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分析

2021-05-28施信荣

系统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切除率腺瘤穿孔

施信荣

广德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安徽广德 242200

息肉指的是黏膜表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分为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命延长,结肠癌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结肠息肉是结肠癌前病变的常见病症[1]。2015年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我国大肠癌发病率、病死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均位居第5位,其中新发病例37.6万,死亡病例19.1万。随着内镜设备和技术的日益进步,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提高,医生和健康检查者越来越重视疾病的预防与筛查。更多的无症状人群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研究者发现大肠腺瘤型息肉在无症状人群也有较高检出率。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或危险因素,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腺瘤,并行内镜下切除治疗。切除腺瘤性息肉可消除这些癌前病变,防止腺瘤转化为潜在的腺癌[3],从而降低大肠癌发病率。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包括EMR、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partial mucosectomy,EP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高频电凝切除术、氩气刀灼除等,EMR、ESD可以整块切除病变,达到治愈性切除,且获得完整病变的标本并行病理检查,确诊病变是否有癌变,因而早期诊断、治疗结直肠息肉是预防大肠癌的有效措施。为此,该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19年9月13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分别行EMR、电凝切除术,比较两组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安徽省广德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的结直肠息肉130例患者入组,其中,EMR治疗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年龄24~78岁。电凝电切术对照组83例,男60例、女23例;年龄29~73岁。两组患者息肉均<25 mm。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经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者;②符合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治疗指征;③年龄18~80岁;④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本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有手术禁忌证;②内镜下不能完全切除的复杂息肉或恶性息肉;③患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治疗者;④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⑤病理报告缺失。

1.3 方法

对照组直接予高频电凝或圈套器切除息肉的方法。治疗组是于息肉基底部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亚甲蓝”注射液,息肉抬举征阳性予完整圈套电切除,输出功率40 WS,钛夹夹闭创面,回收标本送检。所有息肉治疗术后禁食2~3 h,观察1~3 d出院,6~12个月复查电子结肠镜。

1.4 观察指标

该研究中,研究对象内镜下切除治疗后病变被整块切除,无残留,术后原病变无复发,视为治愈性切除。其中病变是否被完整切除是重要指标,病变分块切除不能视为治愈性切除。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的并发症:①出血:EMR、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过程中及术后出血,可再次内镜下止血处理;②穿孔:治疗中穿孔可钛夹夹闭创面,较大穿孔或术后迟发性穿孔可腹腔镜手术修补;③感染: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出现感染,抗感染治疗。

1.5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13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中,治疗组47例均完整切除病灶,治愈性切除率100.0%,对照组76例完整切除病灶,治愈性切除率91.6%,两组治愈性切除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术后病理治疗组42例为腺瘤性息肉,30例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m,LGIN),7例有中度异型。对照组62例为腺瘤性息肉,41例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1例有中度异型。

表1 两组患者结直肠息肉病理类型比较[n(%)]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①出血:治疗组术后因钛夹脱落迟发性出血1例,再次内镜下钛夹止血治疗,总并发症发生率2.1%;对照组术中2例出血,术后出血1例,成功下钛夹止血治疗;②穿孔:治疗组无穿孔,对照组术后穿孔1例,外科修补,总并发症发生率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大肠息肉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早期大多无典型症状。结肠息肉形态分为山田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结肠肿瘤性息肉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又可分为管状腺瘤、乳头状腺瘤、混合性腺瘤,非肿瘤性息肉根据其组织学特征又可分为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尽管结肠息肉起病隐匿,早期可典型无症状,但随着内镜技术的完善,无痛肠镜的开展,无症状人群结直肠息肉通过肠镜检查被发现。根据统计该院2018年电子结肠镜检查1 712例,息肉检出率27.4%,大肠癌检出率4.5%,40岁以下息肉检出率16.3%,大肠癌检出率1%,40岁以下息肉检出率30.1%,大肠癌检出率5.5%。

结直肠息肉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配合麻醉技术,减少患者痛苦,与外科手术向比较创伤更小,并发症少,可获得完整的病理标本,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是安全、有效。

雍和礼等[4]研究结果显示,结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花费、术后禁食时间均低于外科手术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外科手术组(P<0.05),同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比较,内镜治疗有明显的优势,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临床疗效较好,住院日、并发症更少[5]。

杨微微报告显示[6],1 700例结肠息肉患者进行内镜下电凝切除治疗,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能够显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7]。邢玲等[8]研究结果:与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组比,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的总有效率95.00%、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的总有效率96.67%均明显提高,而无效率5.00%、3.33%则均明显降低;与内镜下高频电切术组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患者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总发生率0.83%显著降低;与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组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患者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总发生率略有降低(P>0.05)。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结肠息肉患者临床疗效的提升,生存质量的改善,及安全性的保障均优于内镜下高频电切术。

Nakajima等[9]研究结果显示内镜下切除术治疗肠息肉的成功率58%~100%,联合内镜手术(Combined Endoscopic Laparoscopic Surgery,CELS)成功率74%~91%,患者住院日内镜下切除术治疗短于CELS,当单独内镜下切除无法完成治疗时CELS应被视为肠道节段性切除的可替代方法。

Placek等研究显示联合内镜手术(CELS)可以及时处理内镜下切除术中出现的严重出血、穿孔并发症,治疗较大、复杂的良性息肉是安全、有效的,对于单纯内镜下无法切除的良性息肉患者来说,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Crawford等[10]研究显示腹腔镜辅助下息肉切除术(LAEP)治疗较大复杂结肠息肉住院日短,复发率低,临床疗效好

该研究中13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治疗组47例均完整切除病灶,治愈性切除率100.0%,对照组83例中有较大息肉予分块电凝切除,76例完整切除病灶,治愈性切除率91.6%,EMR的治愈性切除率高于电凝切除术(P<0.05);术后病理治疗组42例(89.4%)为腺瘤性息肉,其中30例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7例中度异型增生。对照组62例(74.7%)腺瘤性息肉,其中41例伴有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1例中度异型增生。13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中,腺瘤性息肉104例(96.9%),有恶变潜在可能,内镜下切除治疗是必要的。治疗组EMR治疗患者47例,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无穿孔病例,总并发症发生率2.1%,对照组电凝切除术治疗患者83例,术中2例出血,术后出血1例,术后穿孔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4.8%,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EMR治疗≤25 mm的结直肠息肉治愈性切除率高,术后标本病变组织完整,并发症较少,是安全、有效的内镜下治疗方法。王志国等[11]研究显示结肠息肉患者内镜下切除治疗,EMR组治愈率为95.2%(39/41),明显高于高频电切术组的78.1%(32/41)(P<0.05);EMR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1/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7/41),EMR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李倩等[12]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437例分析显示EMR治疗息肉,一次性切除率为99.70%,并发症发生率为1.14%。该研究结果与其研究结果类似。

由于该研究中内镜下切除息肉均为良性,大小≤25 mm,对于较大的复杂性息肉尚不能确定疗效。大肠腺瘤癌变与腺瘤大小有关,腺瘤越大,癌变概率越大[13],>20 mm的结肠息肉的癌变率达10%~20%[14],对于较大的、复杂的息肉,单纯内镜下无法切除的良性息肉患者可以选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联合内镜手术(CELS)治疗。

综上所述,EMR治疗结直肠息肉的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好,临床疗效好,是≤25 mm的结直肠良性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

猜你喜欢

切除率腺瘤穿孔
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的非治愈性切除率及影响因素
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新辅助化疗联合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胃癌的效果分析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前列腺组织切除量及切除率与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短期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甲状腺腺瘤的类型有哪些?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穿孔瓷盘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方法探讨