定以及护理质量的提升。优质护理能够确保护理人员具备完善的护理知识,进而实施专业、准确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和配合度[10]。整体护理是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各环节护理流程而形成的新型护理策略,这一策略不仅强调各项基础护理操作的规范实施,也重视通过护理操作尽可能减轻手术应激、促进术后恢复。整体护理于术前即鼓励患者开展功能锻炼,有助于其掌握锻炼方法,并避免术后疼痛、切口拉扯所致功能锻炼效率低下。同时,术中注意保温也有助于减轻手术应激,促进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从而促使其更早自流食过渡至普食[11]。李水霞等[12]指出,更早地进食不仅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还可促使其早期下床活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下床时间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印证了上述结论。除更短的术后恢复时间外,整体护理在减轻患者术后短期疼痛方面也有着积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术后1 d、术后3 d的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均<0.05),其原因考虑与整体护理更注重患者术后疼痛管理有关。通过关注患者疼痛状态,积极给予止痛药物、自控镇痛等止痛干预,使患者疼痛感明显减轻,其一是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其二也能促使患者以更为积极的心态参与术后功能锻炼。更早、更规范的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腰背部功能的早期恢复。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在术后1个月的BI和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ODI低于对照组(P均<0.05),意味着观察组在术后早期日常生活能力和腰背部功能恢复的更为理想,功能障碍也得到了更为明显的改善。

综上所述,相较于优质护理而言,整体护理在促进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PVP术后恢复、减轻术后疼痛、改善功能状态方面的应用价值更高。

猜你喜欢

骨质腰椎骨折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吗?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