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高考赏析语言艺术的连横术

2021-05-30陈洪茂

学语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高考赏析

摘要:赏析语言艺术是语文高考的一个必考点,涉及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等板块。被赏析的语言生动形象,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富表现力。考生在赏析时可从遣字炼词、句式选用、修辞手法、表达技巧、语体风格、结构安排等角度入手分析和答题,掌握方法就能做到游刃有余。

关键词:高考;语言艺术;赏析

语文高考一轮复习和训练常按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等板块进行,这犹如战国时的诸侯割据。当年秦国为对抗六国合纵,采取自西向东横向与各诸侯结交的“连横术”,由此一统天下。我们在二轮复习时,如果借用“连横术”将与语言艺术相关相近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如“修辞手法”“语言表达连贯”“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赏析(品味)散文(小说)手法、技巧、语言艺术”等进行整合训练,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被赏析的语言一般都是文学性强,表达方式灵活多样,表达效果生动形象,颇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运用连横术,引导学生赏析语言艺术可以从以下六个角度进行思考,组织答案。

一、遣字炼词

福楼拜曾对莫泊桑说:“不论一个作家所要描写的东西是什么,只有一个名词最能表达它,只有一个动词能使它最生动,只有一个形容词能使它性质最鲜明。”运用动词,可化静为动,形象生动。形容词可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表颜色的形容词能增强色彩感和画面感。数量词准确明了,兼有修饰作用。叠韵词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拟声词生动形象,使人如临其境。虚词可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曲,活跃情韵。

例1:(2018浙江卷10题)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

文中画横线句子:汴京城名不虚传,而汴京人也果有奇术异能!你看那一盏盏巧夺天工的彩灯,真个是收尽了祥云五色荧煌炫转,那千百盏争奇斗俏的灯,一一地当街密密地排列开来,交相辉映,金光四射。近近地看,真是千姿百态,大放光华,直教人眼花缭乱;远远地望,只见高高低低,五颜六色,飞旋流转,闪闪烁烁,道它是银河垂地,一点也不夸张。不信的话,此时你抬头望望中天,平日如练的素月,也悄然失色,端端地消淡了很多光华。

解析:诗歌中常考炼字(诗眼)题,而其它文体同样可考,如本段以四字词语为主,色彩绚丽,如“五色荧煌”“争奇斗俏”“金光四射”“大放光华”“五颜六色”等,用词夸饰;从语气情感上看,语气较为急切,如副词“果有”“真个”等加强语气,“你看”“你抬头”“真是个”“直教人”等突出作者的兴奋心情。可答为:①用词夸饰,辞彩绚丽。②语气急切:用副词“果有”“真个”等加强语气,用“你看”“你抬头”等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还可从修辞、句式上看,句式整齐,以排比为主。

二、句式选用

同一个意思往往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句式不同,它们的语调气势、表达重点、语体色彩或表达效果也不相同。如长句逻辑严密,精确细致;短句表意灵活,节奏明快。整句音节匀称,气势贯通;散句自由活泼,语气舒缓;整散结合,整齊中见变化,使文章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常式句按照“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的次序排列;为了突出某个成份要表达的意思,可以把它移前或挪后,这就是变式句,它包括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等。表达相同的意思时,一般疑问句比祈使句语气委婉,感叹句比陈述句感情、语气强烈,反问句、双重否定句表达感情更为强烈。

例2:(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20题)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文中的句子: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解析:文中句子(原句)把“心满意足”拆成两个句子,改写句把“心满意足”放到句中作状语,这就有了两个差别:原句是短句、变式句。据此可答出两点:①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较口语化的文风更和谐一致。②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三、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可以提高感染力,增强表达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还有:反复、通感、顶真、互文、博喻、用典、反语、双关、仿拟等。重点是找准所用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如比喻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事物的特点;夸张可以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排比可以增强语言气势,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对偶整齐匀称,高度概括,有音乐美;反复可以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等。

例3:(2020年天津卷19题)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文中画线句子: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就这样牵着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

解析:画线文字是以书法艺术为例,表现线条的魅力,最突出的特点是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洗尽铅华”“游走”等运用拟人,表现书法艺术是纯粹的线条之美;“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运用比喻、通感手法,表现线条的千变万化;“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则运用排比,写出书法艺术中的线条的无穷魅力。可概括为:运用拟人、通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有力地展现了线条赋予草书简约而富于变化的艺术活力,体现了线条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四、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往往就是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如衬托能烘托出主体事物或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比使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以动衬静可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或以静衬动,做到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把“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有机结合。虚实结合是把梦幻之境、已逝之境、未来之境和实象、实事、实境有机结合,做到虚实相生。还有调用多种感官(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地表现所写之物的特点。

例4:(2020年浙江卷10题)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文中画线部分:穿过小城,一片暮霭中,波塔波夫终于走到了房子跟前。小心翼翼地打开小门,可是小门还是咯吱地响了一声。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树枝上有雪花簌簌飘落,沙沙作响。他环视四周。雪地里,一条已打扫干净的小径通向旧亭子,他不知不觉地走到了亭子里,把手放在年代已久的栏杆上。远方,森林的尽头,天空雾蒙蒙一片,呈现出粉红色的霞光,大概是月亮在云层后面慢慢升起的缘故。

解析:波塔波夫得知父亲去世,现在家中住着一个带着女儿从莫斯科来的陌生的女歌唱家,画线句子写的是他执意回家时的景物,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在于表现人物,最后一句的景物描写具有象征意义。另外描写中使用了叠词、拟声词,运用了拟人手法。可答为:①使用叠词、拟声词。如用“簌簌”“沙沙”等摹写环境,衬托人物心理。②语言具有暗示性(或具有象征色彩)。如通过描写月亮升起,暗示(或象征)波塔波夫内心重燃希望。③语言具有诗化风格。如通过“花园仿佛抖动了一下”的拟人化描写,表现波塔波夫内心的情感波澜,情景交融,充满诗意。

五、语体风格

一般说来,不同的文体有与之相适应的语体,而不同的语体又常常表现出不同的语体色彩和语体特征。如文艺语体具有形象性,科技语体具有准确性和严密性,政论语体具有逻辑性和鼓动性,公文语体要准确、简洁和程式化。重点是分清书面语和口语,书面语在用词上多用较典雅、文言色彩浓厚的语汇,多用长句,关联词语用得较多,有时用一些文言句式,显得严谨准确。口语在用词上多为生活化语汇,句式较短,节奏明快,少用关联词,显得自然活泼。文学作品类的语言风格有豪放与柔婉、直白与含蓄、质朴与华丽、庄重与诙谐、简洁与细腻等。同时要注意文章整体上的意境氛围、语言风格的协调统一。

例5:(2019年全国Ⅲ15题)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刘禹锡《插田歌(节选)》: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解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言律诗。而《插田歌》为乐府诗,以俚歌的形式写田野风光和农民插秧的劳动场景。体裁的不同决定了二者语言风格不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且运用典故,语言雅丽平整;《插田歌》则将乐府诗长于叙事的特点与山歌俚曲清新流畅的风格相结合,语言通俗浅显。可答为: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插田歌》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六、结构安排

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说的就是语境意识,语言表达的好坏是不能脱离具体语境的,因此要把句子或段落放到上下文中分析,看它在前后语义、陈述角度上是如何连贯的,在内容上是如何前后照应或承上启下的,在句式结构、语言风格上是如何保持一致的等等。也可以从句子本身的内部结构顺序的逻辑性角度去思考。

例6:(2017年天津18题)赏析文章末段的文字。

末段的文字: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吮吸,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

解析:题干明确地说是“末段”,所以可结合全文结构或主旨上分析,首尾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内容上,将山野之竹与城市之竹对比,赞美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丰富了文本内容,增强了抒情性,拓展了读者的思维空间。可答为:①想象山野里竹子生机勃发,与城市里竹子的优雅纤细形成对比。②赞美了竹子争先向上的顽強生命力,给读者更深广的思考空间。③照应前文,以景收束全篇,增强了抒情性。

总之,答这类题时,首先理解相关语(诗)句(段或篇)内容,找出其突出或特殊的特点,注意从不同角度分条作答。其次,要规范答题,即每条先概括点明艺术特色,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句内容和文体特征分析其表达效果,有条理地写出答案。考生在平时训练中,不断总结规律,逐渐形成融会贯通、纵横捭阖的能力,一定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

(作者:陈洪茂,湖北省保康县第一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责编夏家顺]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高考赏析
主持人语言艺术与包装的重要性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探析
步辇图赏析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
提高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刍议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