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高风险患者的影响

2021-06-01范亚维柯琦李蓉蓉田野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in Practice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下肢发生率评分

范亚维,柯琦,李蓉蓉,田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肝脏外科,湖北 武汉,430030)

肝脏外科的护理工作十分繁琐,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风险意识比较淡薄的护理人员可能会引发护理纠纷事件,且肝脏外科收治的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术后大多存在并发症,具有较高的护理风险性[1]。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在肝脏外科属于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DVT可能会加重患者的不适感,直接影响其遵医行为和康复效果[2]。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护理需求,对改善其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作用[3]。本研究对下肢DVT中高风险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并分析该干预方法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相关内容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① 年龄>18周岁;② 临床资料完整;③ 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评估量表[4]评分≥11分。排除标准:① 合并血液或精神系统疾病;② 表现为器质性功能损伤;③ 免疫或凝血功能存在障碍;④ 治疗依从性较差。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2组间临床资料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为期1周。① 保持病房清洁,在患者手术前于病区访视,嘱其乐观面对治疗。② 提前将手术室温度调整为22~25℃,湿度控制在50%~60%;协助患者调整至舒适体位,引导家属于等候室内等待;手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积极配合主刀医师。③ 在患 者手术结束后将其送回到病房,监测其生命体征,在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向医师反馈。

1.2.2 综合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取围手术期综合护理,为期1周。

1.2.2.1 创建健康档案 采集患者基本信息,包含性别、年龄、联系方式及病史等相关资料,根据医院规章制度建档立卡,便于后续治疗期间提供准确信息。

1.2.2.2 术前访视 术前1 d,巡回护士在不引起患者疲劳及紧张感的前提下加强术前访视,将访视时间控制在20 min以内。术前访视时加强健康教育,促使患者充分了解手术操作及术后并发症。在访视结束后及时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病情发展趋势。

1.2.2.3 术中护理 帮助患者取仰卧位,在其骨突、受压部位放置棉垫或软枕,且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护士提前开启空调,并将术中需要静脉输注的药物适当加温。医师在消毒时尽量减少患者非手术视野处的体表暴露,严格监测患者于手术期间的有效循环血量,在中心静脉压小于5 cm H2O(1 cmH2O=0.098 kPa)时快速输血治疗。

1.2.2.4 术后护理 ① 病情监测:在患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后帮助其穿戴整齐并送其出手术室,告知其注意保暖;指导患者家属每隔2 h帮助患者调整1次体位,患者接受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治疗,每次20 min,每隔1 h进行1次。② 环境调整: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及温馨治疗环境,确保患者家属时刻陪伴,促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家属的关心,进而提高康复的信心和自我接纳的能力。③ 患肢护理:护士协助患者将患肢适度抬高,至少高于心脏水平20~30 cm,并将膝关节保持微屈15°;指导患者活动踝关节,告知其注意患肢卫生及皮肤护理,避免患肢端因供血较差发生感染,进而形成溃疡;详细记录肢体温度及肿胀程度,分析末梢循环的色泽变化,因患肢血液循环比较差,在受压后很容易形成压疮,在护理期间加强基础护理,给予患者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干预,增加静脉回流,避免加重下肢水肿。④ 生活管理:采取合理的方式规划患者的作息时间,保证其休息时间充足;给予患者富有营养且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其出现消化不良等情况,禁止其接触烟或酒等刺激性食物。

1.3 观察指标

① 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SAS和SDS的最高分均为100分,所得分值越高说明对应的负性情绪越严重[5]。② 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价问卷[6]从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状态及社会功能4个领域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单项评分范围为0~100分,所得分值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③ 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并分析相关并发症(下肢DVT、穿刺部位出血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④ 凝血功能指标:应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检测指标包含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g)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负性情绪比较

护理前,2组间负性情绪(SAS和SDS)评分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2组在护理1周后的上述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2。

表2 2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分)

2.2 2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前,2组间生活质量综合评价问卷的各项评分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护理1周后,2组生活质量综合评价问卷的各项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生活质量综合评价问卷评分比较分)

2.3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92%(P<0.05),见表4。

表4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4 2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2组间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均>0.05);护理1周后,2组的APTT、TT、PT均较护理前缩短(P均<0.05),Fig水平均较护理前升高(P均<0.05);观察组的APTT、TT、PT均较对照组缩短(P均<0.05),Fi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3 讨论

据有关研究[7]证实,近年来下肢DVT的发生率在不断上升,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下肢DVT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肢体肿胀、躯体疼痛等,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能力,导致其生活质量降低[8-9]。故需积极采取处理措施来降低下肢DVT对于患者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本研究对下肢DVT中高风险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护理1周后,观察组的负性情绪(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提示该干预方法对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积极意义。分析其原因在于,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分析患者的心理及精神状态,展开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落实健康教育、心理状态评估等多项护理工作,可以提升其心理调节能力及缓解其负性情绪[10]。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1周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价问卷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分析原因在于,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是在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后实施的针对性护理,帮助患者肯定自我,通过环境调整和生活管理提高其舒适度,进而可提升其整体生活质量。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此结果的原因在于,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在提升其疾病防范意识的同时帮助其了解并发症预防的重要性及关键意义,进而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护理1周后,观察组的APTT、TT、PT均较对照组缩短(P均<0.05),Fi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如下,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在术中护理时于患者受压处放置棉垫,可以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降低手术操作对下肢血流量产生的影响;此外,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弹力袜及弹力绷带等物理干预措施可以增加静脉管腔内的有效血容量,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11-12]。

综上所述,对下肢DVT中高风险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促使其在治疗及护理期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提升其整体生活质量,对于改善其凝血功能也具有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下肢发生率评分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我给爸爸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